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请将“金融好望角”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解放军还没登陆台湾,大陆文化已经横扫台湾!
最近,又一部大陆古装电视剧《大奉打更人》开始热播。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剧的评论区,居然有不少来自台湾的IP!
难道台湾人也看《大奉打更人》吗?
事实上,台湾人喜欢看大陆电视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自从2012年《甄嬛传》开始在台湾热播之后,《琅琊榜》、《延禧攻略》、《庆余年》等纷纷登陆台湾,深受民众喜爱,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台湾人为啥这么喜欢看大陆电视剧?这种现象又会给未来的统一带来什么影响呢?
1 文化碾压
其实台湾人看大陆影视作品,从80年代就开始了。
那时候大陆拍了一个《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上映后,台湾情报机构为蒋经国辗转搞到了拷贝。
蒋经国对电影中蒋介石的形象也是认可的。
但是之后长达20多年时间,大陆文化产业都不是特别发达。
所以都是大陆人看台湾剧(比如《流星花园》等等),没有台湾人看大陆剧。
但是随着大陆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陆电视剧开始“反攻”台湾,甚至开始“碾压”台湾了。
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
比如2012年,《甄嬛传》在台首播,引发了台湾巨大观影热潮。
不仅“甄嬛体”名句风靡全台,更是一举击败台湾的收视冠军《康熙来了》!
谁能想到,这部剧,在台湾八大电视台反复播放的情况下,竟然火了十年?
一直到2023年的春节,台湾岛内八大电视仍然以不间断、马拉松式的轮播方式进行播放《甄嬛传》。
观看《甄嬛传》的次数达到473万。这在台湾岛内可是一个很高的纪录。
说实话,在大陆,哪个电视台敢在黄金时段播放十年前电视剧的话,肯定要被骂死。
台湾呢?
放《甄嬛传》,观众甘之如饴!
据说就连蔡英文这样的台独分子,也在偷偷看《甄嬛传》!
最搞笑的是,在岛内的“立法院”,竟然有绿营民代(议员)在审议讨论议题的时候,还在偷偷地追《甄嬛传》。
类似的还有《延禧攻略》。
这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上是重磅吸粉神器,只要在标题上点出“延禧”或者打上#延禧攻略#的tag,浏览数随随便便就能上3万+(相当于大陆的10万+)。
《延禧攻略》的火爆,热度从屏幕前烧到社交网络,烧到报纸电视台,再烧到商场、餐厅、旅行社。
针对电视剧里面的服饰、妆容、小吃,台湾方面还专门请了国学专家来解读。
此外,像《伪装者》、《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电视剧,以及《庆余年》《陈情令》这样的网剧,也都在岛内大受欢迎。
比如《琅琊榜》在岛内一直“长盛不衰”,不断重播,不断收获高收视率。
台媒就曾报道说,90%的台湾人都看过《琅琊榜》。
最新的《庆余年2》,更是在台湾掀起了收视狂潮。
本来5年前《庆余年1》就在台湾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吊足了很多台湾影迷的胃口。
当第二季播出后,在台湾的APP还没有上架的情况下,台湾人纷纷跨海追剧。
甚至直接把《庆余年2》刷到了台湾“雅虎奇摩”的“影视剧排行榜”第一名。
电视剧看爽了,不跟同样爱好的人交流一下,是不是挺寂寞的?
于是,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出现了诸多使用繁体字的台湾网友,和大陆网友热烈讨论剧情走向、演员演技。
追剧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成了两岸网友交流的渠道了。
抖音、小红书用多了,台湾人很快发现,中国人研发的社交媒体APP,比外国人研发的什么FB啊,X啊要好用多了。
于是大陆社交媒体和娱乐软件迅速占领了台湾。
在小红书上学化妆穿搭、学创意生活,在B站、爱奇艺上追剧,在抖音上刷短视频,成为不少台湾年轻人的生活日常。
甚至就连网红,台湾人也更热衷于追大陆网红了。
我们还记得去年一首《科目三》神曲风靡大陆的时候,你去搜索“台湾 科目三”,一样能看到台湾年轻人在街头和校园大跳各个版本的科目三神曲。
结果,就造成了两岸年轻人在街头同时跳同一个舞蹈的场面。
有台媒惊呼,这简直是要“舞统”台湾了。
跟大陆网络神曲和电视剧相比,大陆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台湾岛,正在在潜移默化改变着台湾年轻人的语言使用习惯。
比如“芭比Q了”“吓死宝宝了”,虽然在大陆已经过气,但仍是台湾不少年轻人的顺口溜。
对于这种现状,民进党当局如临大敌。
污蔑这是大陆对台“文化统战”和“认知作战”的新方式,质疑大陆出品的这些网络社交App为“洪水猛兽”。
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用生活化方式对台湾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
但是,这种污蔑一点用也没有。
台湾人大陆电视剧照样看,APP照样用,甚至有的干脆到大陆旅游看电视剧拍摄地、在大陆APP上当网红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大陆电视剧、APP等文化载体会在一个对大陆充满敌视的地方如此火爆?
首先,还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过去都说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但中国对外国真正文化输出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欧美,而是东南亚一带。
比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为啥?
因为这些国家原本都是儒家文化圈,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更容易接受。
比如去年火爆的《黑神话悟空》,欧美人玩,还要先恶补一下西游记。
东南亚这些经历过“西游文化”输出的地方,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即便如此,一些语言隔阂,仍然是影响文化输出的重要障碍。
我们可以去看看韩剧。
韩剧虽然火爆亚洲,但中国电视剧、日剧、泰剧的制作数量并没有遭遇冲击,为啥?
因为韩剧再精良,也还会有文化差异的隔阂。
本土观众对本土语言连续剧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只要本地电视剧产品进行错位竞争,就依然有市场。
但问题来了,大陆和台湾呢?
