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整版特别报道 | 书写为民爱民新答卷——我省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政务   2024-10-14 08:59   贵州  


书写为民爱民新答卷——我省奋力推动

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镇宁自治县潍舒康医养服务中心邀请社会爱心人士为中心老人表演节目。

天柱县民政局给困难群众发放救助粮。(天柱县民政局供图)

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童伴之家儿童正练习音乐节目。

回望奋进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民政系统牢记国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计,全力保民生、兜底线、促发展,奋力建设忠诚民政、有为民政、安全民政、规范民政,让一项项民生新政惠及民生,让一件件民生实事照亮民心,用奋斗书写了一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6万人,保障特困人员11.7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4.1万人次、1.7亿元,救助非本地户籍各类临时遇困群众2046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人民政府持续将养老服务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发布《贵州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将19个服务项目作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各地普遍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全省共建成287个标准化养老机构,打造1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完成2.9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一大批专业化运营商进驻贵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近3年来,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9亿元,补助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项目14个,创新转型项目28个,目前全省共有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10个、保留县级儿童福利机构9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慈善组织累计募捐款物达25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的达196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的超15亿元。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募集款物总计10.2亿元。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接收帮扶省市慈善捐赠款物4.1亿元。2023年以来,全省互联网募捐总额约为2.1亿元。贵州共培育发展慈善组织310个,推动成立贵州省慈善联合会。创设“贵州慈善奖”,评选出表彰对象85个。目前,贵州共有17家单位、个人和项目获“中华慈善奖”表彰。《贵州省慈善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贵州慈善事业迈入新发展阶段。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慈善工作议事协调机制,也是全国唯一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的工作机制。出台首个省级民政部门出台的互联网慈善发展政策性文件——《关于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的指导意见》。

全省各级社会组织充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积极投身国家乡村振兴战场。省级52家、全国性和东部省(直辖市)61家优秀社会组织与全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已有1313家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爱心捐赠等方面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帮扶项目1072个,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11.3亿元,受益群众359万人。

出台《贵州省地名管理办法》,规范地名管理服务。全面完成5条省界、226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第四轮联检,广泛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提高依法管界治界水平。积极稳妥调整县、乡两级行政区划,全省市辖区、县级市在县级政区中的比例由22.73%增至26.14%,建制镇、街道在乡级政区中的比例由53.23%增至77.01%,城市布局和乡镇结构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乡村著名行动”,全面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建立地名信息系统,整理公布50万余条地名信息数据,出版《贵州省标准地名图集》《贵州省标准地名录》《贵州省志·地名志》等一批专业类图书,为群众生活、社会治理提供持续、可靠的基础信息保障。

…………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它镌刻着一代代民政人奋进的铿锵步履;时间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它将那些最温暖的瞬间定格成永不褪色的画卷。

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安心

——一份有力度的答卷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帮我申请到临时救助金,解决了我家当前的困难。”近日,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天星村黄家组村民刘某香紧紧握住该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说。

刘某香家是低保户,家庭人口4人。丈夫黄某月听力三级残疾且患有长期慢性病,刘某香本人听力四级残疾,且体弱多病,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即将进入高中,导致家庭劳动力缺乏。今年6月中旬,家中的顶梁柱黄某月因病去世后,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7月,岑巩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收到该县农业农村局推送的拟新增监测对象名单中发现刘某香家情况后,与天星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一同来到其家中,详细了解她家情况,并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了精准核算,最终根据政策主动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

今年1月至8月,岑巩县累计保障困难群众对象15.31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153.4万元,主动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到实处,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到制发《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起完整严密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托底安全网,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从分散的单项救助向综合的救助体系转变。

在此基础上,《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相继印发,标志着贵州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坚实一步,实现社会救助体系再升级。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犹如饱含民生情怀的有力笔触,描绘出民生画卷最鲜明的底色,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推进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按照成熟一个下放一个的原则,逐步拓宽低保和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范围,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时效性,目前全省共有836个乡镇(街道)顺利承接审核确认权限,占乡镇(街道)总数的55%,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

——扎实开展低保年度核查。组织力量对所有在保对象和潜在救助对象开展入户排查,切实做到户户见面、户户核查,基本实现以县为单位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今年4月起,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按6%、12%的增幅提高到778元/人/月、6818元/人/年。按照民政部统计口径,我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预计在全国均排第18位。

——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力度。争取中央财政下达我省2024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97.8亿元,所获资金额度为历史之最,在全国排位上升至第3位。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预算17.1亿元,继续保持逐年增长态势。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共向240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春节慰问补贴2.4亿元。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防止返贫监测有效衔接,健全低保对象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三同步”识别、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民政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数据信息常态化共享比对核处等机制,全省共将141.5万脱贫人口、37.7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8.3%、55.3%。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今年,我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新增设置了工会困难职工监测预警功能,目前已实现与15部门24类数据的常态化共享比对。通过线上预警与线下核处高效衔接,今年以来共将1173名预警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两项补贴惠民便民度不断提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每年随低保标准提高自然增长、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先后三次提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标准为131.8元/月/人,惠及34.2万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为一级110元/月/人、二级90元/月/人,惠及39.1万重度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办理率达到100%。

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生命却是热辣滚烫的,它们悄无声息却见证着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力度”,见证着“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庄严承诺。

让老人安享晚年更舒心

——一份有温度的答卷

走进刚升级改造并于日前投入运营的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老年食堂,放眼望去,150余平方米的新食堂宽敞明亮,桌椅、电视、空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温馨舒适。

在这里,60岁以上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每餐只需4元,90岁以上老人免费,学生、军人、环卫工人每餐10元,其余人员每餐12元。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社区还免费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每餐都有四菜一汤,今天有青椒炒瘦肉,还有红烧肉,口味好,还便宜,一餐才4块钱。”旺家社区独居老人任明常说。

