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日本要守不住“便利店之王”的宝座了
科技
2024-11-27 15:32
山东
8月,一则收购消息在零售行业炸开了锅,日本便利店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发布公告表示,确认已收到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以下简称ACT)关于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股份的保密、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提案。一时间,7-Eleven要被卖掉的消息甚嚣尘上。
而近日再次传来消息。为了抵制收购,母公司Seven&i正在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将公司私有化。
作为全球便利店巨头的7-Eleven,众所周知,而提及ACT,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加拿大便利店行业龙头,后者想收购前者,这看似又是一次“蛇吞象”的收购,但7-Eleven如临大敌。
这个便利店当之无愧的“王者” 正面临变局,伊藤雅俊已经过世,铃木敏文又早早被请下了台,对它而言,频频想收购 7-Eleven的ACT像一个野蛮人,试图趁虚而入,掠取日本引以为傲的、象征着繁荣经济及荣光的商业成果。而如果7-Eleven易主,整个便利店行业也将迎来巨变。
一场拉锯战
2023年3月10日,伊藤雅俊去世,加之更早一些的稻盛和夫、丰田章一郎等人,他们的逝世让“日企”曾经所代表的神话变得更加暗淡。
ACT重提收购7-Eleven,似乎也是瞅准了这个时机。早在2005年,据说ACT的创始人亲自飞到东京,找伊藤雅俊表达了收购的意愿,当时,伊藤雅俊严词拒绝了ACT。而今ACT通过不停地买买买,同样构建起了一个便利店帝国,为了庞大的亚洲市场,他们再次把目光转向7-Eleven。
若Couche-Tard成功收购7-Eleven,合并后的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超过10万家门店,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零售网络规模。对ACT来讲,这一想象极具诱惑力,同样被诱惑的可能还有Seven&i背后的海外投资人。
在ACT提出收购要约后,Artisan Partners致信柒和伊控股,直接表示希望后者认真考虑ACT的报价,而另一个对7-Eleven盈利能力和发展战略持质疑态度的美国加州基金公司ValueAct,也一直叫嚷着变革。
近几年来,这些海外投资机构对Seven&i施加的压力持续加大,还造成了管理层的动荡。2016年,美国基金Third Point主导一场罢免活动,将掌舵
Seven&i近2
4年的灵魂人物铃木敏文拉下台,由井阪隆一执掌;去年,伊藤雅俊去世一个月后,ValueAct向柒和伊控股提交股东动议,则要求罢免公司社长井阪隆一和另外三名董事。
所以这场收购,与其说是7-Eleven与另一个海外品牌的较量,还不如说是公司内部本土创始人家族与海外大股东们的拉锯战。如果海外大股东们联合起来,7-Eleven有很大可能逃不开被卖掉的命运。
不过,公司私有化显然给了7-Eleven另一种可能,这也透露出创始人伊藤家族颇为强势的态度。根据该方案,伊藤忠商事、伊藤家族及现有投资者将出资3万亿日元的现金和股权,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等日本大型银行将提供6万亿日元融资。
作为7-Eleven的控股家族,伊藤家族持有超过10%的股份,它本身有较大的话语权,只是对方给出的价格越来越高,其不得不想对策防止一些大股东被诱惑。而另一方面,以前迟迟未能按股东意思照办的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计划,也开始进行,这算是对海外股东们的一些安抚。
管理层收购很可能会阻止ACT强行收购的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7-Eleven的危机已过。ACT的野心是建立在7-Eleven遇到发展瓶颈、增长失速的基础上,巨头衰弱的信号,才引来了想吃肉的“狼”。
7-Eleven,还能继续引领下一个时代吗?