可是一点文化隔阂都没有的。
大部分大陆人,认繁体字没有太大障碍(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的字幕,其实就是繁体字)。
同样,大部分台湾人,认简体字也没有太大障碍。
而且双方同文同种,更是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在内容创作上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琅琊榜》,它说到底就是一部权谋剧。
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王朝史,又何尝不是一部权谋争斗史呢?
这种根植于中华权谋文化,以“阴阳之术”、“杯酒释兵权”“挟天子令诸侯”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化作品,如果让一个外国人去理解的话,会非常费劲。
可能全剧看完了也不知道啥意思,自然对电视剧没多大兴趣。
台湾则不同。
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华传统的权谋文化史自然不陌生。
在相同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下,精彩的剧情自然对人的吸引力会非常大。
甄嬛传为啥在台湾火?
它无非也就是后宫版权谋剧嘛!
再比如《庆余年(第一季)》中范闲醉酒吟诗的经典桥段,韩国人泰国人越南人看了,可能没什么感觉。
但台湾人看了,恐怕就会会心一笑:
这些诗词,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学过的吗?
这就是文化一致的威力。
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即便时光流逝,即使跨越山海,哪怕人为阻隔,也难以减少,从未改变。
同样,大陆的一些社交媒体,也能让台湾人没有文化隔阂地接受。
比如小红书,上面的美妆、时尚、旅游、美食等等,都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精挑细选出来的。
那么台湾人看了,也会毫无障碍喜欢上,毕竟谁不喜欢美呢?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台湾人用美国的APP搜美妆,搜出来的都是美籍华人那种“眯眯眼”的妆容,有谁会喜欢?有谁会模仿?
这同样是文化相通的魅力。
其次,是大陆流行文化对台湾的碾压。
文化流行这种东西,历来是强势文化碾压弱势文化。
但因为前文提到的文化隔阂的问题,所以就算强势文化流行,也仍然会给弱势文化留下一定发展空间。
但问题来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没有文化隔阂,那么结果自然是大陆流行文化毫无阻碍地进入台湾,彻底碾压了台湾的文化产业。
仍以电视剧为例吧。
1990年代,台剧风靡两岸,《婉君》等作品在大陆引发广大回响,两岸合拍的《还珠格格》更是收视亮眼。
2000年开始,台湾进入偶像剧的黄金年代,《流星花园》更是风靡大陆。
现在大陆人熟悉的台湾艺人,比如周杰伦,罗志祥,吴宗宪,林心如,霍建华等等,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的。
但是大概从2010年开始,随着大陆电视剧的崛起,台剧开始一路走下坡路。
走下坡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陆电视剧崛起后台湾电视剧的生存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不一定能拍出好剧,但没钱,一定拍不出来好剧。
台湾的市场狭小,过去文化产品想卖钱,只能寻求海外市场。
一开始这么玩还可以,但台剧先是遭遇韩剧挤压,又遭遇大陆电视剧挤压,导致台剧海外市场遭遇了重大挫折,只能自产自销。
但是呢?
台湾市场就那么大,2000多万的人口,就算大家天天看电视剧,又能消费多少?
为了不赔钱,台剧只能压缩成本。
目前,台剧一集成本大概190-23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40万左右,这已经是有大咖加入的剧集预算了。
可是这费用要是放在内地,连一个大牌明星的一集片酬都支付不了。
压缩成本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制作质量下降,服化道只能凑合凑合了事。
像《琅琊榜》中那样非常考究的服装、布景,台剧根本做不到,这也就影响了台剧的整体质量。
二是人员流失。
台湾已经成名的演员不是在内地拍戏就是在前往内地拍戏的路上,扎堆在横店影视城的台湾艺人不计其数。
不仅仅是艺人,知名的编剧、导演、制作人也都集体来到内地拍剧,能够留在本土坚守的,寥寥无几。
为啥要跑大陆?
因为大陆有钱啊!
早在2012年的时候,《甄嬛传》制作费平均一集新台币650万,是一般台剧的三倍有余。
2018年的《如懿传》制作成本更是高达每集新台币1500万元,是台湾方面的五六倍!
成本高,演员的片酬自然也高。
周迅靠《如懿传》拿了9500万,杨颖靠《孤芳不自赏》拿了8000万。
哪怕在大陆影视业进行了限薪令之后,一部剧拿到三四千万片酬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台湾那边呢?
顶级的演员,林依晨,单集40万台币(人民币8万多点),贾静雯30万(人民币6万),还有许光汉,片酬只有1万人民币一集!
对比一下《狂飙》中的张译呢?一集是70万人民币!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
事实上,但凡在台湾小有名气的艺人,几乎都上内地捞金了。
台剧精打细算,请不来好演员、拍不出好场景,呈现的剧集品质也就可想而知。
所有关于战斗、枪械的场景就像在过家家,更谈不上力量感、宏伟叙事、悲壮史诗了。
满眼都是小确幸、情情爱爱,像过家家一样。
相反,大陆电视剧能通过高成本大制作,能请得起好演员,特效也舍得花钱,效果自然好。
此消彼长之下,陆剧彻底碾压台剧,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现在看看台湾各年龄层节目收视率的统计,前几名已经找不到台湾自制的国语电视剧了。
只剩一些类似《我爱我家》那种低成本的室内情景剧还在坚持,其他的高质量情景剧全军覆没。
如今,台湾一年生产的国语电视剧,只有10部左右,而2000年代初的时候,可是有200部的啊!
毫不夸张地说,台湾人对国语连续剧的需求,已经被同文同种的大陆电视剧给取代了。
其实不仅电视剧,台湾人对APP的需求,也被同文同种同习惯的大陆APP给取代了。
曾经,台湾的电子工业远超大陆,也有着起步更早的3G和4G服务。
然而,台湾却没有诞生什么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乃至移动互联网企业。
反而是大陆,互联网行业呈现梯队式发展,现有BAT,后有字节跳动、小红书的快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啥?
因为互联网行业三大模式:广告、电商、游戏,本质上都是流量变现的生意,都需要巨额的流量。
台湾呢?总人口也才2300万。
一个APP用户超过10万已经很不得了了,哪能搞出日活上亿那种抖音?
