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郭沫若《咏杨靖宇将军》)。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城西南陷入日伪军警包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在他的肠胃里尽是枯草、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为之震惊。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说:“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杨靖宇当选为河南确山农民协会会长,领导了豫南农民起义,后组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任总指挥,建立豫南革命根据地,开展对敌斗争。
1929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杨靖宇赴东北开展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29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杨靖宇赴东北开展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39年底,日本侵略者组成“日满军警宪特东边道联合讨伐司令部”,以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队长野副昌德为司令官,纠集了7万多人的兵力,在东南满地区实际疯狂的“大讨伐”,到处搜寻抗联部队,一旦发现踪迹,就在飞机的支援下穷追不舍。
为了捕杀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日伪军警专门组成了“富森工作队”、“程斌突击队”等“讨伐队”,向抗联第一路军实施全面进攻,使第一路军不得不进入通化及东满的深山密林,处于极度艰难困苦的境地。
为保存实力,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与敌周旋。他亲率400余人的队伍转战于濛江瓮圈、金川回头沟等地。入冬后,山林中气温常常在零下40度以下,大雪封山,抗联部队衣食极度匮乏,但战斗却空前激烈。
至1940年1月初,杨靖宇所率队伍只剩下200余人,到1月底,更减员至60余人。至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当晚,他命令警卫员黄生发等4名负伤战士转移,他与另外两名战士继续与敌周旋。2月18日,两名战士在寻找食物时,于大东沟屯附近遇敌牺牲。
只身一人的杨靖宇饥寒疲惫,且身患感冒,但仍然坚持在运动中与追捕的日伪军警战斗。2月23日下午,由于叛徒告密,日伪军警在濛江县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发现了杨靖宇。据参与围捕杨靖宇的伪通化省警务厅警尉补益子理雄事后讲述,数天未曾进食、严重冻伤的杨靖宇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但仍断然拒绝日伪的诱降,倚靠着一株扭筋子树,持手枪与“讨伐队”战斗。双方交火10多分钟后,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1946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编辑:刘淑艳
审核:邵伟刚
监制: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