便利店业态的增长神话,往往来自于扩张,但是再大的巨头也有触及扩张边界、到达天花板的时候,7-Eleven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根据7-Eleven母公司柒和伊控股发布的2024年上半财年(3月-8月)业绩,当期营收60355亿日元,上年同期为55470亿日元,同比增长8.8%,营业利润1870亿日元,同比下降22.4%。虽然这份财报很大程度上是受超市和百货商店业务的拖累,可7-Eleven的业绩确实有些涨不动了。
在海外市场,以北美地区为例,到今年8月份,美国7-Eleven店铺的商品销售额(以美元计算)已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不得已,7-Eleven宣布将关闭北美444家门店。
日本本土的下滑趋势要更早。2020年日本主流便利店客流量同比减少10.4%,即便2022、2023年度分别同比增长0.6%和2.9%,但还是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正因此,唱衰7-Eleven的论调越来越多,不过只凭借这几年的数据来判定7-Eleven走向衰颓,未免有些片面。7-Eleven之所以是唯一的,在于其创造和引领了便利店业态的模式变革、管理理念、产品及服务标准,而今这种领先性是否还存在,或许才是更关键的一个衡量标尺。
作为舶来品,便利店源自美国,却在日本被发扬光大,7-Eleven是最大的功臣。从引入便利店起,7-Eleven实施加盟模式密集开店战略,创造了共同配送的物流模式,而且在大数据时代没来临之前,就学会通过收集所有门店的销售数据,来摸索顾客需求。
但要说7-Eleven走向全球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捕捉目标国家的社会形势、居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提供与之相契合的产品和服务。简单点来说,就是因地制宜,在基础产品之外,开发符合这个区域的特色化的、独家的商品,这在普遍同质化的便利店中可以说一枝独秀。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顾客的流失说明这一核心竞争力正在弱化。
这倒不是因为7-Eleven的产品创新力不行了,而是重产品研发的模式让其不愿意对性价比低头,这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消费趋势其实有些相悖。即使是年轻人,他们也不再单单追求新意,而是对性价比越来越看重。
在日本,零售“折扣王”唐吉诃德的走红和火爆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经历“日本失去20年”的宏观环境下,唐吉诃德并未下滑,而是持续攀升,展示出比7-Eleven更强的生命力。2024财年(2023年7月-2024年6月),“唐吉诃德”营收突破2万亿日元大关,同比增长8.2%至2.09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2.7亿元);营业利润则高达1402亿日元,同比大涨33.2%。
对产品价值的追求,是7-Eleven维持核心竞争力、备受赞誉的根本,而这种追求似乎给7-Eleven在迎合年轻消费者、海外市场扩张等方面带来了阻碍,使其脚步落后于对手。
在我国,罗森已经超越7-Eleven,成了在华外资便利店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在2020年,罗森中国甚至摆脱了20余年的亏损,首度实现盈利。罗森在我国超越7-Eleven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在下沉市场激流勇进,更是在定价上对消费者友好,多数网红单品的价格在10元以下。
竞争的压力
,也迫使7-Eleven积极探索下一代“便利店”,今年一季度
末开设了首家“SIP商店”。但从消费者的反馈看,它只是一家规模较大、商品种类较多的便利店而已。
难逃被“瓜分”的命运
伊藤家族作为7-Eleven的控股家族,持有超过10%的股份,这一持股比例,赋予了他们在收购案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今管理层收购方案的提出,更是直观表达了伊藤家族不愿意出售的强硬态度。
其实不只是伊藤家族在担心。如果被外资收购,原本烙印在7-Eleven身上的日本特色很可能会被淡化,7-Eleven也就不是日本引以为傲的国民品牌了,而日本更担心一旦7-Eleven被海外巨头收入囊中,可能会直接撕开一个口子,引得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效仿,觊觎那些给日本创造过辉煌和荣耀的企业们。
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很多曾经被奉为行业标杆、争相学习的日企们,都已走过巅峰、进入下滑通道。
先是制造业,现在轮到了零售行业。比如已经40岁的优衣库,今年在我国这一重要市场的疲态开始显现,经营利润大幅下降,同店销售额萎缩。这种表现越来越像日本优衣库—随着市场布局逐渐饱和,实现连续高增长的难度加大。
同样在超过四十年时光中创造了不少商业神话的无印良品,更早地暴露出增长颓势。从2018年开始,无印良品在我国市场的好日子就逐步结束,在欧美市场,更是水土不服。
日本繁荣经济下曾经诞生过许多个“世界第一”,而这些“世界第一”们对传统商业模式有着近乎执着的顽固,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的变化,那些制造业巨头们已然为7-Eleven做了前车之鉴。此时,对外海投资者而言,或许正是好时机,再加上日元持续贬值,他们蠢蠢欲动。
一些观察人士谈到了几家日本公司的潜在收购价值,如零食制造商卡乐比(Calbee)、消费品集团花王(Kao)、电子游戏开发商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 Enix)、运动品牌亚瑟士(Asics)以及酿酒商札幌(Sapporo)。
这些公司和7-Eleven一样,可能会成为海外大型竞争对手眼中的珍贵收购目标。
当然,这对于日企而言,不完全是弊端。日企既然无法抛弃过去的荣光,主动改革,外部力量的加入,反而可能强行打开新的局面。但日本的国民们恐怕会更悲观了,守不住国民品牌,意味着失去,没有新的品牌涌现,意味着没有未来,日本还剩下什么呢?