没有规模,盈利模式自然无法丰富起来。
这是其与大陆同行对比之下的先天短板。
第三,大陆的流行文化,靠行政手段禁不住。
对于大陆文化产品渗透进台湾,搞台独的民进党当局急不急?
当然急。
但是他们有办法吗?
没办法。
台湾那边管大陆电视剧,主要是两个部门来管。
第一是“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
他们对引进大陆的影视剧采取配额制,一年不超过10部,避免大陆影视剧彻底占据台湾市场。
同时,他们还刻意选一些古装剧引进,尽量避免都市剧,以防止发达的大陆城市让台湾人看得心生羡慕。
第二是“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主要是采取限制大陆影视APP在台湾落地的方式,不让台湾人看大陆剧。
比如ncc曾经通过“因特网视听服务管理法”,通过处罚提供网络服务的台湾电信运营商等手段,防堵爱奇艺等大陆影音平台。
但是,这些措施有效果没有?
没有!大陆电视剧仍然在台湾四处流传。
为啥?
因为文化这个东西啊,靠封堵是封堵不住的!
咱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年大陆查禁邓丽君的歌的时候,严厉不严厉?
照样拦不住。
现在反过来了,台湾那边查禁大陆电视剧,同样也拦不住。
说实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单纯靠行政命令去拦阻大陆平台,是不可能的。
比如,大陆的爱奇艺,其实并没有在台湾那边落地,也没有在台湾设立分公司。
但爱奇艺的台湾用户,足有600万人!
相当于台湾人口的四分之一!
台湾人安装爱奇艺,都是通过谷歌或者苹果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的。
充会员也是通过一个叫欧锑锑娱乐的公司来充(相当于过去卖游戏点卡的代理商)。
就算当局那边有禁令,也照样拦不住。
就算台湾电信部门通过封禁访问大陆IP地址的方式来封禁爱奇艺,但台湾人访问香港IP是不受限的啊!
人家爱奇艺海外版的服务器就在香港啊!
而且,就算台湾当局把香港的IP也封了,也拦不住盗版APP啊!
相比收费的爱奇艺,这类盗版APP是免费的,更受台湾人喜欢。
而且盗版APP本身就没有备案,所以封禁实在是太难了。
再不济,还有盗版影视资源的网盘嘛!
只要台湾人想看,光靠封是封不住的。
大陆电视剧如此,各类APP也是如此。
咱们经常看抖音,觉得抖音内容千奇百怪,但基本都有个共同点:
还不错,还能看,其中不乏精品。
这是为啥?因为好作品是万千垃圾堆出来的。
同样,好的短视频内容,也是万千垃圾堆出来的。
我们在抖音每天刷到的几百个优质短视频,其实是经过算法从每天2亿个视频中筛选出来的。
这才保证了质量和吸引力。
有哪个国家每天几千万人在生产内容?
有哪个国家每天能生产2亿条短视频?
如此庞大的基数能产出一批精品内容不是很正常吗?
台湾的确可以上Tiktok,但问题在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隔阂,台湾人发现,还是“陆抖”更好玩。
不仅内容质量高,评论区更是可以无障碍交流!
所以我们在抖音,经常能看到IP是“中国台湾”的ID在评论(这类一般是真用户,不是1450水军,因为水军一般都是用大陆IP)。
台湾人都跑到大陆生活、资讯、社交类APP去玩,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
台湾失去内容创作能力。
没有内容创作与输出,就没有精品诞生。
没有精品诞生就无法满足精神需求。
没法满足精神需求,台湾人就只能通过大陆文化产品来填补精神需求。
为啥2022年的时候,台湾“国安部门”要求禁止抖音,但很快就被民代们集体喷出去了?
就是因为禁了抖音,谁来弥补台湾的短视频内容需求?
没有啊!
这不是你禁不禁的问题,而是禁了之后没有替代品的问题!
禁了也没用的问题。
如果说台湾当局能通过砸钱来解决电视剧的问题,那么像抖音这样短视频平台,是民进党当局砸钱也解决不了的。
只能眼睁睁看着“科目三”这样的大陆流行文化占据台湾。
2 文化的价值
大陆流行文化风靡台湾有啥好处?
说实话,有很大好处,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大陆的六代机首飞。
第一,就是破除信息茧房。
很多人有点奇怪,在过去,大陆穷,台湾富,台湾民意不倾向统一,这能理解。
但现在明明大陆经济已经远超台湾,社会和城市面貌也都远超台湾,为啥台湾人还是不倾向统一?
其实吧,这都是台湾当局制造的信息茧房导致的。
在台湾,民进党当局通过各种手段牢牢把控着主流媒体。
从电视台到报刊杂志,大量亲绿媒体充斥其中.
它们宛如民进党当局的 “传声筒”,日复一日地传播着 “台独” 理念、抹黑大陆的言论。
像三立电视台、民视等,常常罔顾事实,对两岸交流合作的诸多成果视而不见,却热衷于报道一些不实信息,蓄意渲染 “大陆威胁论”。
当大陆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神舟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空间站建设稳步推进,台湾媒体也会散布诸如 “大陆航天造假”“技术来自他国” 等荒谬言论。
还有在报道大陆新闻时,也在刻意放大大陆落后、不足的一面。
大陆再发达,但台湾人看不见,又有啥用呢?
在台湾人的印象中,大陆还是那个住土房子、吃不起茶叶蛋,吃个方便面都能引发围观的的地方啊!
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对大陆有好印象?
现在呢?情况不一样了。
大陆通俗流行文化,已经跨越了民进党当局制造的信息壁垒。
台湾年轻人通过看盗版大陆都市剧,发现大陆有着远超台湾的城建和高楼大厦。
通过看大陆新闻,了解到大陆的发展目标和政府施政理念。
还有多样化的短视频平台,更是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台湾人见识到了一个真正的大陆。
这样一来,流行文化为岛内民众呈现了多样化的大陆。
通过多种渠道给台湾人展示大陆的样貌,实现人不入岛,但视频已入岛。
人的本性嘛,就是嫌贫爱富,向往美好的地方,嫌弃落后的地方。
等台湾人看到真实的、发达的大陆,会作何感想?
