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
本期刊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孙海波的笔谈文章。一起来看——
学深悟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招生就业工作支撑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动员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招生就业工作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高校招生就业战线要学深悟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新起点全面推动工作提质升级,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招生就业工作支撑。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材、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招生就业战线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指导做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切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二、明确目标方位,聚焦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准确把握新起点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经验和机遇挑战。全国教育大会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明确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方位。要总结经验、守正创新,准确把握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指导服务模式更加健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千万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做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坚实有力。
聚焦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少现实问题急需破解。比如,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引领下,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升学、就业方面的期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在中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部署下,如何找准提高创新能力的突破点,更好服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高校考试招生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既要看到差距和不足,也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
三、强化职责定位,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切实发挥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立足为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的工作定位,进一步发挥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选拔和输送功能,坚持破立并举、协同高效,找准并牵住“牛鼻子”,以系统化思维深化改革,以实干精神推动工作落实,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推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提质升级。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选材育才。构建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或考核内容体系,加强职教高考教考衔接,深化研究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选拔,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成熟。着眼服务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围绕促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总体适配、适度超前。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强化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大数据比对分析,强化就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反馈。深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完善就业实习制度,推动大学生通过就业实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
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链条优化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等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努力建成全员覆盖、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杜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