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法官张梅,全国模范法官

文摘   2025-01-14 11:32   河北  




望海司——好学远山  望海观潮


1月13日20:37,官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表彰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模范法官》披露:授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等40个单位“全国模范法院”称号,授予65名同志、追授4名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全国模范法官”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梳理发现,河北省共有两家法院和3名法官入选。其中,大名县人民法院、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判员柴学哲、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中文(女)、
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女)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

附张梅事迹:

张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2022年度全国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


2022年7月6日,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张梅得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消息。当天晚上,她和丈夫赶回老家报告喜讯,两人在有着48年党龄的公公生前那块“克己奉公”牌匾前照了张相,婆婆隆重地给他们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时年49岁的张梅,用27年的时间,从乡镇法庭走到县法院,又从县法院遴选至中级法院,工作岗位一直处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最前沿。她以高超的司法水平解决了数不清的矛盾纠纷,修复了无数个濒于破裂的社会关系,完美诠释了司法公平与正义的内涵,获得她最大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手上的案子一件一件办好,是一位法官最大的幸福。


秉承家训,法官如医者,治病要除根


张梅从小生长在河北省青县的一个农家,家里弟弟妹妹一大堆。有段时间,父亲身体不好,她作为家中长女,跟着母亲把家里最重的农活撑起来。村里大伯大娘们每每见她收麦、割草,就笑着问母亲:“这小铃铛响不响?”母亲骄傲地回答:“响哩!”

家,是她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她的第一任老师。张梅的父亲是村医,乐此不疲地帮了很多人,在村里很有威望,还常去给人家调停矛盾。母亲热心肠,做媒成就了十多对好姻缘。家里种菜,到收获季节,母亲推着小车从街上走,走一路送一路。她家种南瓜,一个巷子的人家都有南瓜吃;她家种萝卜,一条街上都有萝卜吃。

乡情润泽,家风淳厚。张梅后来虽然上了大学、进了城,这份情怀沁入血液、骨髓,历久弥深。

张梅也体会过底层的艰难。刚考上大学时,母亲去乡里给她迁户口,今天让拿个身份证,明天又需要开份证明,始终办不下来,直到有人点拨,找了个关系才把户口迁走。这么小的事儿,生生让母亲为难了好多天、跑了好多趟。

母亲对她说:“梅啊,老百姓办点事真难啊。将来你要是有权力了,可千万别刁难人。”

走上工作岗位后,这句话成为张梅的座右铭。她每每设身处地地想,自己处理的事情看起来挺小,但对老百姓,就是天大的事情。每一个来打官司的当事人,都像是自己的父老和兄弟姐妹,赶到饭点,她会很自然地给他们买点饭;看到过得不容易的,还会顺手给点钱。

张梅最早在乡法庭,来打官司的都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

法庭辖区一个妇女要离婚,听闻张梅这法官不错,找到她家里去咨询问题。赶上下雨,天晚了,张梅母亲就留下那女的在她家住下,跟她们睡在一个炕上,家人觉得很自然。

她接待的第一个当事人,是同村一个老大爷,骑三轮车拉着半瘫的老伴来法庭打官司。

“儿子不孝顺,不养老,要告他们。”

张梅清楚老人家里的事情,她安抚老人:“您先回吧,晚上咱们家里说去。”

当天晚上,张梅就在自己院子里“开庭”了。张梅父亲请来了村支书,把老人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招呼过来。

“这事儿别打官司,打官司得花钱,还被人笑话,咱在这儿说清楚。”

父亲和村支书给他们讲理儿,张梅给他们说法律,一晚上,事儿搞清了,四个儿子轮流养老人,怎么养、怎么轮,都弄得清清楚楚。

后来,那家一直顺顺当当的,一直到老俩口离世。

这成为张梅职业生涯的开端,也铸就了她做法官的风格。她一直是所在法院下判决最少的法官。她努力去做调解,不是为了审判质效数据好看,只是因为基层法院的民事纠纷,大量源于百姓日常。说小就小,说大就大,积怨成仇的事儿很多。许多案子仅按照法律僵硬地办,就会成为一纸空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张梅小时候跟在父亲身后当医生小助手,不论多脏多穷的人,父亲都一样对待;不论节假日还是黑夜雨天,父亲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张梅觉得,作为一个法官,更像治疗“社会关系疾病”的医生,来打官司的人,都是她的“病号”,她得找到“病灶”,把病根儿除掉,才能让他们痊愈,让社会关系和谐顺畅。



一马当先做表率,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火


张梅爱好广泛,爱养动物,喜欢收藏,对很多生活常识都愿意涉猎。还考了心理咨询师证,曾想开一条热线解开那些难以破解的心结。

张梅的同事常说一句话:“有张梅在,我们的工作总是差一截子。”

可不,从进入法院大门,基层法庭、调解中心、中级法院,她的岗位调到哪里,哪里就很快成为先进典型。

在青县法院女子法庭时,女子法庭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到金牛法庭当庭长,她是“办案之星”;遴选到沧州中院,名字仍然始终保持在墙上的光荣榜上。“双百法官”“办案标兵”“河北省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琳琅满目。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她的同事还经常调侃她:“为什么你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火?”

