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费套餐只能升不能降!人民日报:等而下之的套路
科技
2024-08-30 16:37
湖北
“现套餐为58元,想降级为28元的套餐,但移动App上没有降级选项,只能升级。”消费者在投诉平台反映,当自己想将话费套餐变更为更低价格时,无法在App上办理,只能无尽的等待专员回电。近年来,电信运营商推出了越来越多样的手机资费套餐供用户选择,但消费者想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套餐至更低档位时,却遭遇了各种阻碍。许多用户反映,在升级话费套餐时,可以通过电话或App操作迅速完成,但当他们希望降级套餐时,却被运营商设置的复杂条款、繁琐程序“劝退”。例如,有的用户反映,升级后的套餐流量并不如预期中耐用,而尝试降级时却遭遇客服的变相阻挠,过程繁琐且耗时。在黑猫投诉平台,有网友表示,运营商客服曾向其推荐套餐 ,花10元即可将套餐内每月15G流量增至60G,然而在升级后发现流量用得异常快,仅刷三个小时短视频就消耗了13G流量。但将问题反馈给客服后并未得到解决。还有的用户在办理降级套餐时遇到了“踢皮球”的情况。网友在投诉平台表示,客服表示,办理套餐降级需等专人回电话,可等了数日并未有专人回电,咨询另外的客服则被告知需到营业厅办理,且需是指定的四家营业厅办理,此后另一位业务员又表示只有30岁以下才能办理。运营商如此花心思阻止用户降级套餐,原因不言而喻:利益驱动。手机套餐资费是运营商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提高收入,运营商往往倾向于推销高价套餐。而用户的套餐降级,意味着运营商收入的减少,势必对其营收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运营商通过设定合约期、增加降级难度和复杂的流程、采用推诿拖延等手段来限制用户降级。这种现象不仅损害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也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许多用户因为降级困难不得不继续支付高额套餐费用。同时,运营商的行为也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第十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然而,运营商“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强制消费?另据工信部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便捷业务变更和解除,确保无协议约定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自由选择在售业务或套餐,为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样的办理方式。用户提出终止电信业务时,不得无故拖延、阻扰和拒绝。运营商却继续设置降级门槛,对上述要求的“置若罔闻”可能已成为违规之举。有用户认为,督促电信企业自觉尊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非常重要。如果在更换套餐方面确实有限制,运营商应当及时公开,明确在什么地方、哪些情形下可以办理。而不是明明可以操作,却人为设置障碍。还有用户呼吁,相关部门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消费者的提醒和指导。此前,湖南省通信管理局曾就套餐降档受阻问题约谈过企业,要求其立即纠正,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对此,网友表示,相关部门应适时总结和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呈现惩处结果,“这样可以警醒经营者,也可以提醒消费者”。日前,人民日报发文对此现象进行评价称:这是等而下之的套路。更换手机话费套餐,升级一键秒办。降档却是难上加难,常常遭遇踢皮球。话费套餐的套路,于此可见一斑。更有强推电话营销,夸大优惠幅度、有意混淆概念,诱导用户升级为高价套餐。消费者往往办理后,才发现内容仅限定向使用,优惠形同鸡肋,短期无法变更,甚至还有捆绑消费。用户投诉耗时费力,只能花钱找人代办,更换套餐。套餐收入,关乎电信企业钱袋子。推出多种方案,参与市场竞争,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故意设置复杂条款、繁琐程序,影响消费者选择,这是等而下之的套路。电信服务,优价优质,缺一不可。套餐升得方便,更要看得明白、降得容易。基础电信企业必须规范营销行为,约束代理机构。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公布典型案例,揭露常见套路,既警醒经营者,也提醒消费者。找准消费痛点、堵点,出实招、求实效,做到话费套餐资费清晰、透明,更换便捷、自由。这样的电信服务,才算是真正的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