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秦州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走进秦州玉泉景区

时事   2024-11-19 16:54   甘肃  


古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秦州城北天靖山麓的玉泉景区

北迤青山、南俯州城

景区内古建筑星罗棋布
翠柏葳蕤、玉泉喷涌

历经千年时光流转
自然造化的雄山秀水

造就了玉泉景区浑然天成的

传奇韵致、缥缈仙境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玉泉景区

感受山水之美,体验悠悠文脉


(摄影:王诚)


八仙过海

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

其中吕洞宾确有其人

相传他曾游历到秦州

并在城北玉泉观短暂留住

并赋《秦州北山观留诗》一首

“石池清水是吾心,

刚被桃花影倒沉。

一到邽山宫阙内,

销闲澄虑七弦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

早在唐代

玉泉观就已建成


(摄影:苏唐诗)


(摄影:苏唐诗)

(摄影:苏唐诗)

(摄影:王诚)


据史料记载

玉泉观始建于唐代

毁于宋末,元代重修

如今,玉泉观已经是一座拥有

90余座建筑的
庞大道教宫观建筑群落

殿、台、亭、桥、楼
阁、洞、坊沿崖壁分布

错落有序

整座殿宇依道家思想依山就势分布

飞檐翘角,造型精美

古树掩映,巍峨壮观

它以其悠久的历史

宏大的古建筑群落

被誉为“陇上第一名观”

(摄影:王诚)


(摄影:苏唐诗)


(摄影:苏唐诗)

(摄影:苏唐诗)


(摄影:王诚)


玉泉观因玉泉而得名

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

“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

由此可知
这眼泉在元代就有名了

泉水清澈甘洌

千百年来从未干涸

这里的玉泉水可以直接饮用

民间相传此泉水能

洗去疾病,洗去尘圬

这也为玉泉观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树绕泉亭,檐楹蔽映

在秦州

有古寺、观、庙的地方

一定存在年代久远且数量众多的古树

玉泉观也不例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玉泉观现存古树50株

均属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居全市景点之首




(摄影:王诚)

秦州城区现存古树300多株

玉泉观有50株

1000年以上的就有十余株

这些古树或临崖舒伸、凌空险绝

或傲立崖畔、参天挺拔

在三仙洞悬崖上的一株古树尤为奇绝

该树悬根露爪

根茎交织,形如发辫

故名“辫柏”

其历经风雨而生机勃勃

地处险境却向上生长

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是一棵穿越历史时空的“树坚强”



玉泉观内

碑石文物和楹联匾额尤为珍贵

现存的历代碑石有57方

石碣11方、砖雕34方

无不传达着历史的渊源与文脉

其中最为珍贵的

就是元世祖忽必烈褒封制词四面碑

及元代大书法家

赵孟頫草书诗碑四方最为珍贵

分别为“国宝”级碑石和

玉泉观“镇观之宝”


(摄影:王诚)



在历史的长河中

楹联和匾额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他们把人情世故、审美追求

价值观念、人生理想

浓缩于短短两句或寥寥数字

这些朗朗上口、简洁易懂的语言

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楹联匾额和古建筑、古树相得益彰

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美感


(摄影:王诚)

灵官殿门楹联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三清殿楹联“瑶殿仰三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玉泉参道妙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牌匾更有集米芾书法的“玉泉观”

集赵孟頫书法的“两河胜境”

集王羲之书法的“仙路飞桥”

集颜真卿书法的“层峦叠翠”

尤其是“人间天上”牌匾

已经成为玉泉观的一个标志

也成为“人间”与“天上”的

一道分界岭

字不在多、意味悠长

文不累牍,广种心田

方寸之间的文字翻涌着历史的万丈波澜

见证着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



(摄影:王诚)


(摄影:王诚)


(摄影:王诚)


(摄影:王诚)

每当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的特殊历史阶段

古寺、古庙往往会成为

留存薪火、赓续文明的庇护场所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我国著名教育家查良钊率领的

西安收容战区中学师生1700余人

由陕西凤翔县步行至这里

择陇东南道教圣地玉泉观为校本部

创办国立甘肃中学

后改名为国立第五中学

教师殚思极虑,学生奋发报国

屡以优异成绩名列全陇前茅

并竭力传播进步思想、科学文化

中共陇南地下工委即创建于此

其后学业有成的师生
积极投奔延安者不乏其数



每年正月初九朝观

是玉泉观最热闹的时候

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朝观人数年年不少于十万人

各殿堂灯火通明,香烛袅袅

旗幡飘舞,钟磬齐鸣

人们争先恐后上头香、许愿祈福

成为天水民间的一道文化盛景




(摄影:王诚)


(摄影:王诚)





如今

玉泉观不仅成为人们放松休闲

探幽揽胜了解道教文化的一方名观

更是秦州民俗文化的传承载体

和人民群众承文脉、传古韵

涵精神的心灵故土和精神家园


(摄影:王诚)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摄影: 苏唐诗  王诚
  • 编 审|张继明   责任编辑|辛智翔   编 辑|许雅欣

看秦州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