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1950
学校起源于蚌埠师范学校。
1978
学校创办高等教育。
2007
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成立。
2019
学校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为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笃学·重行·修德·立才”校训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办学定位,以数智化转型为主线,以产教融合创新为突破口,以组织变革、课程重构、教学创新为核心路径,以多元化评价为保障,走出了一条扎根蚌埠、服务皖北、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蚌埠,现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开设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7129人。现有教职工951人,其中高级职称269人、硕博比8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0%。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50余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产业为导向,持续推进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现有本科专业中,“以工为主”的专业结构特色鲜明;招生专业中,直接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占比达到80%,专业结构与安徽省及国家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门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电子信息”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三个学科获批硕士专业学位培育学科。
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国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个、蚌埠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华曙高科3D打印产业学院等校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9个。学校与头部企业联合开设的企业定制班及“3+1”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和“项目制”教学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建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获批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4个。
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获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1项,获批专利授权10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0项,与驻蚌及周边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0余项,2023年横向到账经费增速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将其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构建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就业、时刻关心就业”的工作氛围。坚持将就业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心环节,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满怀真情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把就业作为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实现个人理想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高位。
各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联系方式
蚌埠学院202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蚌埠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联系人:赵冠军
联系电话:0552-3150158
联系邮箱:bbxyjyb@163.com
联络QQ群:887130070
校园大使:
张智铭(学生)
联系电话:18726220578
汪天昊(学生)
联系电话:18794583719
往期回顾
来源:蚌埠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编辑:就业服务小组学生助理 唐谷茜 校记者团 唐梓寒
审核:黄灿 毛星懿 赵冠军 刘叶萍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