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技术之生物除磷的原理及6大影响因素

创业   2024-11-20 11:09   山东  

 


生物除磷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聚磷菌(PAO)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对磷的特殊代谢作用,实现污水中磷的去除。以下将详细介绍生物除磷的原理及其六大影响因素。


生物除磷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水体脱磷方法,其科学原理主要依赖于聚磷菌在厌氧与好氧交替环境下的生理特性。具体来说,生物除磷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厌氧条件下的释磷阶段:在严格厌氧或者低溶解氧的环境中,聚磷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污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如BOD5,即五日生化需氧量)转化为低分子量、易挥发的有机酸(VFA,挥发性脂肪酸)。这一过程中,聚磷菌利用VFA作为能源物质,并同时分解细胞内储存的聚合磷酸盐(Poly-P),将磷酸盐释放到周围的水体中。此时,聚磷菌获取到能量,进而用于吸收这些发酵产物,并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将其同化成胞内碳源储存物质,主要是聚羟基链烷酸酯(PHB)。这一阶段中,磷酸盐从污水中有效分离出来,并通过聚磷菌的新陈代谢活动得以去除。

2.好氧条件下的摄磷阶段:当环境由厌氧转为好氧状态时,聚磷菌开始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有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氧化代谢的方式将胞内储存的PHB转化为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来主动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这一过程中,聚磷菌吸收的磷酸盐量远超过其正常的生理需求,从而在细胞内形成高度浓缩的聚合磷酸盐颗粒,最终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

3.富磷污泥的排放与回收利用:随着生物反应过程的进行,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作用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并得以从系统中排出。这一步骤不仅实现了对污水中磷酸盐的高效去除,而且通过生物积累的方式将磷以固体形态从水体中移除,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富集了大量磷酸盐的生物污泥可以进一步经过脱水、干燥和焚烧等步骤,将其中的磷转化为可供植物生长利用的肥料或者工业原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生物除磷技术主要依赖于特定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能够在厌氧和好氧交替的环境中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以下是生物除磷过程中六个关键影响因素的详细解读:

1.温度:虽然温度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相较于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略显温和,但它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当温度变化不大时,生物除磷过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试验数据表明,为了确保生物除磷过程的高效进行,适宜的温度应大于10℃。在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内,聚磷菌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缓,从而可能影响到除磷效率和效果。

2.pH值:聚磷微生物的含磷量和吸磷率受到pH值直接影响。在pH值为6.5至8.0的范围内,聚磷微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含磷量和吸磷率。然而,当pH值低于6.5时,吸磷率会急剧下降,同时污水中的磷浓度也会迅速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磷从微生物细胞内部被释放出来,发生了纯化学“酸溶”效应,进而导致生物除磷效率降低。

3.溶解氧(DO):在生物除磷工艺中,厌氧区需要严格控制溶解氧水平,通常要求保持在0.2mg/L以下,以利于厌氧菌进行发酵产酸以及聚磷菌进行释磷活动。而在好氧区,则需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通常需控制在2mg/L以上,这样才能确保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能够有效分解储存的PHB类物质,并积极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

4.硝态氮:厌氧区中硝态氮的存在会消耗有机基质,从而抑制聚磷菌对磷的释放。这将对后续的好氧吸磷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对磷酸盐的吸收效率降低。因此,在生物除磷过程中,控制厌氧区的硝态氮浓度对于提高除磷效率至关重要。

5.污泥龄:污泥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生物除磷的效果。污泥龄越短,即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越短,除磷效果通常越好。这是因为降低污泥龄意味着可以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系统中的含磷量,进而降低二沉池出水中磷的含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需要同时进行除磷脱氮的生物处理工艺而言,污泥龄往往需要控制在较大的范围,以满足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要求,因为这些细菌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    

6.有机物浓度:污水中易降解有机物(如BOD5)的浓度对生物除磷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当进水中溶解性BOD5与溶解性P的比率大于10:1时,能够为除磷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基质。此外,糖原等胞内糖的贮存形式也会影响聚磷菌的代谢途径和除磷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合理控制进水水质和有机物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生物除磷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实现污水处理中磷高效去除的重要方法。该技术巧妙地利用聚磷菌在厌氧与好氧环境交替条件下的代谢特性,达到对污水中磷的有效分离与去除目标。

在厌氧阶段,聚磷菌通过厌氧呼吸途径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化合物,并以此过程释放出磷元素,从而使污水中的磷浓度得到初步降低;而在随后接踵而至的好氧环境中,聚磷菌则借助好氧呼吸作用固定环境中的磷,将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重新摄入细胞内,进一步实现了对污水中磷的深度去除。这一系列生理活动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序进行,构成了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运行机制。

然而,生物除磷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温度是决定微生物活性和代谢途径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提高聚磷菌的代谢速率和除磷效率;pH值则直接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电荷性质及胞内酶的活性,不利于聚磷菌在特定pH条件下的最佳除磷效果;溶解氧水平对于好氧呼吸过程至关重要,过高的溶解氧可能抑制聚磷菌的厌氧呼吸功能;硝态氮的存在可能竞争性地抑制聚磷菌对磷酸盐的吸收,从而降低生物除磷效率;污泥龄的长短决定了聚磷菌在系统内的保留时间及其除磷能力的发挥程度;而有机物浓度则关系到碳源的竞争及聚磷菌的生长繁殖状况,间接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生物除磷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水质、水量及处理目标等因素,精细调节和优化上述各项参数,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生物除磷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污水高效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相关阅读:三氯化铁除磷药剂投加量的计算方法

双融环保
本号致力于普及和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略尽绵薄之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