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温仁式好医生石松菁:全力以赴,守护烛头微光

时事   2025-02-06 12:18   福建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编者按 :


医路灯塔映长空。李温仁教授是中国高压氧医学之父,福建省心胸外科、心血管病研究所创始人,福建省立医院名誉院长。李温仁教授“以德为先,勇攀高峰,身先士卒,甘为人梯”的精神和高尚品德已铭记在我们心中。他是八闽医者的楷模,就像远方的灯塔,召唤省立人薪火相传,磨砺奋进!


2024年是李温仁教授诞辰110周年,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有五位医师当选“李温仁式好医生”,以实际行动颂扬“灯塔”精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本期专访 



在福建重症医学领域

有一位身高不足一米六

却气场强大的医者


她就是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医师石松菁。石主任以36年的坚守,在重症医学这片充满挑战的战场上,成为患者生命的希望灯塔与年轻医者的精神坐标,用实际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执着。



坚守与突破 

“每一次成功救治,是喜悦与动力”



1988年,出身医学世家的石松菁,怀抱着对医学的炽热梦想踏入福建省立医院。


她以高分的成绩入职省立医院,选择了省急救中心内科这个充满挑战与变化的科室,从此开启了在急、重症医学领域的漫长征途。急诊抢救室、急诊ICU、急诊病房紧张且充满艰辛的工作环境,并未令她退缩,反倒让她清醒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她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昂扬斗志。


“每一次成功救治患者,那种成就感和喜悦,实难用言语来描绘。”石松菁在急救中心的18年里,历经了无数次生死瞬间的考验,每一个紧急呼叫皆是冲锋号角。她不断积累经验,从前辈身上汲取智慧,从每一个病例中总结教训。


2006年,省立医院成立内科 ICU(现为重症医学二科),石松菁毅然决定勇挑重担,挂帅组建。“ICU 的患者病情更加危重复杂,对我们的技术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我渴望在这个领域为患者做更多有益之事。”她深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每一次努力都可能成为患者最后的曙光。正因如此,她无比热爱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在坚守中不断实现突破。


重症医学二科医生团队合影



敬畏生命

 “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全力以赴”



18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石松菁带出了一支工作严谨、技术精湛、疑难、危重救治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重症医学科,团队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石松菁主任医师在床旁超声


十多年前,一名患者因腹胀、腹痛,辗转多家医院,但病情持续恶化,当被送到石松菁主任科室时,已生命垂危。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后,石松菁确诊其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因同时存在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这种情况的治疗难度极大,虽然无法手术治疗,但我们不能放弃。”团队制定了一套创新的治疗方案——在肠系膜上动脉置管,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局部溶栓、抗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我的心一直悬着,病情的动态变化,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石松菁回忆道。经过不懈的努力,患者的腹胀逐渐缓解,血栓慢慢溶解,消化道出血减轻、各脏器功能逐步恢复。最终,患者成功康复出院,至今与石松菁仍保持着联系。


石松菁在床边查房


2021年,莆田一名怀孕5个月的孕妇,感染乙型流感后引发“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当地医院救治后,病情仍迅速恶化。石松菁团队受命前往当地医院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等抢救工作,并将其转运到福州,随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女子经历了高热、重症感染、血气胸、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带着ECMO 三次开胸手术等一系列惊险时刻,石松菁主任多次组织多学科团队讨论、制定治疗方案,一次次将她从死神手中救回。“绝不放弃”是团队的信念,石主任和医疗组一起努力,患者最终痊愈出院。出院后,医护团队仍持续关注她的健康情况,指导她肺部功能康复锻炼。一年半后,女子再次怀孕,团队一直关注着孕妇,直至顺利产下二胎。


孕妇及家属送上感谢


“ICU毕竟是个见证生离死别的地方,对于我们医生而言,要敬畏生命,要有精湛的技术,才能让患者及家属信任我们。”


石松菁说,当科室收治一名新患者的那一瞬间,接过的不仅仅是危重病情,更是一个病人生的希望,是病人身后亲人的嘱托和一个家庭的期望。“在重症医学科,病人的病情危重且复杂,没有时间让我们去纠正错误,唯有对每位患者都拿出我们最佳状态,全力以赴,对每一项治疗措施、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位,不留遗憾。”这是她对自己,也是对科室医生的要求。



医患同心

“我们一起努力,会好的”



石松菁教授始终坚信,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医生说:“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每时每刻都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和对未知的恐惧。身上插着各种管子,还要不断和疾病作斗争,不少病人都患上了焦虑、恐惧、烦躁等ICU综合征。加之很多病人病情特殊,不适合深度镇静,有时会出现病人极度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在查房时,石松菁与病人聊一聊家常,鼓励他们


从科室成立开始,石松菁就要求医务人员多多换位思考。每次查房,只要病人神志清楚,就会和病人“唠唠嗑”,除了问病情,也聊轻松的话题,更多的是给予鼓励。“老伯,您这次非常棒,挺过了这么一个大难关,我们都替您感到高兴”,“阿姨,您的子女都好孝顺,这段时间他们都牵挂着您,您真有福气啊……”“我们一起努力,会好的”,换位思考的安慰,常常让处于焦躁不安状态的患者迅速平静下来。而这份人文关爱,石松菁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对准备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她还亲自教他们呼吸肌功能锻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将石松菁和病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她也由此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依赖。许多病人出院多年后,仍与石松菁及科室的医生们保持着联系。



医道传承

“倾囊相授,让年轻医生少走弯路”



石松菁教授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当年我刚到ICU时,林丽香主任等老一辈主任倾囊相授,给我了很多帮助,我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医生,让他们少走弯路。”


石松菁在带教


ICU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或许就能决定病情是否能够逆转。查房时,石松菁要求各级医生分别对病人的病情做动态归纳、分析,提出各自的意见,通过不同级别医生的描述,让大家从中发现差距,弥补不足。“医生的思路,病人的出路。”她时常这样鞭策年轻的医生。


石松菁主任医师被授予“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称号


她还鼓励年轻医生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在她的引领下,科室有两位医师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青年委员。科室还承接了多中心研究11项,包括国际多中心研究等。


疑难病例讨论


“ICU是全院的托底科室,必须有坚实的托底能力。”在石松菁的带领下,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二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省各地疑难重症患者转诊到此。科室团队还帮助武夷山、寿宁等市县级医院组建重症医学科,使得重症患者在当地就能获得及时救治。


石松菁主任用科学思辨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指引着后辈前行的方向。




编辑:白白

推荐阅读  


李温仁式好医生黄良祥:做纯粹的医生,当患者的“医”靠

李温仁式好医生田毅峰:坚毅攀高峰,以仁心仁术击退“癌中之王”

李温仁式好医生陈林:不悔“吃射线”30余年,带出国内一流心律失常治疗团队

李温仁式好医生梁玮:但行实事 不忘初心,做好消化道“排雷兵”

海峡都市报
新海都、新平台、新产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