绿营网红钟明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钟明轩在大陆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真实的大陆,但又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专门亲身来到北京、上海旅游。
通过网络分享乘高铁、扫码支付、游胡同等见闻和体验,发现大陆高铁有靠背,大陆民众不仅吃得起茶叶蛋和榨菜,日子过得还挺好。
最后感慨“大陆科技发达”“东西好吃、城市发达、人蛮热心”“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
当然,钟明轩的“反水”遭遇了绿营网军的大肆攻击,但这又反过来证明民进党当局真的在搞绿色恐怖。
第二是维持统派比例。
很多人觉得,就算台湾人看了大陆电视剧,喜欢大陆APP,也不意味着他们支持统一啊!
就像很多中国人喜欢看日本爱情动作片,也没见他们喜欢日本啊!
其实吧,这个事不能这么看。
首先,我们要承认,台湾内部还尚存一部分统派,但是注意,这个统派,和我们认知中的统派不一样。
台湾过去的统派,主张以台湾为主导统一中国。
用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国国旗,用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用《三民主义歌》来作为中国国歌。
说白了,这些个传统的统派,还是蒋介石时代主张的“反攻大陆”那一派力量残留罢了。
他们支持统一,并不代表喜欢大陆。
随着民进党的崛起和本土意识的觉醒,这些统派已经边缘化了。
你看看那些支持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大部分都是老态龙钟的老人,一个年轻人都没有,比例也降到了10%左右。
但问题在于,等这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都死了,台独意识在岛内就没有制衡了。
台湾很可能发生“急独”这种恶性事件,把大陆拖进战争。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维持一定统派力量的。
现在,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按道理来说,随着老统派的不断死去(特别是经历了新冠之后),台湾的统派比例应该是急剧下跌才对。
但根据台湾的民调,统派比例竟然没有下降太多!仍然在10%左右!
那么也就意味着,随着老统派的死去,还有新统派顶了上来。
这不符合逻辑啊!
台湾的土壤,居然还有新统派出现?
这看似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算算大陆文化输出到台湾的时间,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2012年,《甄嬛传》入台。
2017年,爱奇艺开始启动国产影视内容海外发行业务。
2018年,抖音app攻入台湾。
2019年,小红书app进入台湾。
看看这些时间点,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些新统派,就是在大陆流行文化熏陶起来的那一代人,以00后为主。
和老统派相比,这些新统派更为大胆,他们更认可大陆,也更希望大陆统一台湾。
比如2023年亚太大师运动会上,台湾跆拳道选手李东宪在上台领奖时,高举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就是新统派的勇气。
虽然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只是开始(抖音火爆起来其实没几年,台湾00后主要是接受的台湾和大陆双重文化熏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方面接受大陆流行文化的10后成长起来,对大陆有好感的群体、新统派的比例还将继续增加。
这些新统派的存在,就可以稳住正在不断滑向极独的台湾人比例,给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留出时间。
第三是拉近台湾人心,为未来统一后的治理打基础。
说实话,在大陆军事实力完全碾压台军的当下,很多人已经不再讨论一旦“武统”解放军会采用什么策略收台。
而是开始思考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台湾的问题了。
但是说实话,治台,比攻台更难。
为啥?
台湾毕竟和大陆已经分割了70多年了,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敌意宣传,两岸人的认知逻辑已经不一样了,对于社会治理的看法也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香港。
97年香港回归后,主权是回归了,人心回归了没有?恐怕很多人心里都有数。
这种情绪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出现事端,马上就会被曲解和放大,进而全面爆发。
明明是维护香港安全的23条,在香港就是通过不了。
明明是打击犯罪的“引渡”,但在香港人理解,就是“送中”。
明明是大陆在帮助香港解决疫情,但香港人总是觉得是在“抢饭碗”,对大陆护士百般刁难。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预判,解放台湾之后,面对大陆的一切对台湾好的政策,台湾人在美国的挑拨之下,一定会有一个“误解”“误读”的过程。
目的就是让台湾动荡不安,逼大陆把相当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台湾。
让台湾不仅成为不了大陆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包袱。
甚至不排除,美国会资助武装一些台独死硬分子,和解放军打游击战。
普通台湾人呢?
就算不支持这些游击队,但也不会帮助解放军清剿这些游击队。
面对普遍的敌意,解放军又不能大面积采取强硬手段。
这反而助长了一些心有不甘的台湾人的嚣张气焰,更加肆无忌惮地闹事。
总之,如果不收拢台湾人心,治理台湾会遭遇巨大麻烦。
但是,如果我们提前通过文化输出,彻底占领台湾的文化市场。
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台湾人的认知,培养统一民族意识。
同时辅以经济扶持和产业扶持,最起码,能少一些台湾人站起来捣乱就不错了。
如果再有一些看了大陆电视剧、用了大陆APP的台湾人起来协助解放军,那已经算是巨大收获了。
3 文武之道
前几天文章分析了,武力统一台湾,代价非常大。
相比武力统一,文化统一更方便,代价也更小。
当然,光靠文化也不行,还必须辅助以穷台战略。
否则台湾人满足于现状,也只会主张“不统不独”“维持现状”,而不会心向统一。
所以,只有一点一点把台湾的优势产业都干掉,摧毁一个个台湾的经济支柱,让台湾经济无以为继,台湾人才会渴求变革。
台湾人对当局的不满也会愈发强烈,再加上大陆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要求统一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
相比动用武力,文化的渗透才是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假如按照目前大陆文化对台湾的渗透趋势,再过个6—8年时间,台湾的统派有可能从目前人群占比10%左右上升到20%。
届时就为我们通过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民意基础。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请将“金融好望角”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解放军还没登陆台湾,大陆文化已经横扫台湾!
