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对大理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近十年来,大理州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施策、标本兼治,坚决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实现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为民,全力推动流域转型发展,实现了从美丽大理到美好生活的有力转变。
大理,这座坐落于洱海之畔的城市,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闻名遐迩。洱海,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滇西大地上,闪耀着诱人的光芒。自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于洱海边深情地留下“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嘱托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和人民将这份责任深深地烙印在心中,积极响应,将洱海的保护与治理视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一项关键行动。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投入,洱海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十年间,大理州委、州政府和人民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守护着洱海的碧波荡漾,让这片水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2015年起,大理州将洱海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洱海省级湖长,为洱海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领导。省政府更是成立了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从省级层面强化了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领导与协调。从2017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洱海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科研监测,为洱海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大理州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四方联动模式,构建了全民治湖、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这一模式的实施,让洱海保护成为每一个大理人心中的神圣使命,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湖泊。
在洱海的保护治理中,大理州坚持科学规划,实施精准施策。他们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完善了水质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洱海水质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同时,还采用了生物操纵、生态修复等前沿技术,对洱海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治理。此外,大理州还加强对入湖河流的源头治理与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湖,有效改善了洱海水质,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些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为洱海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理州高度重视洱海保护治理的法治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洱海保护治理的法规和政策,如第四、五次修订后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为洱海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大理州还加大了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这些举措形成了有效的法律震慑,确保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深入推进。
在洱海的保护治理中,大理州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业等低碳环保产业,减少了对洱海的污染压力。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洱海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让“绿水青山”逐渐成为大理州发展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农业方面,大理州积极推广有机种植与生态养殖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在绿色旅游业方面,充分利用洱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投入,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洱海水质持续改善,从过去的局部污染到现在的整体好转,水质稳定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洱海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恢复与提升;水生态逐步向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如今,洱海的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湖畔的植被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湖中的鱼儿欢快游弋,仿佛在诉说着这片水域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