远看,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近看,蛙跃鱼游鳅吐泡。11月4日,记者走进龙门镇湖坑村秀山源生态农业园,稻田里颇为热闹,一只只健硕的蛙或在稻下纳凉,或在水中嬉戏。鱼儿和泥鳅不时蹿出水面,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这里是谢华安院士团队与福建秀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水稻+蛙+鱼+泥鳅+甲鱼”的生态循环立体种养基地,亩纯收达万元以上,稳了粮袋子,鼓了钱袋子。
湖坑村地处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四周皆山,中为湖邦盆地,平均海拔 300 米,种植土壤为黑钙土、草甸土及河流冲积物多种成土母质,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水土资源、大气环境都适合有机农产业的发展,龙门镇项目策划专班组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湖坑村秀山源生态园项目。
“2020年,我们看中该模式潜力和谢华安院士团队的技术力量。通过企业出资金、抓管理、找市场,谢华安院士团队出技术、勤指导、出成果,双方开展深度合作。”
戴伟健表示,公司转化谢华安院士团队科研成果种植“福香占”水稻,同时,双方又在青蛙饲喂、稻蛙鳅鱼病害防治、种养密度试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水稻可为青蛙、泥鳅等遮阴,能促进它们快速生长,青蛙可以帮助水稻除虫害,还可以给稻田松土,鱼和青蛙的粪便是有机肥料,水稻可有效吸收鱼塘水中的氮、磷等元素,是一种绿色、健康、持续高效的生态栽培模式。”戴伟健介绍,鱼塘水灌溉稻田、稻田里养泥鳅、稻田水净化后再养鱼和泥鳅,一田多用,一水循环,鱼肥蛙美稻飘香。
戴伟健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目前,鱼目标产量每亩300斤,光鱼这一项,产值就有0.3万元,一亩纯收益可达到0.8万余元,是单纯种植水稻收益的3倍。
当前,30多亩“水稻+蛙+鱼+泥鳅+甲鱼”的生态循环立体种养基地里稻、蛙、鳅、鱼、甲鱼长势喜人,甲鱼已经进入市场销售。预计青蛙、水稻、泥鳅、鱼、甲鱼的产量分别可达到青蛙100公斤、甲鱼50公斤、鱼150公斤、泥鳅100公斤、水稻500公斤、总收益25万元。
下一步,新罗区将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让稻田蛙、稻田虾、稻花鸭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在这片土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记者:谢 雯 通讯员:罗晓燕
编辑:谢 雯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在看!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