1974年5月15日,日本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Eleven丰洲店”正式开业,至今,这家便利店品牌已经走过了50年之久。而要想成为一个屹立不倒的百年企业,7-Eleven的下一个50年该怎么走,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道总有理,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与修改。如需商务、内容等相关合作,请联系本人微信号:wddtalk
【
往期推荐
】
点击下方关注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道总有理
科技创新与商业动态观察家,探究产业趋势,深挖商业内幕,只讲有用的干货,只做有价值的输出。
最新文章
巨头疲软 行业内卷,极越崩盘为谁而“鸣”?
百度AI,终究让国产大模型在苹果面前露了怯
低空经济的野望:“复写”新能源辉煌史?
脱掉长衫的网红,正在构建出一个巨大的“擦边”宇宙
大模型拯救AI眼镜,还是AI眼镜拯救大模型?
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终究是长期主义制胜
刘永好“护盘”民生银行,未必能带来“新希望”
日本要守不住“便利店之王”的宝座了
年轻人的失眠症,正在被包装成“熬夜经济”
五环外接不住马拉松“泼天富贵”
当代年轻人,仍然想要“接盘”房地产
以“省钱”起家的电动车正在抛弃性价比
“超级加倍补”爆单后,拼多多重振消费热情
传音之殇:非洲不需要“小米”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京东: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快消品牌Babycare在双11爆发,天猫“功不可没”
黄金价格高歌猛进,正在“逼死”金店?
那些大牌商场,正被本土商超“摁在地上摩擦”
困在“舒适区”打转的三星,正在透支自己
两轮电动车市场要“变天”了
欧洲市场,迎来中国汽车的“统治”时代?
小红书,不能把“种草经济”作为唯一选项
大润发重蹈永辉覆辙,新零售大旗“摇摇欲坠”
消费者正“倒逼”餐饮市场放弃预制菜?
完成历史任务的超级主播,正在被平台刻意抛弃
消费下降创意枯竭,没人“沉迷”游戏了
英特尔早已错过复兴时刻
县城品牌包围城市后,才发现这是一场鏖战
零食赛道太拥挤,已经容不下更多人
一夜之间,开学的大学生都在吃板面
全球唯一的付费制会员电商,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土味短剧调转“枪口”,开始对准中老年人
市场会为iPhone 16买单,但苹果AI依旧没戏
上演“新王登基”的黑神话,能改变游戏市场的处境吗?
零售业沉迷“爆改”胖东来,是一场形式主义狂欢
百年奥运赞助史,品牌“砸钱”还有意义吗?
雷军想带货,但条件不允许?
等待天亮的钟睒睒: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与情怀
除了烧钱,互联网留给大模型挥霍的“家底”不多了
让“企二代”接班,到底是对是错?
在三线城市,拼单外卖“拯救”的不止打工人
“热锅”上的BBA,逆势涨价是对是错?
谁该成为大模型成长的“养料”?
越来越贵,运动品牌疯狂追求“中产化”
最近大火的索尼相机,情况有些“不妙”
茶饮旺季与库迪无关,联营商想赚钱太难了
尼山论坛,让山东从国内顶流跃升为世界焦点
茅台“跳水”惊起千重浪
宁德时代“狂卷”打工人
京东618,给低价电商「打了个样」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