最近,又一部大陆古装电视剧《大奉打更人》开始热播。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剧的评论区,居然有不少来自台湾的IP!
难道台湾人也看《大奉打更人》吗?
事实上,台湾人喜欢看大陆电视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自从2012年《甄嬛传》开始在台湾热播之后,《琅琊榜》、《延禧攻略》、《庆余年》等纷纷登陆台湾,深受民众喜爱,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台湾人为啥这么喜欢看大陆电视剧?这种现象又会给未来的统一带来什么影响呢?
1 文化碾压
其实台湾人看大陆影视作品,从80年代就开始了。
那时候大陆拍了一个《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上映后,台湾情报机构为蒋经国辗转搞到了拷贝。
蒋经国对电影中蒋介石的形象也是认可的。
但是之后长达20多年时间,大陆文化产业都不是特别发达。
所以都是大陆人看台湾剧(比如《流星花园》等等),没有台湾人看大陆剧。
但是随着大陆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陆电视剧开始“反攻”台湾,甚至开始“碾压”台湾了。
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
比如2012年,《甄嬛传》在台首播,引发了台湾巨大观影热潮。
不仅“甄嬛体”名句风靡全台,更是一举击败台湾的收视冠军《康熙来了》!
谁能想到,这部剧,在台湾八大电视台反复播放的情况下,竟然火了十年?
一直到2023年的春节,台湾岛内八大电视仍然以不间断、马拉松式的轮播方式进行播放《甄嬛传》。
观看《甄嬛传》的次数达到473万。这在台湾岛内可是一个很高的纪录。
说实话,在大陆,哪个电视台敢在黄金时段播放十年前电视剧的话,肯定要被骂死。
台湾呢?
放《甄嬛传》,观众甘之如饴!
据说就连蔡英文这样的台独分子,也在偷偷看《甄嬛传》!
最搞笑的是,在岛内的“立法院”,竟然有绿营民代(议员)在审议讨论议题的时候,还在偷偷地追《甄嬛传》。
类似的还有《延禧攻略》。
这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上是重磅吸粉神器,只要在标题上点出“延禧”或者打上#延禧攻略#的tag,浏览数随随便便就能上3万+(相当于大陆的10万+)。
《延禧攻略》的火爆,热度从屏幕前烧到社交网络,烧到报纸电视台,再烧到商场、餐厅、旅行社。
针对电视剧里面的服饰、妆容、小吃,台湾方面还专门请了国学专家来解读。
此外,像《伪装者》、《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电视剧,以及《庆余年》《陈情令》这样的网剧,也都在岛内大受欢迎。
比如《琅琊榜》在岛内一直“长盛不衰”,不断重播,不断收获高收视率。
台媒就曾报道说,90%的台湾人都看过《琅琊榜》。
最新的《庆余年2》,更是在台湾掀起了收视狂潮。
本来5年前《庆余年1》就在台湾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吊足了很多台湾影迷的胃口。
当第二季播出后,在台湾的APP还没有上架的情况下,台湾人纷纷跨海追剧。
甚至直接把《庆余年2》刷到了台湾“雅虎奇摩”的“影视剧排行榜”第一名。
电视剧看爽了,不跟同样爱好的人交流一下,是不是挺寂寞的?
于是,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出现了诸多使用繁体字的台湾网友,和大陆网友热烈讨论剧情走向、演员演技。
追剧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成了两岸网友交流的渠道了。
抖音、小红书用多了,台湾人很快发现,中国人研发的社交媒体APP,比外国人研发的什么FB啊,X啊要好用多了。
于是大陆社交媒体和娱乐软件迅速占领了台湾。
在小红书上学化妆穿搭、学创意生活,在B站、爱奇艺上追剧,在抖音上刷短视频,成为不少台湾年轻人的生活日常。
甚至就连网红,台湾人也更热衷于追大陆网红了。
我们还记得去年一首《科目三》神曲风靡大陆的时候,你去搜索“台湾 科目三”,一样能看到台湾年轻人在街头和校园大跳各个版本的科目三神曲。
结果,就造成了两岸年轻人在街头同时跳同一个舞蹈的场面。
有台媒惊呼,这简直是要“舞统”台湾了。
跟大陆网络神曲和电视剧相比,大陆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台湾岛,正在在潜移默化改变着台湾年轻人的语言使用习惯。
比如“芭比Q了”“吓死宝宝了”,虽然在大陆已经过气,但仍是台湾不少年轻人的顺口溜。
对于这种现状,民进党当局如临大敌。
污蔑这是大陆对台“文化统战”和“认知作战”的新方式,质疑大陆出品的这些网络社交App为“洪水猛兽”。
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用生活化方式对台湾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
但是,这种污蔑一点用也没有。
台湾人大陆电视剧照样看,APP照样用,甚至有的干脆到大陆旅游看电视剧拍摄地、在大陆APP上当网红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大陆电视剧、APP等文化载体会在一个对大陆充满敌视的地方如此火爆?
首先,还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过去都说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但中国对外国真正文化输出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欧美,而是东南亚一带。
比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为啥?
因为这些国家原本都是儒家文化圈,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更容易接受。
比如去年火爆的《黑神话悟空》,欧美人玩,还要先恶补一下西游记。
东南亚这些经历过“西游文化”输出的地方,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即便如此,一些语言隔阂,仍然是影响文化输出的重要障碍。
我们可以去看看韩剧。
韩剧虽然火爆亚洲,但中国电视剧、日剧、泰剧的制作数量并没有遭遇冲击,为啥?
因为韩剧再精良,也还会有文化差异的隔阂。
本土观众对本土语言连续剧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只要本地电视剧产品进行错位竞争,就依然有市场。
但问题来了,大陆和台湾呢?
可是一点文化隔阂都没有的。
大部分大陆人,认繁体字没有太大障碍(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的字幕,其实就是繁体字)。
同样,大部分台湾人,认简体字也没有太大障碍。
而且双方同文同种,更是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在内容创作上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琅琊榜》,它说到底就是一部权谋剧。
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王朝史,又何尝不是一部权谋争斗史呢?
