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宜昌一小男孩因不好好写作业被父母批评后,离家出走了。
后来被巡逻的民警发现,安抚好情绪后联系家长将人安全送回了家。
不少网友看到后直言: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真是说不了了。”
孩子真的说不得吗?
很显然,孩子做的不对时,家长是可以批评的。
若是一味地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那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所以,批评也讲究方法。
聪明的父母,都很会“批评”孩子。
泉州一小女孩去年新学期入学,一直没适应学校生活。
她对学校非常排斥,每天晚上都闹着不愿意上学。
一天晚上,小女孩又因不想上学而哭闹,甚至坚定表示“不去学校,要去捡垃圾”。
面对女儿的哭闹,妈妈并没有强硬地批评她,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答应了女儿的“无理要求”。
隔天,她给孩子请完假就带她去捡垃圾。
只是没想到,孩子刚走到垃圾桶旁边就被垃圾的臭味熏吐了……
紧接着,她主动转身上了车,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去上学。”
面对这个萌娃态度的转变,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现在的家长是懂“有求必应”的!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是有点小叛逆的。
这时父母的说教和批评,孩子很难听进去,而且有时候大人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想干。
所以,家长不妨将批评融入到“体验”里。
用感受代替说教,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家长口中的“好与坏”。
今年9月,浙江一位妈妈“收拾”儿子的视频获得数万网友的点赞。
事情起因是儿子在学校从三楼往下浇了三盆水,还扔了牛奶盒。
这位妈妈得知后,第一反应并不是批评,而是问孩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儿子解释说,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先这样做,觉得好玩,于是就跟着模仿了。
听到儿子这么说,她便让儿子体验了一把“被泼水”的感觉。
两盆水浇下去,男孩大喊:“不要!冷!”
这时,妈妈反问道 :
“冷吗?那你当时在三楼往下浇水时,有没有想过下面的小朋友会不会感到很冷?
她对孩子这一番教育,让网友直呼教训得好。
对此,这位妈妈也表示:
“这次是倒水觉得好玩,万一下次觉得扔石头好玩怎么办,一次狠心到底,尽量避免更严重的错误发生。”
其实,批评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真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指责和惩罚。
这位妈妈并没有用多么激烈的词语去批评孩子。
因为有些事情,体验一次比说十句管用。
“体验式”批评让孩子通过真实的感受学会反省与承担。
比起大声的责骂,父母的低声引导更能让他们真正从心底认识到错误,并在未来避免类似的行为。
之前,网上一段“懂事女儿遇上温柔妈妈”的视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视频中,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把妈妈准备好的饭盒打翻了。
到动静的妈妈走进客厅,看见原本盛好的饭菜撒了一地,大家都以为她会发火。
然而,她却是先蹲下身来,温柔地抱住女儿,轻声问道:
“是不是不小心弄的呀?妈妈没生气,只是问一下,这是不是你不小心打翻的?”
原本有些慌乱和愧疚的小女孩,听到妈妈温暖的话语后,渐渐放松了下来。
接着,她温柔地告诉女儿:
“下次要小心一点,如果拿不动饭盒,可以叫爸爸或妈妈帮忙,这样饭菜就不会浪费了。”
全程这位妈妈始终充满理解和耐心,用温柔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失误。
事实也证明,她这么做太明智了。
因为后来她回看监控才知道,女儿原本就是为了帮忙才不小心打翻的饭盒。
网友们见状后,纷纷感叹:拥有这样的妈妈真的太幸福了。
其实,父母教育孩子,最忌讳一上来不问缘由就责骂孩子。
先倾听,再告诉孩子怎么做。
因为有时候,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不小心做了错事。
这时用温柔的引导代替指责说教不仅能帮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在温暖的氛围中学会反思和改正。
为什么有的小孩子做错事会选择逃避?
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批评总是过于严厉,甚至带有嘲讽、贬低,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自卑。
是帮孩子意识到问题,改正错误和不良行为习惯,让孩子变得更好。
著名教育家卡森·麦卡说过: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而一颗受伤害的儿童的心,一辈子都会萎缩成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所以,家长们,平时批评孩子也不要忘了传递出爱的信号。
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完美的。
他们犯错不可怕,通过引导让孩子不在同一个错误上连续跌倒,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所以,希望家长们,在严格之外也能给予孩子多一些尊重、宽容与耐心,让他在爱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