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梧州市的各个港口码头,船只往来不绝,装卸作业繁忙;起重机挥舞巨臂,货物堆码整齐;货车穿梭其间,引擎轰鸣不断;工人挥汗如雨,协作井然有序……一派热火朝天、产业联动、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
2024年以来,梧州市聚焦推进港产城园区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持续优化货源运输组织,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努力实现“港”的畅联、“产”的集聚、“园”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截至目前,梧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全线开通,赤水圩作业区二期三期、大利口作业区5号6号泊位等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桂江航道工程全面开工……一项项成绩,为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注入强劲动力。
西江黄金水道从梧州市区流过,一年四季船只忙碌穿行(无人机照片)。何鎏 摄
依托港口汇聚产业
深耕港口经济发展
冬季的梧州,温暖如春。近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作业繁忙:铁路与公路紧密配合,由此出港的矿建材料、集装箱等货物有序进入船舱;靠岸船舶卸下的煤炭、集装箱等货物迅速上岸,分别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发往各地。
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一期码头负责人韦晓鸣说:“2024年以来,码头培育了4个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上客户,重点围绕藤县、北流、兴业、柳州等地区的外贸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落实外贸配套政策。”
距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不远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也同样热闹非凡。4座船闸闸室内的船舶随水位升降起落,依次通过闸门,驶向各自的目的地。
2024年以来,梧州市全面推进梧州港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港口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着桂江航道工程(马江至莲花大桥段)的加快建设,梧州境内干支线航道条件显著改善,航道通过能力大大提升;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也大幅提升了船舶过闸效率。长洲水利枢纽过货量由2021年的1.52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2.24亿吨,年均增长13.8%。
港口是促进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以来,梧州市先后开通“梧州赤水港—香港”“玉林北流—梧州赤水港—泰国曼谷”“玉林北流—梧州赤水港—澳大利亚悉尼”等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特色产品提供效益好、效率高、成本低的国际物流通道。梧州市还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梧州临港经济区等工业园区,园区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产出成品及半成品均通过港口作业区进行运输,港口对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煤炭、陶瓷、石料、板材、管桩等货物水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梧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梧州市将全力推进塘源作业区、平浪作业区、大利口作业区7号8号泊位、白沙矿山码头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建设,继续深挖西江航运潜力,加快桂江航道工程建设和长洲水利枢纽一二线船闸改扩建工作,夯实亿吨大港基础,持续以高水平交通运输为梧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
协同共建夯基兴产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园区要发展,离不开港口提供的便捷物流通道与广阔的市场辐射,更离不开产业赋予的核心发展动能与持久经济活力。
梧州市创新港产城园区融合机制,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优势,着力破解市本级园区与县域经济之间发展、功能、产业、规划等不协同等难题,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平台,激发了园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对园区而言,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是打破发展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流通的关键钥匙。梧州市创新构建利益联结共享机制,通过完善市、县(区)两级利益分配,推动责任共担、问题联解,实行属地和园区分类考评,有效激发了属地园区的发展活力。
构建产业协同共建机制,是梧州市推进港产城园区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关键举措。梧州市不断推动园区与县域规划协同联动、基础设施连通和产业链通,助推产业集聚成势。
在完善的产业协同共建机制推动下,梧州临港经济区金属新材料产业与藤县建材、造船等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链的有效衔接。这一良性互动有力助推藤县聚集起400亿级金属新材料、300亿级纸基新材料、200亿级建筑陶瓷、100亿级钛白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矩阵,有效提升园区与县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园区产业呈现出强劲的集聚态势,规模持续壮大。梧州临港经济区成为在园区内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生态绿色发展、布局再生资源量超560万吨的国家级园区,以金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以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已成功创建6个含金量高的国字号品牌。
服务保障共担机制的构建,为园区企业项目的加快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梧州市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党建联盟网络,推行市、县、园区、乡镇四级联动服务,推行“属地+园区”要素联合保障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支持,实现“洽谈即服务”“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这些措施的落地实施,大大缩短了梧州市企业从引进到投产的时间。
眼下,梧州市港产城园区加速融合发展。园区港口、道路等配套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新建园区道路20公里,建成10个3000吨和5个2000吨内河港口码头泊位,赤水港进港铁路专用线与西江航运形成水陆联运,促进了港产城园区物流畅通,增强了园区对内辐射带动和对外开放合作的综合效能,提升了园区对港、产、城的聚合力,港产城园区空间有序分界、功能有机衔接、产业合理分工有效集聚的融合发展新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审:齐淑芳
编辑:麦婕
文字:陈益铭 姚蓝婷 林斯雅 朱春兰
来源: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