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农机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了“为农业现代化挺膺担当——中国农机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题报道,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生动记录,展现中国农机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辉煌成就,讲述那些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动人故事,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一份最真挚的礼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在努力提升农牧业机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方面是怎么做的吧!
打造中国农牧业装备的“方圆天地”
坚守——心怀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一碧千里的优质天然牧场,成就了这片沃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为适应发展需要,1960年,原国家农业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内蒙古组建畜牧机械科研院所,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前身——机械工业部呼和浩特畜牧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牧机所”)正式成立。在此之后,几经变迁,该所在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2009年进入国机集团。
“虽然身份和名称在不断变化,但我们的主责主业一直非常明确,就是做好农牧业机械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农牧业现代化。”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贺刚介绍说。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坚持“四个面向”,紧跟国家战略大局,聚焦农牧业装备、新能源装备、农业工程和检测与服务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了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研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辐射中心。
同时,该院也是较早从事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科研院所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新能源利用方面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成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与工程建设项目,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聚焦“卡脖子”技术 填补国产化空白
每逢农忙时节,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全国超过20%的农作物秸秆无法收集,直接还田或者就地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副总工程师翟改霞介绍说,随着秸秆收储离田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2014年,分院研制成功秸秆切割揉碎打捆机,可以将站立或铺放的农作物秸秆切割揉碎、压缩打捆成长方体草捆,有效解决秸秆离田的问题。“由于国外相应需求较少,没有可参考借鉴的模板,秸秆打捆机是我们自主研发,也是全国首创的。”
▲9QYZ-2.6型自走式柠条收获机
发展——走好“专精特新链品”之路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呼和浩特分院如何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贺刚直言,要坚持“专精特新链品”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贺刚表示,专业化是发展的基石,精益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的关键,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优化服务,提升整体竞争力。特色化产品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体现,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技术优势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专精特新”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实际,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还将着重在“链”和“品”上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品牌建设与管理,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格局。
未来,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创新平台优势,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助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农牧业装备的“方圆天地”。
撰稿:国机集团报 王岩
撰稿:国机集团报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