近年来,万山区民政局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不断探索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我们把打造老年食堂作为事关百姓幸福感的‘关键大事’来抓,投入民政项目资金25万元打造了这个试点。”万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元主说,这里可一次容纳50余人同时就餐,真正让社区老年人实现从“吃饭愁”向“食无忧”的根本转变。

小食堂系着大民生。下一步,万山区将积极谋划推进该项目,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放大效应,打造更多老年食堂,服务更多辖区老人。

打造老年食堂只是贵州稳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切实把老年人照顾好,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摆在贵州民政面前的一道考题。

贵州民政聚焦老年人所思所盼所想,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在老有所养上下功夫,用心用情书写了贵州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从设立贵州省“老年节”到颁布实施《贵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从印发《贵州省老年人优待办法》《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再到实施《贵州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若干措施》《贵州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顺利施行,确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落地的载体和路径,围绕养老服务痛点堵点提出一系列突破性解决方案,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规范养老服务行为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全省城市社区和村委会普遍成立老年协会,基本形成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五级老龄工作网络。印发《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完善贵州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老龄工作、养老服务进行安排部署,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共有29家机构、49名个人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77个。

——围绕建成城市标准化县级老年养护楼—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和农村县级中心敬老院—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标,大力打造标准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目前已经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储备库。

——积极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质量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化运营商+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专业化日常服务质量监测”的服务质量模式,目前全省公建民营床位占比41.1%。

——争取到世界银行3.5亿美元、法国开发署1亿欧元联合融资贷款,合计约32亿元人民币用于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规范》等日常监测规范,从今年起每年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行日常监测,确保服务品质连续稳定。

——印发实施《“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6项重点任务逐步落地,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养老服务关系着千家万户,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民生大事。贵州民政部门稳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幸福画卷正在黔贵大地徐徐展开。

让孩子健康成长更开心

——一份有厚度的答卷

“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开展小组或社区活动84次、入户家访32次、心理健康入户评估筛查52次,惠及1809人次。”遵义市汇川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口中的项目,正是遵义市示范性儿童之家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旨在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未成年人群体的思想引领、成长关爱、社区融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目前,在遵义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汇川区在学堂堡社区、汇塘河社区2个“儿童之家”实施了遵义市示范性儿童之家项目。

项目自去年年底启动以来,汇川区民政局通过组织多方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与项目承接方遵义市青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对项目点社区儿童进行分析,逐步探索出“1+4+5+N”服务模式。

“1+4+5+N”服务模式,即坚持以“儿童服务”为工作中心,依托“社会工作者+儿童主任+志愿者+外界资源”4类主要力量,以红色铸魂、橙色暖心、黄色安全、绿色健体、蓝色技能“五色行动”为抓手,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筛查、兴趣培养、亲情陪伴、家庭教育、个案跟进等N项服务。

项目实施以来,“五色行动”成为项目一大亮点,“红色铸魂”厚植孩子爱国情怀,“橙色暖心”注重孩子品德修养,“黄色安全”增强孩子安全本领,“绿色健体”增强孩子体质,“蓝色技能”注重增长孩子见识。

对标民政部职能设置,省民政厅成立儿童福利处,专门负责儿童福利工作,推动我省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逐步构建从“兜底保障”向“分类保障”、从“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变的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体系。

——我省儿童福利保障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关爱保护对象不断拓展。在传统困境儿童基础上,将保障对象从孤儿、弃婴,拓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等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服务保障对象逐步从现实困境儿童向潜在困境儿童拓展。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实现提升。自2018年来我省先后6次调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目前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最低生活养育标准分别达1900元/人/月和1400元/人/月。至今年8月,全省0.8万名孤儿、2.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疗保障实现突破。省民政厅等7部门印发《贵州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全额资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居民医保,并比照特困人员享受相同的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政策。

——孤儿养育模式实现历史性跨越。省民政厅等1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把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儿童集中到地市级以上机构养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为负责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同时对地市级以上儿童福利机构进行优化提质,推动养治教康社一体化发展。这是对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方式进行的一次重大优化调整,实现了孤儿养育模式历史性跨越。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立法保障实现突破。2021年,推动在全国率先修订出台《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设立“特殊保护”专章,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行特殊保护,对其他面临特殊困难的儿童设立兜底条款,为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省民政厅等17部门印发《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监护提质行动、精准帮扶行动、安全防护行动和固本强基行动等五大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这是首次以专项行动方式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推动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的通知》,落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中依规纳入农村低保且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分类施保比例,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30%就高执行,减轻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在校就餐费用负担。

——积极推动保障内容从物质保障向“物质保障+精神关爱”并重转变,今年首次对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进行制度安排,实现了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从“0”到“1”的突破。

——孤独症儿童保障实现新突破。省民政厅等10部门出台《关于强化孤独症患者治疗康复及托养服务的若干措施》,从加强筛查诊断能力建设、加强治疗康复、加强融合教育、加强政策落实等4个方面,制定17条强化孤独症儿童治疗康复及托养服务保障措施,实现孤独症儿童保障政策从无到有的突破。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贵州民政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亮“硬招”、出“实招”,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贵州民政系统将继续带着初心、带着使命、带着担当、带着深情,全力以赴润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持续推动民生“加码”、幸福“提质”,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品质更高。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刘畅

贵州民政
本公众号由贵州省民政厅主办,全力讲好“温暖贵州•大爱民政”好故事,传递民政好声音,释放民生正能量。权威发布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惠民政策文件及解读;发布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重要新闻信息;授权发布政务公开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