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这片水域,又一次热闹非凡——大陆出动近百艘舰船和数十架军机在台岛周边“四面环台”,而美军迅速在关岛试射导弹,声称完成了“历史性突破”。这是不是意味着局势已经不可逆转,两岸真的要“摊牌”了?背后隐藏的逻辑和影响,却远比表面的一波军演复杂得多。
就先说说这次行动的规模吧,真的是前所未有。90多艘舰船,包括驱逐舰、护卫舰,甚至还有“海警2901”号这种巨无霸加入行动。这规模用句俗话讲,就是“摆明了牌桌上的手了”——无空白、无退路,又齐齐围绕台岛四面锁定,像是搭建了个看不见的大网。
这其中,台岛北部、东部、西南部的空域也被几十架解放军军机完全封锁,24小时内53架次的出勤率,完全把以前“试探性绕岛”的思路推进到了“随时可行动”的地步。
先别急着喊“紧张”。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并不是一时兴起。大陆近年来多次展开联合军演,从“联合利剑”到“环台封锁”,规模和强度是每年增长的。很多人说,解放军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台岛,而更着眼于第一岛链的整体战略威慑。
这话也不算假——想想第一岛链上的美国军事基地,几乎是被解放军一步步逼近的。过去靠的是声明化的模拟作战,现在直接上了真章。显然,这一次的行动,可不仅仅是针对台军“练兵”而已。
那岛内呢?先别提台当局如何逢人必诉“危险”,就看看台军自身的动作,也足够有意思。台湾一名退役少将栗正杰给出了不少值得玩味的观点。他指出三点“特殊安排”,包括大陆不公布演习区域位置、让台军措手不及,以及更庞大的舰艇投入,这些都更像是冲着美军和区域防御体系来的,而非单单针对台军。
要说台军对这次行动的防御能力,恐怕也只能说堪称“捉襟见肘”。栗正杰提到,台军的装备已经跟不上现代战争的步伐,别说这些舰艇与军机的“大佬级配置”,就连防守基础设施的力量,都显得单薄得可怜。比如,台军的坦克装备老旧,甚至连应对机场周边的突发情况都可能力不从心。这不是谁打击信心,是真空权事实摆在眼前。
台当局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无力,更多时候依然靠“舆论战”来搏关注,说白了就是“卖惨”。然而,民众对这种回应显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买账了。岛内的讨论分裂得越来越明显,一边是对防务能力的质疑和对“硬抗到底”的担忧,另一边,则是呼吁和平派提供更多实际方案的声音。
至于美军,在台海下了一盘大棋,但也显然对这次“大四面包围”心里没底。为了应对可能的威胁,美国迅速在关岛启动了一次关键导弹拦截测试。
据说,他们发射的是“标准-3 Block 2A”型导弹,直接对标大陆的东风系列导弹。结果不错,美军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证明其在反导技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然而,这真的足够吗?
从整体军事实力来看,美军的确还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力量,但问题在于,这种碎片化的测试和部署策略,在多线战备压力下,实际效果几何?目前美军不仅忙于台海,还要应对俄乌战争的连锁效应、朝鲜半岛的政局紧张以及中东时不时的“捅娄子”。
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状态,很难做到全面针对性反应。更别提,岛链内部的冲绳军事基地虽然得到了强化,却依然是东风导弹的第一轮打击目标。对美军来说,既要保持全球大国的军事存在,又不得不分神应对台海变化,也是难——就如同临渊钓鱼,鱼没钓到,反倒弄湿了裤脚。
但大陆仅仅是展示肌肉吗?显然也不尽然。就在这个紧张的节骨眼上,马英九率台湾青年访陆的消息让局势上多了一抹不同的色彩。和平派的代表马英九,提倡的是通过双向交流避免冲突,用他的话来说,和平并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现实选择”。大陆对这个访问团也相当重视,不仅高调官宣,更是在细节安排中体现了充足的善意。
坦白说,这无疑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马英九这些年一直主张通过和平交流来拉近两岸关系,他相信,真正了解对岸的立场与真实情况,能减少误解与敌意。而这次大陆的欢迎态度,也似乎在告诉台岛民众:当局中的一部分人固然死守对抗,但和平依然是可选项。
绕了一圈,我们能看到的真相是,大陆在台海的动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环岛威慑”,而是在外交和军事层面同时发力,试图让区域局势逐渐向自己倾斜。不论是这种强势的“四面环台”,还是在和平层面的政策倾斜,背后都指向了一点:主导权正在加速向大陆靠拢。
而台当局和美军,似乎正在面对越来越大的被动压力。美军的技术测试固然能带来一点心理安慰,却无法弥补其在区域部署上的劣势。而台当局,既缺少话语权,又缺乏实际能力,只能继续沉浸在“以拖待变”的幻想中。
说到底,刀尖上跳舞,不是长久之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