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间,一道亮光刺破天际,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尾焰闪耀,从位于南海之滨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腾空升起,并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注和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首个、首发,当两个“首”字叠加,赋予了这次发射更加深远的寓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既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一次重要体现,又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对同时拥有文昌航天发射场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海南来说,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向天图强”的壮志在此刻更为具象,探索的脚步一往无前。
11月30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1
抢抓机遇布局
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
南海之滨,椰林之畔,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内,此次执行任务的二号发射工位,是我国首个通用中型液体工位,发射模式采用水平组装、水平测试、水平转运的“三平模式”开展,可兼容10余个型号火箭发射需求,更加商业化。
商业航天正是指在市场化原则下,通过商业化方式运作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新机制。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向起点回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源头还要从20世纪末说起。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2024珠海论坛的商业航天发展论坛演讲中曾介绍,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1988年—2010年处于孕育发展阶段。2010年—2023年则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从此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作为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商业航天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家政策利好下,各地政府纷纷抢抓机遇,出台鼓励本区域商业航天发展政策,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北京汇聚中国主要航天机构和完整产业链,形成“南箭北星”两大产业集聚区域,低轨卫星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
山东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与应用、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航空航天关联制造四大产业方向,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加快航空航天产业由分散布局向重点平台集中布局,促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资源向大都市区及重点区域集聚;
重庆不断完善卫星互联网发展体系,加快通导遥融合,推进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就海南而言,发展商业航天,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从地缘上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纬度低,射向范围更宽,火箭在此处发射的运载效能更高,近海位置便于火箭回收;
从政策上说,海南商业航天享有自贸港政策优势,通过这里瞄准世界商业航天发展前沿,加快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的产业生态体系,可以获得坚实的政策支撑。
如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为全国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
摄影师在追拍火箭发射。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2
近10年3000亿资本涌入
万亿级蓝海待挖掘
商业航天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潜力巨大,这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赛道,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或将呈现出万亿级新兴产业的潜能。
一组数据可以显示商业航天在我国越来越热:2023年,我国全年实现火箭发射67次,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万亿级新兴产业的潜能,还体现在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规模不断上升的趋势中。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累计有3000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投资主要集中在卫星应用、卫星发射等关键领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实际上,经过近10年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在技术层面,多款商业火箭成功入轨,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卫星取得多个国际和国内首次技术突破。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
根据市场需要,产业链还可以分得更细:商业航天上游是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及相关配套设备;中游为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及服务市场。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商业航天还可以推动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布局,开辟新发展赛道,是未来产业的关键。同时能带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发,万亿级新兴产业潜能在海南也有了更为具体的表现——
“没有专门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曾是制约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最大‘短板’。”在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商发)党委副书记郭强看来,卫星、火箭与发射场构成了商业航天产业的硬件基础。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商业卫星的发射越来越密集,对于发射场地和成本控制有了更多需求。
以往的商业航天发射,需要火箭、卫星同时到齐并等候发射场的窗口期,变数太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如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可以为商业卫星、火箭提供专门服务,发射频次高、等待时间短,不仅补齐了商业航天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加速了各种要素向海南、向文昌聚集,海南更具备了掘金万亿蓝海的底气。
这次的首发成功,也是海南在这块“拼图”上的一次精彩起笔。
市民游客正在观看火箭发射。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3
海南如何乘势起飞?
商业航天的海南时刻
起笔之后,海南怎么做?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出“向天图强”,指出在航天领域,海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好纬度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加快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核心的航天产业集聚。
此次的首发成功,也是海南“向天图强”的丰硕成果。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及筹备发射的过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海南各级各部门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创新突破,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首发成功之后,海南如何乘势起飞,成了广泛关注的话题。
商业市场看的是成绩,在任何领域都要以结果说话,以结果作为实力的证明。
“发射的成功,增强了外界对商发公司能力的信心。”海南商发董事长杨天梁说,其实在真正实现首发成功前,每个人心中都憋了一股劲。首发成功,便是一个好的开始,商业发射的订单也将接踵而至。
按照整个发射场的设计,两个发射工位均按照每年发射16次设计,全部形成发射能力后将会有很高的发射效率。
跳出商发公司的业务范畴看,首发成功,也为海南航天产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商业航天发射场就是这棵“梧桐树”,“金凤凰”则是随之而来的“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旅游”等上下游产业。
经营主体最为敏锐,围绕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不少商业航天领域的龙头企业纷纷建厂布局,其中最近的火箭组装测试厂房,距离二号发射工位仅200米。
“以后卫星和火箭都会在这些厂房里进行组装、调试,然后直接运到发射场进行发射。”郭强说,商业航天发射场对于众多火箭、卫星企业的磁吸力是巨大的,物理空间的聚集,是确保商业航天发射效率提高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海南发展航天旅游也将更具吸引力。
从2016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实现首发以后,到文昌看火箭发射,已经成为众多游客来海南的重要选项之一。8年来,大大小小的发射总能引客无数。但值得讨论的是,一年仅个位数的发射次数,显然无法撑起“航天旅游”这张名片。
“月月有发射”的商业航天模式形成以后,就将大不一样。不少在文昌从事航天旅游产品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形成了共识:高频次的商业火箭发射,可以真正助力航天旅游实现常态化,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海南航天旅游的内涵,更能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来海南“看火箭”“学火箭”“玩火箭”。
从地面到天空,广阔的空间预示着商业航天发展的无限可能,蕴藏着“向天图强”的无限机遇。乘首发成功之势,竞逐商业航天,海南有优势,有基础,有方向,更有光明的未来。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
来源:海客谈微信公众号
撰文:刘梦晓
责任编辑:周凡妮
内容审核:蔡宝莹 闫锐
值班总监:刘冀冀
值班主任:戎海
总监制:程旺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