这种根植于中华权谋文化,以“阴阳之术”、“杯酒释兵权”“挟天子令诸侯”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化作品,如果让一个外国人去理解的话,会非常费劲。
可能全剧看完了也不知道啥意思,自然对电视剧没多大兴趣。
台湾则不同。
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于中华传统的权谋文化史自然不陌生。
在相同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下,精彩的剧情自然对人的吸引力会非常大。
甄嬛传为啥在台湾火?
它无非也就是后宫版权谋剧嘛!
再比如《庆余年(第一季)》中范闲醉酒吟诗的经典桥段,韩国人泰国人越南人看了,可能没什么感觉。
但台湾人看了,恐怕就会会心一笑:
这些诗词,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学过的吗?
这就是文化一致的威力。
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即便时光流逝,即使跨越山海,哪怕人为阻隔,也难以减少,从未改变。
同样,大陆的一些社交媒体,也能让台湾人没有文化隔阂地接受。
比如小红书,上面的美妆、时尚、旅游、美食等等,都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精挑细选出来的。
那么台湾人看了,也会毫无障碍喜欢上,毕竟谁不喜欢美呢?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台湾人用美国的APP搜美妆,搜出来的都是美籍华人那种“眯眯眼”的妆容,有谁会喜欢?有谁会模仿?
这同样是文化相通的魅力。
其次,是大陆流行文化对台湾的碾压。
文化流行这种东西,历来是强势文化碾压弱势文化。
但因为前文提到的文化隔阂的问题,所以就算强势文化流行,也仍然会给弱势文化留下一定发展空间。
但问题来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没有文化隔阂,那么结果自然是大陆流行文化毫无阻碍地进入台湾,彻底碾压了台湾的文化产业。
仍以电视剧为例吧。
1990年代,台剧风靡两岸,《婉君》等作品在大陆引发广大回响,两岸合拍的《还珠格格》更是收视亮眼。
2000年开始,台湾进入偶像剧的黄金年代,《流星花园》更是风靡大陆。
现在大陆人熟悉的台湾艺人,比如周杰伦,罗志祥,吴宗宪,林心如,霍建华等等,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的。
但是大概从2010年开始,随着大陆电视剧的崛起,台剧开始一路走下坡路。
走下坡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陆电视剧崛起后台湾电视剧的生存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不一定能拍出好剧,但没钱,一定拍不出来好剧。
台湾的市场狭小,过去文化产品想卖钱,只能寻求海外市场。
一开始这么玩还可以,但台剧先是遭遇韩剧挤压,又遭遇大陆电视剧挤压,导致台剧海外市场遭遇了重大挫折,只能自产自销。
但是呢?
台湾市场就那么大,2000多万的人口,就算大家天天看电视剧,又能消费多少?
为了不赔钱,台剧只能压缩成本。
目前,台剧一集成本大概190-23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40万左右,这已经是有大咖加入的剧集预算了。
可是这费用要是放在内地,连一个大牌明星的一集片酬都支付不了。
压缩成本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制作质量下降,服化道只能凑合凑合了事。
像《琅琊榜》中那样非常考究的服装、布景,台剧根本做不到,这也就影响了台剧的整体质量。
二是人员流失。
台湾已经成名的演员不是在内地拍戏就是在前往内地拍戏的路上,扎堆在横店影视城的台湾艺人不计其数。
不仅仅是艺人,知名的编剧、导演、制作人也都集体来到内地拍剧,能够留在本土坚守的,寥寥无几。
为啥要跑大陆?
因为大陆有钱啊!
早在2012年的时候,《甄嬛传》制作费平均一集新台币650万,是一般台剧的三倍有余。
2018年的《如懿传》制作成本更是高达每集新台币1500万元,是台湾方面的五六倍!
成本高,演员的片酬自然也高。
周迅靠《如懿传》拿了9500万,杨颖靠《孤芳不自赏》拿了8000万。
哪怕在大陆影视业进行了限薪令之后,一部剧拿到三四千万片酬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台湾那边呢?
顶级的演员,林依晨,单集40万台币(人民币8万多点),贾静雯30万(人民币6万),还有许光汉,片酬只有1万人民币一集!
对比一下《狂飙》中的张译呢?一集是70万人民币!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
事实上,但凡在台湾小有名气的艺人,几乎都上内地捞金了。
台剧精打细算,请不来好演员、拍不出好场景,呈现的剧集品质也就可想而知。
所有关于战斗、枪械的场景就像在过家家,更谈不上力量感、宏伟叙事、悲壮史诗了。
满眼都是小确幸、情情爱爱,像过家家一样。
相反,大陆电视剧能通过高成本大制作,能请得起好演员,特效也舍得花钱,效果自然好。
此消彼长之下,陆剧彻底碾压台剧,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现在看看台湾各年龄层节目收视率的统计,前几名已经找不到台湾自制的国语电视剧了。
只剩一些类似《我爱我家》那种低成本的室内情景剧还在坚持,其他的高质量情景剧全军覆没。
如今,台湾一年生产的国语电视剧,只有10部左右,而2000年代初的时候,可是有200部的啊!
毫不夸张地说,台湾人对国语连续剧的需求,已经被同文同种的大陆电视剧给取代了。
其实不仅电视剧,台湾人对APP的需求,也被同文同种同习惯的大陆APP给取代了。
曾经,台湾的电子工业远超大陆,也有着起步更早的3G和4G服务。
然而,台湾却没有诞生什么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乃至移动互联网企业。
反而是大陆,互联网行业呈现梯队式发展,现有BAT,后有字节跳动、小红书的快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啥?
因为互联网行业三大模式:广告、电商、游戏,本质上都是流量变现的生意,都需要巨额的流量。
台湾呢?总人口也才2300万。
一个APP用户超过10万已经很不得了了,哪能搞出日活上亿那种抖音?
