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荣庆先生

文摘   2024-03-15 08:12   北京  

传播:人文 | 艺术 | 收藏 |  推广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张荣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314日下午两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荣庆,1938年生,河北安国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书协研究部副主任、主任,第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系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供职中国书协期间,组织策划了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等重大书法学术活动。长期致力于古代书史、书论研究,兼及书法评论等,勤于著述,有文集《退楼丛稿》行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89年、2008年),2012年底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出版有《张荣庆书法作品精选》《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集·张荣庆卷》等。


张荣庆同志的逝世是书法界的重大损失,特刊此纪念专题,以示悼念!







张荣庆(1938—2024.3)


1938年生,河北安国人。大学主修建筑学专业。1964年毕业在北京从事建筑师工作多年。

1979—1984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文艺部任编辑。

1984年,转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负责研究部,至1998年退休。


曾任职务:中国书协研究部副主任、主任,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1994年取得编审职称。曾任主要社会职务:中华海外联谊会二届理事,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大家展·名家书法提名展·名家篆刻”;提名展“艺术委员会委员等。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书学研究方面,供职中国书协期间,组织策划了二至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等多次重大书法学术活动。长期致力于古代书史、书论研究,兼及书法评论等,勤于著述,有文集《退楼丛稿》行世。


学书与创作方面,字内与字外两样功夫并重,坚持入古,主宗“二王”,以楷书及行草见长,风致清和简远。


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连获三次全国性书展大奖。以后乃任多项大展评委,较著者有中国书协兰亭奖创作奖之评审(2006)等。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89、2008年)。出版有《张荣庆书法作品精选》、《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集·张荣庆卷》等。

2012年底,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2016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获杰出老书法家奖。


作品欣赏

袁清荣澄怀録抄元书纸   25*17.5cm*5   2011年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宣纸   68*68cm   2005年




付振伦简策说钞 裁团扇边角包装纸   35*25cm  2010年




陆放翁诗钞  包装纸   34*34cm   2011年




李太白草书歌 包装纸   36*36cm   2012年




陶诗三首  老账本纸   26.5*26.5cm   2011年




陆放翁诗钞  残包装纸   15*15cm   2011年




心经  豆清水纹熟宣纸   21*21cm   2012年




戏书折扇 元书纸   20*59cm   2011年




乾隆御用钞   元书纸   37*14cm   2012年




黄山谷跋七佛谒语  白笺纸   33*21cm*2   2012年




杜工部醉歌行  老红账本纸    16.9*28.2cm   2007年




陆放翁诗钞   台中产螺纹泥金纸    70.5*38cm   2011年




张荣庆先生题胡适之歌词  138*68cm   2021年




张荣庆先生的退楼一隅




张荣庆先生状态 2021年5月31日上午 占宇手机拍摄




张荣庆先生状态 2021年5月31日上午 手机拍摄




张荣庆先生状态 2023年11月21日上午 手机拍摄




张荣庆先生状态 2023年11月21日上午 手机拍摄






意态俊丽 风采清越
——张荣庆的书法

尉天池


荣庆先生的书法,用笔起止爽利纯净,使转轻松婉畅,无矫揉造作的习气,有信然天成的意趣;笔势于险峭灵动中透出沉稳温和的态度,神凝气静的风情。体态清秀腴润,俊俏巧丽。至于章法构成,貌似简朴平易,实则节律斐然,基调闲适。个中轻重和谐、进退有度、疏密妥贴、虚实相安等相辅相成的关系,颇耐玩味。这诸多艺术素质的融合,形成了清和明丽、文静俊逸的风格。因面观赏之际,总觉被引入心平气和、悠然自得的精神境地,甚至想到犹如品尝清新飘逸的茶汤。这感受及联想,是其作品的艺术效应。作为观赏者,是享受和满足。如果把艺术作为一种活动,它是由创作和欣赏所组成,作品在欣赏者的心灵中,得到美好的反映时,它才算是最后完成了,并且已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了。


荣庆先生书法艺术的成功,原因多方。举要而言,大抵有三。

其一,他治艺的心态,沉着纯和,力排急功近利、急于求变、急于求成、急于自立门户的短浅意识和短期行为的一股书坛风气的影响。这治艺的观念形之于态,亦即流注毫端的书法迹象,就不至于显得心境苦涩、神情焦燥、装腔作势、粗野怪诞。

其二,他师承书法艺术传统,既对书法的本质及美学原理有着宏观的把握,又立足于自己审美趣好的倾向,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最解饥渴的法乳,寻觅最易共鸣的知音,并深思精审、身体力践、持之以恒。例如,他认为“二王”行草体系中蕴涵的清新典雅的风韵,与自己对书法艺术追求的愿望消息相通,情意相近,遂以“二王”为宗,着意从中师承矫健雄逸的笔姿、遒媚秀婉的体势、清新流便的风采。以此奠定根基,进而沿“二王”行草一系,锐意求索。诸如对杨凝式的萧散奇逸,米芾的潇洒豪迈,赵孟頫的圆润婉畅,董其昌的清虚淡雅,皆有领略和吸取。他还感到师承行草,亦需旁涉各体,以利增益行草的朴质。于是,又研习秦篆、汉隶、六朝楷书。

其三,他深知作为艺术的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事书法艺术实践,固然重要,而学问修养对成就自己的书法艺术,所起到的潜在能动作用,则尤为紧要。于是,刻苦读书并致力于书法理论的研究与著述。

总之,我既赞赏中年书家荣庆先生的书法艺术,又赞扬他的治艺精神。这就是我乐于撰此短文的缘由。







——瑞轩唯品——

收藏财富 品味人生


瑞轩唯品
公司旗下拥有平台及品牌:今日鉴藏、云逸堂等。 收藏、策展,让优秀的作品得以更好的推广、流传。致力于打造当代艺术品典藏推广的最佳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