张梅所到的部门,很快都会成为系统的先进。曾经质效最差的金牛法庭,到她手里,从倒数一跃成为第一名;在青县法院调解中心当主任,她自创“望、闻、问、说”调解四步法,设立“倾听室”“言和室”,调解中心获评先进单位;在中院任民事专业审判团队负责人,她总结8种类型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推广,建立有效可行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案件处理标准不统一问题。

她每换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很快见成效出成果,一个资深法官的司法经验,也愈积愈厚。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加上广博的社会知识,做起群众工作来,她总有绝招儿。

2011年春天,张梅所在的调解中心受理了130件拖欠取暖费案件。张梅带团队在晚上人们下班后,展开入户送达兼走访工作。开门那一刻,大都很抵触,脸色不好看,说话不好听,但只要迈进门槛,她的能耐就派上了用场。有的人家正在艾灸,她用医学常识做指点;有的孩子正跟家长闹别扭,她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有的人家做了一道美味的菜,她也能让交流通畅,甚至有人家的防火隐患,她也给指出来,这些见景生情的生活经验,迅速让住户接受了这个不速之客的法官,打开话匣子讲出矛盾背后的问题……整整17个晚上,送达完成了,住户们跟物业公司的矛盾症结也摸清了,业主们都很信任她。她又协调物业公司,把背后的管理问题一并解决,130件案子全部调解。



铁骨铮铮有担当,从坐在审判台上那天起就没怕过任何人



张梅的老领导郭淑仙评价张梅:“她做群众工作时像‘邻家姐妹’那样可亲,但遇到原则性问题,骨头却硬得很。”

张梅不追求做别人眼中的好人,也不一味追求调解,她的要求是:对每个案子都做到心里有数、问心无愧。

她说:“我大学刚毕业,才22岁,各色人等来打官司,都得听我的,为什么?因为我是法官!”这是责任,也是担当。

自从坐在审判台上的那天起,她就从没怕过法庭上的任何人。

有一件发还重审的民间借贷案,折腾了好多年,在当地是挂了号的,涉案标的额一个多亿,当事人众多,各方都是大老板,都有强大的实力和社会关系。开完庭后,张梅做调解工作时,其中一个当事人态度傲慢,眼睛都不抬。有人悄悄告诉她,“这是强哥,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当事人掏出一支烟,正要点燃,张梅严肃地说:“我们是无烟法院,请把烟拿掉。”“你们找谁都没用,我不认关系,咱讲法讲理。”

张梅敏锐地抓住双方矛盾的痛点,找到他们的利益纠葛,把几桩事儿拿到一起分析解决,促使各方权衡利益,互相让步。经过五个夜晚,疙瘩解开了,打闹多年的老板不但达成了调解协议,而且从这个过程中又找到了新的合作契机,重新开始合作。他们对张梅十分敬服,对法院也有了新的了解。

有个小伙子眼看官司要输,一上来就威胁她:“张梅,我就是某某,告过你们很多法官,你要判我这个案子输,我就让你没好日子过!”

张梅说:“要是害怕你这样的人,我就不会当法官了。我依法判案,接受你任何的监督和检举。”

她心里有底,这些人眼看官司要输,拿出最后的手段来恐吓她,试图逼她妥协,这是不可能的。工作做到位,她坚持依法判他败诉,案子就此平息。

因为无私,所以无畏。



他们幸福我快乐,平凡岗位书写不寻常


今年3月,接任沧州中院立案庭庭长不久的张梅再次面临考验, 新冠疫情拖住了沧州的车水马龙。3月12日,疫情初显,张梅就召集庭里人员,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电子诉讼全流程操作指导”,提前做好服务。

3月13日,法院执行疫情办公政策,要求少数人值守机关,其他人员居家办公,值守的多是年轻男同志。张梅以党员身份主动请缨、当仁不让,带着行李跟另一位同事主动住到单位16天,她是其间唯一值守的女同志。

立案庭的电话被打爆了,张梅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立案有问题,找张梅!”

封控的城市,各种问题从电话那头涌过来——

“法官,我的案子应该今天开庭,我被隔离了,咋办?”

“法官,我的案子明天就超过申诉期了,我怎么申诉?”

张梅说:“我记下你的手机号,一会儿办案法官会和你联系。” “我先登记你的案件信息,疫情过去你再提交书面材料。”……

整整16个日夜,从早上到晚上10点,张梅的手机每天都烫手。

到后来,手机上开始传来温暖的感谢和问候——

“张梅法官,辛苦了,感谢您加班为我审核上诉。”

“张梅,劳逸结合啊!”

在法院党组领导下,以张梅为代表的法院人冲破阻隔,成功实现司法服务不“停摆”,两级法院共计网上立案2450件 。

虽然工作繁重,但49岁的张梅看上去年轻而快乐,这份轻松的心态,来源于她对幸福感的认知——

那一次,在乡法庭,她拖着扭伤的脚,大清早陪着一个男人去接回媳妇,挽救了一个濒于破碎的家庭,多开心!

那一次,在县法院,经过艰难的工作,她下判决帮一个女孩从婚姻困境中摆脱出来。两年后,那个女孩送上自己再婚走进新生活的喜报,多快乐!

还有那年腊月二十九,为外地在青县打工的110名民工讨薪,案子办完,民工们在法院审判大厅领工资,秩序井然,对法院充满敬意,真是无比舒畅!

怎能忘,2014年那个春节,她协调成一起矛盾激化的相邻纠纷,两家拆掉引发纠纷的墙头,平掉影响通行的黄豆地。回家之前,农民孟某深深地给张梅鞠了一躬,这是张梅收到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寻常人间,烟火可亲,山河无恙。张梅的幸福感,就在于把老百姓的案子一件一件办好。张梅因幸运而快乐,又因快乐而幸运。

张梅对人生有这样的期许:不要白来这个世上一遭,要让人知道,这个世界,曾经有一个张梅,给世界留下一些温暖,一些美好,一些希望。

来源:望海司综合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望海司”整理发布,欢迎关注,如有不妥, 请后台留言联系修改或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2.本平台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望海司
好学远山,望海观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