没有规模,盈利模式自然无法丰富起来。
这是其与大陆同行对比之下的先天短板。
第三,大陆的流行文化,靠行政手段禁不住。
对于大陆文化产品渗透进台湾,搞台独的民进党当局急不急?
当然急。
但是他们有办法吗?
没办法。
台湾那边管大陆电视剧,主要是两个部门来管。
第一是“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
他们对引进大陆的影视剧采取配额制,一年不超过10部,避免大陆影视剧彻底占据台湾市场。
同时,他们还刻意选一些古装剧引进,尽量避免都市剧,以防止发达的大陆城市让台湾人看得心生羡慕。
第二是“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主要是采取限制大陆影视APP在台湾落地的方式,不让台湾人看大陆剧。
比如ncc曾经通过“因特网视听服务管理法”,通过处罚提供网络服务的台湾电信运营商等手段,防堵爱奇艺等大陆影音平台。
但是,这些措施有效果没有?
没有!大陆电视剧仍然在台湾四处流传。
为啥?
因为文化这个东西啊,靠封堵是封堵不住的!
咱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年大陆查禁邓丽君的歌的时候,严厉不严厉?
照样拦不住。
现在反过来了,台湾那边查禁大陆电视剧,同样也拦不住。
说实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单纯靠行政命令去拦阻大陆平台,是不可能的。
比如,大陆的爱奇艺,其实并没有在台湾那边落地,也没有在台湾设立分公司。
但爱奇艺的台湾用户,足有600万人!
相当于台湾人口的四分之一!
台湾人安装爱奇艺,都是通过谷歌或者苹果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的。
充会员也是通过一个叫欧锑锑娱乐的公司来充(相当于过去卖游戏点卡的代理商)。
就算当局那边有禁令,也照样拦不住。
就算台湾电信部门通过封禁访问大陆IP地址的方式来封禁爱奇艺,但台湾人访问香港IP是不受限的啊!
人家爱奇艺海外版的服务器就在香港啊!
而且,就算台湾当局把香港的IP也封了,也拦不住盗版APP啊!
相比收费的爱奇艺,这类盗版APP是免费的,更受台湾人喜欢。
而且盗版APP本身就没有备案,所以封禁实在是太难了。
再不济,还有盗版影视资源的网盘嘛!
只要台湾人想看,光靠封是封不住的。
大陆电视剧如此,各类APP也是如此。
咱们经常看抖音,觉得抖音内容千奇百怪,但基本都有个共同点:
还不错,还能看,其中不乏精品。
这是为啥?因为好作品是万千垃圾堆出来的。
同样,好的短视频内容,也是万千垃圾堆出来的。
我们在抖音每天刷到的几百个优质短视频,其实是经过算法从每天2亿个视频中筛选出来的。
这才保证了质量和吸引力。
有哪个国家每天几千万人在生产内容?
有哪个国家每天能生产2亿条短视频?
如此庞大的基数能产出一批精品内容不是很正常吗?
台湾的确可以上Tiktok,但问题在于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隔阂,台湾人发现,还是“陆抖”更好玩。
不仅内容质量高,评论区更是可以无障碍交流!
所以我们在抖音,经常能看到IP是“中国台湾”的ID在评论(这类一般是真用户,不是1450水军,因为水军一般都是用大陆IP)。
台湾人都跑到大陆生活、资讯、社交类APP去玩,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
台湾失去内容创作能力。
没有内容创作与输出,就没有精品诞生。
没有精品诞生就无法满足精神需求。
没法满足精神需求,台湾人就只能通过大陆文化产品来填补精神需求。
为啥2022年的时候,台湾“国安部门”要求禁止抖音,但很快就被民代们集体喷出去了?
就是因为禁了抖音,谁来弥补台湾的短视频内容需求?
没有啊!
这不是你禁不禁的问题,而是禁了之后没有替代品的问题!
禁了也没用的问题。
如果说台湾当局能通过砸钱来解决电视剧的问题,那么像抖音这样短视频平台,是民进党当局砸钱也解决不了的。
只能眼睁睁看着“科目三”这样的大陆流行文化占据台湾。
2 文化的价值
大陆流行文化风靡台湾有啥好处?
说实话,有很大好处,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大陆的六代机首飞。
第一,就是破除信息茧房。
很多人有点奇怪,在过去,大陆穷,台湾富,台湾民意不倾向统一,这能理解。
但现在明明大陆经济已经远超台湾,社会和城市面貌也都远超台湾,为啥台湾人还是不倾向统一?
其实吧,这都是台湾当局制造的信息茧房导致的。
在台湾,民进党当局通过各种手段牢牢把控着主流媒体。
从电视台到报刊杂志,大量亲绿媒体充斥其中.
它们宛如民进党当局的 “传声筒”,日复一日地传播着 “台独” 理念、抹黑大陆的言论。
像三立电视台、民视等,常常罔顾事实,对两岸交流合作的诸多成果视而不见,却热衷于报道一些不实信息,蓄意渲染 “大陆威胁论”。
当大陆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神舟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空间站建设稳步推进,台湾媒体也会散布诸如 “大陆航天造假”“技术来自他国” 等荒谬言论。
还有在报道大陆新闻时,也在刻意放大大陆落后、不足的一面。
大陆再发达,但台湾人看不见,又有啥用呢?
在台湾人的印象中,大陆还是那个住土房子、吃不起茶叶蛋,吃个方便面都能引发围观的的地方啊!
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对大陆有好印象?
现在呢?情况不一样了。
大陆通俗流行文化,已经跨越了民进党当局制造的信息壁垒。
台湾年轻人通过看盗版大陆都市剧,发现大陆有着远超台湾的城建和高楼大厦。
通过看大陆新闻,了解到大陆的发展目标和政府施政理念。
还有多样化的短视频平台,更是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台湾人见识到了一个真正的大陆。
这样一来,流行文化为岛内民众呈现了多样化的大陆。
通过多种渠道给台湾人展示大陆的样貌,实现人不入岛,但视频已入岛。
人的本性嘛,就是嫌贫爱富,向往美好的地方,嫌弃落后的地方。
等台湾人看到真实的、发达的大陆,会作何感想?
