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为:重回好丈夫赛道,不卷不努力是外界对他的误会

百科   2024-12-09 13:29   河南  
佟大为:被误解的"不卷"人生,26年如一日的匠心演技
"导演,地上太烫了,群演不能直接躺。"
炎炎夏日,《奔跑吧急救医生》剧组正在紧张拍摄。为了赶进度,导演让群演立即开始拍摄伤患倒地的场景。就在这时,一道温和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这个出声阻止的人,是在剧中饰演医生的佟大为。
他不仅要求剧组先处理地面温度,还默默为群演们撑伞,甚至在把人抬上担架前,还不忘先往担架上泼点水。这些细节,让人看到了一个演员最真实的模样。
而这样的佟大为,在最新剧集《好运家》中,又一次回归到"好丈夫赛道"。这似乎印证了娱乐圈里的一句话:佟大为长了一张能让人信赖的脸。

但在当下这个充满浮躁的娱乐圈里,"不卷不努力"成了外界对他的误解。
意外闯入的演艺圈
很少有人知道,佟大为的演艺生涯完全是个意外。

199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稳定。播音主持,或许能让他回老家当个主持人。但命运总爱开玩笑,他阴差阳错地考上了表演专业。
这种"稳重"的性格特质,源自他6岁那年的变故。
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因公负伤成了植物人。7岁的佟大为就开始学做饭,小学三年级就能独自搬煤气罐、扛50斤大米。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这个少年肩上。

大学期间,当同学们尽情享受青春时,他选择去拍广告。用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给母亲买了双鞋子。从那时起,他再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被误解的"舒适圈"演员
"佟大为一直在舒适圈打转"——这是很多观众的印象。

但细究他的作品,会发现这完全是个误解。
在《奋斗》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两部同样讲述青春故事的剧集中,一个是80后的都市奋斗,一个是五六十年代的青春往事。佟大为在后者中展现出的野性气质,与前者的都市精英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即便是同样在建筑行业工作的角色,《玫瑰的故事》里的黄振华和《奋斗》里的陆涛,也被他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层次。

这些细微的差别,来自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演技的不断打磨。
"我也是靠着一部《玉观音》走红的,和现在的流量演员差不多。"面对称赞,他总是这样谦逊回应。
突破"老好人"桎梏

人过四十,佟大为开始思考演员这个职业的稳定性。
他曾一度降低拍戏频率,转而学习其他手艺。但很快发现,这种分心反而影响了自己的表演状态。"少则得,多则惑"的领悟,让他重新聚焦于表演本身。
在《玫瑰的故事》中,当导演告诉他"观众不会相信一头熊能和两位大美人谈恋爱"时,距离开机仅剩一周的他,立即开始了疯狂减重。他在家自制茯苓粉、山药粉、荞麦面和黑豆饼干,6天减了7斤。

出道26年后,他在《错位》中首次尝试正儿八经的反派角色顾己鸣。阴郁、心计,颠覆了此前的"老好人"形象。然而,这个角色也让他在拍摄期间夜夜梦见自己在杀人,内心备受煎熬。
深藏不露的"操心爱豆"
剧组里的佟大为,是个让导演都躲不过的"操心怪"。

"没事少得瑟,不要去炫技。"这样的话常挂在他嘴边。听起来像说教,实则是担心大家为追求表演效果而逞能。
就连最普通的群演,也能感受到他的温暖。夏天拍戏,他会主动为躺在地上的群演撑伞;担架戏前,他坚持要先处理地面温度,生怕烫伤了同事。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源自他对生活的体悟和责任感。从7岁学做饭开始,查看水电煤气是否关好就成了他的习惯。这些生活经验,最终都化作了他表演中的细节。

浮躁时代里的坚守者
在这个追求快速成名的时代,佟大为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他不热衷于制造话题,不追逐流量,只是默默地、专注地演戏。外界说他"不卷不努力",却忽视了他在每个角色背后投入的心血。

从《玉观音》走红,到《奋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口碑之作,再到《玫瑰的故事》《错位》的突破尝试,26年来,佟大为始终在用作品说话。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演员。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光鲜亮丽,而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
在喧嚣浮躁的娱乐圈里,佟大为就像一股清流,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观众会如此偏爱这个看似"不够卷"的演员。因为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演员应有的专业与坚持。

每日整点娱乐
大千世界,天下奇闻异事尽收眼前,分享全球各地奇闻异事和视频,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