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给新能源车建换电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庞大工程。蔚来身先士卒,它的首座换电站在2018年5月落地,比首款量产车ES8的交付都还早了38天。截止至今,蔚来在全国换电站数量接近2400座,按单站投资300万计算,投入金额已超70亿元[1]。在李斌的构想里,换电这么好的事,省钱省力省时间,结果却偏偏不赚钱。2023年,蔚来亏了232亿元,近五年合计亏损已超过700亿,如果没有头戴白巾的“石油爹”连续两次注资,恐怕早就走在高合前面了。蔚来没能在换电上赚到的钱,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宇谷科技赚走了。同样都是做换电生意,蔚来面向的是花40万买SUV的车主,而宇谷科技服务的是花3000买雅迪的外卖骑手。通过在58个城市布局了2万多个小电驴换电柜,短短两年,宇谷科技的收入规模便从0.94亿增长至5.59亿,增长近5倍。这种大肆扩张不仅没有导致亏损,反而让宇谷科技越过越滋润:2020年至2022年,其净利润由0.15亿增长至0.81亿,增幅超过4倍。李斌也许想不明白,在换电这件事上,凭什么外卖小哥能够打败尊贵的蔚来车主?能赚钱的刚需
201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将整车质量砍到55kg以下,承担续航重任的电池成为最大受害者:以前能跑百八十公里的大电池变成了只能跑四五十公里的小电池。砍掉续航后,一天要跑一百多公里的外卖小哥,几乎只剩下了换电这一条路可走。在宇谷科技这类公司大面积投放换电柜之前,外卖小哥通常会选择与车行合作,即多买一块电池让车行老板代为充电,按次付费。这种自行协商的“定点换电”模式,有着诸多不便之处:于骑手而言,往返车行的时间成本不敢细想;于车行而言,大量电池同时充电,难管理,也不安全。新国标靴子落地,换电成为唯一的解。原本冷清的共享换电行业随之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全国与共享换电相关的新增企业就高达5900家,截止目前,已连续四年保持高增长。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大玩家携带资本入局。如擅长资源整合的阿里,就携手宁德时代投资10亿,成立哈喽换电服务,并推出小哈换电;不甘落后的腾讯,也带着数亿人民币领投了易骑换电;在通信基站电力保障领域深耕多年的中国铁塔,则单独成立铁塔能源,只为拿下这片蓝海市场[2]。从生意模式来看,两轮换电和共享充电宝类似,本质上是赚取电池成本和可收取租金之间的价差。但共享充电宝曾被屡屡质疑是“伪需求”,手机充电需求分散,且收费多寡全凭点位的人流量是否够大;相较之下,两轮换电却因为是刚需,单单是在收费方式上就比共享充电宝要优越得多——300元/月的租金,不限地点、不限次数的使用。而对于骑手来说,尽管要付出300元/月的成本,但换电的优势也很明显:省时间。毕竟骑手的工作要和时间赛跑,在外卖高峰期,骑手十分钟多送5单,就能轻松覆盖换电租金。发展到现在,外卖小哥已经离不开换电柜:很多新入行外卖员在骑手群的第一个问题基本都是,换电柜哪个平台更划算。据《豹变》采访,“在北京,起码90%的骑手都用过(换电柜)”[3]。此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卖小哥的队伍呈现稳定扩大趋势:2023年,即时配送的从业者由2017年395万人增长至1210万人,年化增长率超过20%[1]。正在冲击上市的宇谷科技,瞄准的正是这些持续扩大的刚需人群,用它自己的话就是:续航无忧,为天下骑手保驾护航。可规模化的生意
由于踩中了骑手刚需这一风口,宇谷科技仅用了两年半时间,换电柜数量就从0.29万个增长至2.37万个,增幅超7倍,利润也随之翻倍。相比小电驴的顺风顺水,为新能源车服务的换电站却面临竞争力下滑、需求不足的困境。一方面,超快充正在快速普及,换电站的效率优势被逐步抹平。小鹏去年就开始推广S4超快充,5分钟便能补能200公里[4];理想也随着MEGA推出5C充电桩,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5];华为的液冷技术,甚至能实现达到一秒一公里[1]。更为重要的是,需求不足,成本无法摊薄,换电站盈利难题难解。换电次数是盈利最关键的指标。蔚来的单个换电站要达到盈亏平衡,日均要实现60次换电。而根据蔚来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目前蔚来换电站日均换电次数约为7万次,折算到单站上大约30次,离盈利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眼看换电站使用频率远不及预期,李斌不得不开放换电网络,先后和长安、吉利达成合作。但长安x蔚来的首款换电车型最快也要2025年才上市,在此之前,蔚来的换电成本还得自己扛。这是因为换电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它不像特斯拉开放充电桩只需要开放通信协议就可以,新能源车企想要兼容换电,必须要改造底盘,而这必定会涉及车企从设计、研发、采购、制造到营销的一整个链条。一句话总结,四轮换电的难点在于“非标准化”,各家的换电标准并不统一,兼容性较差,开小鹏的司机想给蔚来换电站花钱都不可以。