绿营网红钟明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钟明轩在大陆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真实的大陆,但又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专门亲身来到北京、上海旅游。
通过网络分享乘高铁、扫码支付、游胡同等见闻和体验,发现大陆高铁有靠背,大陆民众不仅吃得起茶叶蛋和榨菜,日子过得还挺好。
最后感慨“大陆科技发达”“东西好吃、城市发达、人蛮热心”“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
当然,钟明轩的“反水”遭遇了绿营网军的大肆攻击,但这又反过来证明民进党当局真的在搞绿色恐怖。
第二是维持统派比例。
很多人觉得,就算台湾人看了大陆电视剧,喜欢大陆APP,也不意味着他们支持统一啊!
就像很多中国人喜欢看日本爱情动作片,也没见他们喜欢日本啊!
其实吧,这个事不能这么看。
首先,我们要承认,台湾内部还尚存一部分统派,但是注意,这个统派,和我们认知中的统派不一样。
台湾过去的统派,主张以台湾为主导统一中国。
用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国国旗,用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用《三民主义歌》来作为中国国歌。
说白了,这些个传统的统派,还是蒋介石时代主张的“反攻大陆”那一派力量残留罢了。
他们支持统一,并不代表喜欢大陆。
随着民进党的崛起和本土意识的觉醒,这些统派已经边缘化了。
你看看那些支持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大部分都是老态龙钟的老人,一个年轻人都没有,比例也降到了10%左右。
但问题在于,等这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都死了,台独意识在岛内就没有制衡了。
台湾很可能发生“急独”这种恶性事件,把大陆拖进战争。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维持一定统派力量的。
现在,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按道理来说,随着老统派的不断死去(特别是经历了新冠之后),台湾的统派比例应该是急剧下跌才对。
但根据台湾的民调,统派比例竟然没有下降太多!仍然在10%左右!
那么也就意味着,随着老统派的死去,还有新统派顶了上来。
这不符合逻辑啊!
台湾的土壤,居然还有新统派出现?
这看似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算算大陆文化输出到台湾的时间,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2012年,《甄嬛传》入台。
2017年,爱奇艺开始启动国产影视内容海外发行业务。
2018年,抖音app攻入台湾。
2019年,小红书app进入台湾。
看看这些时间点,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些新统派,就是在大陆流行文化熏陶起来的那一代人,以00后为主。
和老统派相比,这些新统派更为大胆,他们更认可大陆,也更希望大陆统一台湾。
比如2023年亚太大师运动会上,台湾跆拳道选手李东宪在上台领奖时,高举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就是新统派的勇气。
虽然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只是开始(抖音火爆起来其实没几年,台湾00后主要是接受的台湾和大陆双重文化熏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方面接受大陆流行文化的10后成长起来,对大陆有好感的群体、新统派的比例还将继续增加。
这些新统派的存在,就可以稳住正在不断滑向极独的台湾人比例,给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留出时间。
第三是拉近台湾人心,为未来统一后的治理打基础。
说实话,在大陆军事实力完全碾压台军的当下,很多人已经不再讨论一旦“武统”解放军会采用什么策略收台。
而是开始思考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台湾的问题了。
但是说实话,治台,比攻台更难。
为啥?
台湾毕竟和大陆已经分割了70多年了,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敌意宣传,两岸人的认知逻辑已经不一样了,对于社会治理的看法也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香港。
97年香港回归后,主权是回归了,人心回归了没有?恐怕很多人心里都有数。
这种情绪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出现事端,马上就会被曲解和放大,进而全面爆发。
明明是维护香港安全的23条,在香港就是通过不了。
明明是打击犯罪的“引渡”,但在香港人理解,就是“送中”。
明明是大陆在帮助香港解决疫情,但香港人总是觉得是在“抢饭碗”,对大陆护士百般刁难。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预判,解放台湾之后,面对大陆的一切对台湾好的政策,台湾人在美国的挑拨之下,一定会有一个“误解”“误读”的过程。
目的就是让台湾动荡不安,逼大陆把相当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台湾。
让台湾不仅成为不了大陆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包袱。
甚至不排除,美国会资助武装一些台独死硬分子,和解放军打游击战。
普通台湾人呢?
就算不支持这些游击队,但也不会帮助解放军清剿这些游击队。
面对普遍的敌意,解放军又不能大面积采取强硬手段。
这反而助长了一些心有不甘的台湾人的嚣张气焰,更加肆无忌惮地闹事。
总之,如果不收拢台湾人心,治理台湾会遭遇巨大麻烦。
但是,如果我们提前通过文化输出,彻底占领台湾的文化市场。
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台湾人的认知,培养统一民族意识。
同时辅以经济扶持和产业扶持,最起码,能少一些台湾人站起来捣乱就不错了。
如果再有一些看了大陆电视剧、用了大陆APP的台湾人起来协助解放军,那已经算是巨大收获了。
3 文武之道
前几天文章分析了,武力统一台湾,代价非常大。
相比武力统一,文化统一更方便,代价也更小。
当然,光靠文化也不行,还必须辅助以穷台战略。
否则台湾人满足于现状,也只会主张“不统不独”“维持现状”,而不会心向统一。
所以,只有一点一点把台湾的优势产业都干掉,摧毁一个个台湾的经济支柱,让台湾经济无以为继,台湾人才会渴求变革。
台湾人对当局的不满也会愈发强烈,再加上大陆文化的传播与渗透,要求统一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
相比动用武力,文化的渗透才是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假如按照目前大陆文化对台湾的渗透趋势,再过个6—8年时间,台湾的统派有可能从目前人群占比10%左右上升到20%。
由于公号改版,为了和您再次见面,请设为星标,点亮在看
由于公号改版,为了和您再次见面,请设为星标,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