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8岁的奥巴马母亲被黑人穷小子骗婚生子抛弃。她却一直告诉儿子:“你爸是一个好男人!

文化   2024-12-12 16:02   陕西  

1961年,18岁的奥巴马母亲被黑人穷小子骗婚生子抛弃。她却一直告诉儿子:“你爸是一个好男人!”40年后才知深意。



安邓纳姆出身名门望族,天生丽质,继承父母的聪慧与学识。她拥有优越的教养与开朗乐观的性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安理所应当地对人性抱有美好向往,期许世界充满温暖与友爱。


18岁的安遗传了父母最好的基因,她漂亮,善良,聪慧,性格开朗乐观。她天真地以为这个世界和她的家人一样美好。然而,这个美丽的姑娘即将经历人生的第一次伤痛。


1961年,安邓纳姆在大学里认识了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巴拉克。这个24岁的黑人青年机智幽默,很快俘获了安的芳心。两人坠入热恋,安的家人却极力反对这段恋情。


当时的法律不允许黑人白人通婚,种族歧视的阴影向这对年轻的恋人压来。


爱情让安变得盲目,她选择不顾父母反对,和他们反目,辍学嫁给了巴拉克。一年后,她生下了奥巴马。


然而烈火般的爱情很快就被现实浇灭。安发现巴拉克早已在老家有妻室。


这场仓促的婚姻破灭了,安抱着3岁的儿子回到父母家,幸得他们如往常一样慈爱地张开双臂。


尽管伤透了心,安还是没有在奥巴马面前说父亲的坏话,她轻声对儿子说:“你的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我们的离婚是成年人之间的问题,和你没有关系。”一个单纯善良的母亲,怎能让自己的伤痛影响到无辜的孩子呢。


1965年,安在大学认识了印度尼西亚学生苏托洛。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步入婚姻。


安的唯一要求,就是新郎必须视奥巴马如己出。苏托洛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一家三口翻过大海,在印尼开始新的生活。


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如意。安坚持让奥巴马保持刻苦学习的作风,她每天督促儿子在黎明前爬起来看书。“只有足够优秀,才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她时时告诫奥巴马。


3年后,安又生了一个女儿玛雅,工作、照顾两个孩子和公婆,安的身体和精神逐渐感到疲惫。


15年后的这段婚姻也以离婚告终,孤身一人抚养两个孩子,安的生活艰难重重。她将奥巴马寄养回外祖父母家,自己带着女儿继续工作和求学。


即便长距离分离,安仍然写信与儿子积极交流,她希望奥巴马能多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


与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的生父巴拉克没有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他继续求学的同时,又娶了第三任白人妻子,并生下两个儿子。由于品行不检,他被哈佛勒令退学。


巴拉克将怒火发泄在新家庭上,经常暴打妻子和孩子们。奥巴马的异母弟弟回忆道:“父母经常吵架,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摔东西打人。”


10岁那年,奥巴马第一次见到生父,巴拉克在车祸后不得不回家休养,他突然想要看望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子。


对陌生父亲的兴奋和紧张交织在一起,奥巴马有些胆怯,直到母亲温柔地推了他一把,“去吧,孩子!”


短暂的几天,父子二人倒也其乐融融。临走时,奥巴马终于鼓起勇气要求合影留念,这也成了他这一生唯一和父亲的合影。


多年以后,奥巴马才得知,生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不幸车祸去世。幸运的是,慈母一直陪伴左右,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身教熏陶儿子。


为了追求进一步发展,30岁的安攻读了硕士学位,之后又开始继续攻读博士。


研究的需要让安常常深入基层调查,奥巴马也会跟着母亲一起出门。探访过的对象包括浑身汗气的工人,做细致手工活的女工,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这些实地经历让还是孩子的奥巴马对社会产生了更多的同情和关怀。


安严格要求子女不许背地里诋毁他人,也不能说脏话。她培养他们宽广的胸怀,拒绝一切形式的暴力。


有一次,一个聚会上奥巴马被孩子们欺负了。安鼓励他不要以眼还眼,而是用坚定的目光直视对方。


最终,那些孩子都羞愧地低下了头。在场的家长们不仅批评了挑衅者的错误,更加夸奖了奥巴马的沉稳和气度,向安请教教子的方法。


1995年,安完成了毕生的心愿,写出了一篇上千页的博士论文。不久之后,这位睿智而强大的母亲因癌症离世,终年53岁。


或许,奥巴马母亲教育子女的精华,就在她常说的一句话里:“一个人就像种子,你在土壤里播下仇恨,长大的孩子就面临扭曲和愤世嫉俗的人生,而你播下的爱能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老照片里的那些事
《老照片里的那些事》,让照片讲述故事,让历史照亮现实,让今天看清方向!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代人独一无二的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