相较于四轮换电只能各自为政的现状,两轮换电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换电标准尚未统一的问题,但解决方式也很简单——骑手买车时买兼容电池的电动车就行,很多三方电动车厂都支持。由于通用性更高,两轮换电成了一门更容易规模化的生意。对于入局的各大玩家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抢占更多的点位,提升换电柜的密度,成为骑手们的优先级。以宇谷科技的“这锂换电”为例,它在2020年仅有3.6万用户,净利润1525万,但次年仍坚决投入2.6亿元,买了近15万块电池,密集铺设于外卖配送站点、小区、写字楼、商超、便利店等骑手聚集的地点。在新增近9000个点位之后,这锂换电的用户数很快就突破了30万,增长近10倍。相较于动辄几百万的新能源换电站,两轮换电的单个换电柜成本约为10万元,入局门槛不高,拼的就是手速。头部平台争分夺秒,想在短期凭借规模建立优势,借此享受到高市占率的同时,也将潜在竞争者逼出市场。典型代表铁塔能源,凭借母公司在通信基站积累的运营与点位优势,在四年间完成了6万多个换电点位建设,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数突破100万,营收规模也随之增长至20亿[7],现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两轮换电运营商。家大业大的铁塔,自打2019年宣布进军两轮换电以来,就有了和各大平台联姻的实力,铁塔换电先后拿下了邮政速递、韵达、美团的合作,因而扩起规模来毫不费力。与此同时,中小型玩家也正加速出清。此前,两轮换电柜相关APP一度接近百余个,而现在活跃的APP已不到30个,退出率已超过70%[7]。目前来看,第一梯队的铁塔、宇谷、智租,已密集布局了近10万个换电柜,共覆盖近150万人群,竞争格局相对稳固。与此同时,中小型玩家也正加速出清。此前,两轮换电柜相关APP一度接近百余个,而现在活跃的APP已不到30个,退出率已超过70%[7]。但两轮换电的头部玩家们能就此躺赢了吗?答案是未必。“两轮蔚来”不好当
在服务于2000万外卖小哥的刚需之外,两轮换电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C端市场——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在“充电不入户”的政策加持下,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换电服务,成为了头部玩家们口中亟待开发的金矿。从数据来看,2021年的“充电不入户”政策开始实施,换电市场规模随之跃升至31.2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208.9%。面对滔天红利,电驴销冠雅迪也坐不住了,当年便专门成立品牌“换换”,在居民区附近开始投放;同年,曾在共享充电宝浸淫多年的廖志成推出“嘟嘟充电”,并将应用场景细分至学校,主攻大学生群体[7]。一些原本紧盯外卖小哥的换电平台,也开始推出针对私人用户的套餐。例如阿里旗下的小哈换电,就既有换电套餐也有租电套餐,前者不限次数针对骑手,后者按租金+电量收费,瞄准换电频率更低的个人用户。但问题在于,换电虽是外卖小哥的刚需,却只是上亿个人用户的“大可不必”。从充电频率来看,骑手每天需要换电2-3次;而对广大家庭用户来说,小电驴不过是用于买菜通勤接孩子的代步工具,每天跑10公里都嫌多,每3-4天才需要充一次电。更何况现有的换电模式没有性价比可言。不管是99元20次的换电卡[8],还是299包月不限次数的套餐,都比自行充电贵上了好几倍。面对这样一个价格极度敏感、且用户转移成本为0的残酷市场,换电企业们只剩下了价格战这一条路。然而,这种“烧钱换规模——规模换成本优势——抢占更大市场”的路径,在两轮换电市场很快就走到头了。毕竟,有刚需的外卖小哥占比不足5%,几乎已被头部企业瓜分殆尽,而剩下的个人消费市场又面临需求不足、收入不稳定的现实困境。也正是因为如此,2021年被点燃的换电狂热逐步冷却,即使是有雅迪背书的换换,也未能实现大规模扩张;而滴滴旗下的青桔换电已经逐步退出市场[7]。在外卖小哥那里赢麻了的铁塔能源,也未能在C端市场讨到好处,用其换电业务总经理的话来说:现在的财务模型还不成立[9]。眼下,尽管两轮“蔚来”先蔚来一步赚到了钱,但显然,他们都将面临着一个注定艰难的未来。
参考资料
[1] 换电,只剩蔚来高调“独舞”,中国汽车报
[2] 2019年中国低速电动车换电服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换电服务打通C端需求是大势所趋,前瞻经济学人
[3] 投资换电柜一年,我亏了8万,豹变
[4] 400V VS 800V ,为什么小鹏G6充电快能耗低,小鹏社区Beta版
[5] 理想5C超充桩开放,为理想MEGA量身打造,齐鲁壹点
[6] 重仓换电,蔚来的亏本生意经,亿欧网
[7] 4亿两轮电动车,带不动千亿换电市场,钛媒体
[8] 电动车充电难?广州已试点电动车换电柜,部分按次数收费,番禺汇
[9] 两轮车换电池,为何中国铁塔能成为行业老大,南方周末
作者:严张攀
编辑:胡晓琪
制图:贾颖
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胡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