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于都县梓山镇梓山畲族村,是红军烈士蓝南斗的家乡。1934年,17岁的蓝南斗离开家乡,跟着红军队伍北上参加长征,从此失去音讯。弟弟蓝太阳怎么也没想到,那一次离别竟然是他和哥哥的诀别。
那时,一支红军伤病连在村子附近驻扎,不少伤病员被分散安排在当地村民家中救治。
“以前这里都是山,长满了树,隐蔽性比较强。村后还有一条河,很多村民家都有船。如果敌人突然来搜查,伤病员就能被快速转移到河对面去。”蓝太阳的孙子蓝宇介绍,因为支援红军的氛围相当浓厚,当地被称作“红窝子”。那时,蓝南斗是一名新手木匠,经常为红军伤病员送饭送物资,是“红窝子”里的活跃分子。
▲于都县梓山镇梓山畲族村。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那段时间,蓝南斗每天都早出晚归,留下11岁的蓝太阳一人在家,不免害怕。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蓝南斗带着弟弟妹妹跟着亲戚生活。在蓝太阳心中,哥哥一直都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他习惯等哥哥回到家才能安心入睡。
有时候,蓝南斗夜里回家后会异常兴奋,好像有什么心事,翻来覆去睡不着。当蓝太阳问起来,蓝南斗不肯多说,只是让弟弟不要担心,“等长大以后,你就知道了。”后来,蓝太阳才知道,哥哥决意要去参加红军了。
“那个时候,手工业者是革命必须争取的一个群体。我大爷爷是木匠,有一技之长,在农村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可以动员更多人来参加革命。事实上,我大爷爷后来动员了村里4个年轻人一起参加红军。因为是做木工活的手艺人,他经常走东家串西家,不容易引起怀疑,方便传递消息。”蓝宇介绍道。
▲红军烈士后代蓝宇接受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那一年的秋天,在一个不年不节的日子,蓝南斗从圩上买了一块猪肉回家,做了一碗红烧肉。那个时候的猪肉,多珍贵啊!菜一端上来,蓝南斗就招呼弟弟上桌吃肉,可蓝太阳却鼻子一酸,“哇”地一声哭起来,迟迟不肯上桌。因为蓝太阳知道,这是一场饯行宴,按照规矩不应该哭,可他就是忍不住。
哥哥第二天就要离开家参加红军了,蓝太阳就算年纪小,也知道那时候去当兵的人,能回来的不多。前段时间,蓝南斗去学习木匠手艺,兄弟俩分开了好久。蓝太阳不敢想象,哥哥这一次离开,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那一顿饭,红烧肉好像都不香了,兄弟俩草草扒了几口,怎么都吃不下。蓝太阳只记得,哥哥也哭了。
晚上,蓝太阳反复问哥哥:“能不能不走?”可是,蓝南斗决心已下。他告诉弟弟:“我一定要去当兵!我出去,是要寻找一条更好的路。”
蓝南斗告诉弟弟,这一次离家参加红军有两种可能。革命成功的话,等他回来一定会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回不来的话,弟弟以后要是生下儿子,希望可以过继一个到他名下!
那一夜,聊到了多晚,蓝太阳就哭到了多晚。第二天一大早,蓝南斗匆匆吃了一点稀饭,就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沿着河往潭头方向走去。
蓝南斗走之前,家族里的一位婆婆告诉他:“南斗啊,家里有一个亲戚在磊石村。你们从那里路过的话,如果你反悔了,可以到她家去躲一躲。”蓝南斗立马拒绝了,他说:“婆婆,我已经决定了要参加红军,不能随随便便就躲起来。”
这一段简短的对话,却被一旁的蓝太阳暗暗记在了心里,几天后他就赶到磊石村这位亲戚家。他抱着一线希望,哥哥会不会真的留下来了?可惜的是,哥哥并没有留下来,继续跟着红军部队往禾丰方向走了。蓝太阳依旧不死心,他又赶到禾丰……从梓山徒步到磊石,再赶到禾丰,需要连续步行6个小时,而蓝太阳那时只有11岁。
很多年过去,蓝太阳过上了哥哥口中的好日子,也理解了哥哥当年的选择。革命成功了,“闹革命”的哥哥却没有回来。直到家中收到了蓝南斗的革命烈士证书,蓝太阳才确认,哥哥已经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
▲蓝南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供图丨蓝宇
那时的蓝太阳已经成家,只生下一个儿子,他信守承诺,将儿子过继一半给哥哥蓝南斗。
“按以前的风俗,长子不移灶。就是说,第一个出生的儿子一般是不过继的。可以想象,我爷爷是多么想念他的哥哥。”蓝宇介绍,家中还为大爷爷蓝南斗做了一个衣冠冢,按当地风俗打了一块银牌,寄托家人的一份思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家出了一个英勇的革命者!”
▲于都县梓山镇梓山畲族村连片的蔬菜大棚。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推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