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虚热证
嫩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
经典教学图片 面色如妆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淡白无华:血虚/失血
面色晄白:阳虚
晄白而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亡阳证/实寒证/大失血
黄色主脾虚、湿证
淡黄,枯槁无华,称“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称“黄胖”:湿邪内阻
面目一身俱黄称“黄疸”。
鲜明如橘,为“阳黄”:湿热
晦暗如烟熏,为“阴黄”:寒湿
经典教学图片 阳黄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淡青/青黑:寒盛、痛剧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
面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黑暗淡:肾阳虚
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
小儿头发稀疏黄软、枕后发稀:肾精亏损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见面黄肌瘦:疳积病
突然片状脱发,脱落处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而无自觉症状:血虚受风(斑秃)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肾虚
头发已脱,头皮瘙痒、多屑多脂:血热化燥
目内眦及外眦:心“血轮”
黑珠:肝“风轮”
白睛:肺“气轮”
瞳仁:肾“水轮”
眼胞:脾“肉轮”
目赤肿痛:实热证
白睛色红:肺火/外感风热
两眦赤痛:心火
睑缘赤烂:脾有湿热
全目赤肿:肝经风热
眼窠凹陷:吐泻伤津、气血虚衰
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肺胀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急躁易怒:瘿病
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针眼
胞睑漫肿,红肿较重:眼丹
瞳孔缩小:川乌、草乌、毒覃、有机磷类农药、吗啡、氯丙嗪中毒
瞳孔散大:颅脑损伤、出血中风病;死亡指征;青风内障、颠茄类药物中毒
目睛凝视(瞪目直视/戴眼反折/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睡眠露睛(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失养所致):吐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儿
睡眠露精
双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肾亏虚(重症肌无力)
单睑下垂:外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
口疮(灰白色小溃疡)——心脾二经积热
鹅口疮(片状白屑,状如鹅口)——感受邪毒,心脾积热
口张——口开而不闭。属虚证。若状如鱼口,但出不入,则为肺气将绝
口噤——口闭而难开,牙关紧急。属实证
口撮——上下口唇紧聚,不能吸吮。见于小儿脐风
口㖞——口角向一侧歪斜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见于温病、伤寒欲作汗时,或疟疾发作时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
人中满唇反,久病而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人中满唇反”:脾气将绝
人中沟变平
牙齿光燥如石: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牙齿燥如枯骨:肾阴枯涸,精不上荣(温热病的晚期)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阴虚证,肾水亏少、阴虚火旺
咽喉淡红漫肿——痰湿凝聚
乳蛾:喉核红肿肥大,形如乳头,表面或有脓点
喉痈:咽喉部红肿高突,疼痛剧烈,吞咽困难
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随即复生:重证白喉,肺胃热毒伤阴,属烈性传染病
瘿瘤: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痰黄黏稠,坚而成块:热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寒痰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湿痰
痰少而黏,难于咯出:燥痰
痰中带血,色鲜红:肺阴亏虚/肝火犯肺
咳吐脓血腥臭痰:肺痈
新病清涕:外感风寒
新病浊涕:外感风热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鼻鼽):风寒束于肺卫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鼻渊):湿热蕴阻
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隐现于风关之内
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气入络
气关:邪气入经
命关:邪气入脏腑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浮沉分表里
浮而显露:外感表证
沉隐不显:内伤里证
红紫辨寒热
鲜红:外感表证、寒证
紫红:里热证
色青:主疼痛、惊风
淡白:脾虚、疳积
紫黑:血络郁闭,病属重危
淡滞定虚实
浅淡而纤细:虚证
浓滞而增粗: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