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韵:创刊甲子守初心,意气风发是少年--贺《给水排水》创刊60周年

学术   2024-11-21 17:17   北京  

01

求学路上提灯领航

我是 1981 年进入北京工业大学,求学期间正值我国环保事业高速发展,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环境治理特别是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地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跟很多开“盲盒”选择了给排水专业的同行不同,我算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选这个专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在上中学时就比较喜欢化学、生物等课程,大学选择工业水处理专业方向,正需要这些课程的基础;二是受我母亲的影响,当时她在国家环保局工作,她告诉我,未来国家发展一定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我们不能走国外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搞水污染治理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需要在中国的实践。


大学时有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1984 年是建国 35 周年,当时学校按上级要求组织到天安门进行方阵展示,晚上在天安门广场组织集体欢庆活动。我记得当时我们展示方阵的标语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而北大学生方阵亮出的标语是“小平你好!”。为了这次活动学校准备了很久,我作为积极分子全程组织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非常成功,我为我们是首都大学生而骄傲和自豪!我们赶上了祖国蓬勃发展的好时候,我们是时代骄子,能学有所用,为北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心中充满激荡。那年十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也深深埋在了我的心中。


大学期间,学校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很多机会(如组织现场实习等)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时我的专业是工业水处理,被安排到北京、上海、天津的食品厂、电镀厂、印染厂、造纸厂、制药厂等实习参观。最早参观高碑店污水初级处理厂的时候,我曾听母亲说高碑店工程是“胡子”工程,也就是说工程历经的时间特别久,像长长的胡子一样。那会儿国家资金不足,要干的事情又很多,所以污水处理工程几上几下,拿不到充足的资金。当时污水处理厂区的条件很差,甚至可以说是恶臭,也使得我曾对即将从事的专业产生过畏难情绪,这样的一个环境我们能治好吗,我一个美美的姑娘,注定要跟臭水打交道吗?但后来,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念头还是占了上风,最终我还是坚定了自己的目标。通过深入一线的学习和实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学习中基础课要夯实、专业课业要扎实,解决现实问题是很复杂多元的,需要更多的思考,开展工程设计还需要锻炼综合能力。


《给水排水》杂志是我学生时代接触的第一本专业杂志,在专业学习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她给我的印象是:专业、严谨、理论性强、结合工程应用强,当时有很多教授、工程师在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工程案例,我对杂志一直是一种仰望、崇拜的心情。


02

工作途中相伴成长

刚分到设计院报到时,我就跟人事部负责同志说,我想去排水室,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去给水室时,我说以后污水能变成给水,感觉污水处理工作过去有很多欠账,可施展的空间会大些,现在看虽然有些片面,但这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参加工作不久,我赶上了北京东南二环设计,我参与广渠门、劲松桥(光明桥)部分立交排水设计工作同时也承接其他管线设计工作。那时候劲头很足,也很新鲜,每干完一个项目都会做个小总结,无论是设计、做概算还是现场交底,都总结个一二三,感觉那时像海绵一样每天都在吸收着新的水分和营养,每天都在成长。


后来所里把我派到了高碑店组,那时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咨询设计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专门成立了高碑店设计组,李艺大师也在组里,我调去后参加全厂的竖向、道路设计、管线综合和水力流程标高的核对。尽管后来我的工程生涯中参与过很多项目,但在我心里高碑店始终是最特别的一个。我遇到的很多挑战或者说“第一次”都是在高碑店工程上,比如,高碑店一期进水总泵房设计负责人、高碑店进水总干管设计、总图和管线综合设计、高碑店二期污泥处理区项目负责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资源化再利用工程等等。


当时像高碑店这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在北京是第一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这样的“小白”心里还是挺有压力。我参加了一期进水总干管、格栅间进水总泵房,管线综合设计和现场配合施工。当时的大规模供水厂、污水厂建设都是用的国外贷款,高碑店一期工程部分主要设备使用的是日本协力基金贷款购置,采购国外先进的设备。购买设备需要国际招标,需要编写标书,现在看着比较普通,但在当时对设计院来说是第一次。我们先是从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简称中技),找到相关标书并进行翻译,再根据高碑店厂对设备的要求编写标书,期间不断地与供货方交流、谈判、比选,中标后开展设计联络等等,整个设计过程经历了各种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分析和创新,把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与我们自己的国情相结合,应用在我们的工程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做高碑店进水总干管设计的时候,设计图纸报出时,图纸签字栏有“批准”这一栏,在我院是由李远义老总签字,我找他签字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小张啊,我这一辈子的心愿就要在你们的手上实现了!”。我能感觉到李老总这位排水行业的老前辈,是多么渴望看到我们自己建设的城市污水厂呀!我也深深地感到我们是多么幸运,能赶上这样好的时代,更加坚定了决心,一定要不辜负前辈们的期望,努力做好专业技术工作。



到高碑店二期(50 万 m³/d)修改设计方案的时候,我又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其实一期和二期工程从布置上是完全对称的,也可以用沿用原来的技术工艺,在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不久,很快就开展了二期工程的设计工作。记得当时在常璟总、杭世珺总的带领下,院里组织了系列的设计回访,与业主北京排水公司(现在的北京排水集团)、市政四公司一起讨论,一期运行有什么问题,运行管理单位有什么新的要求,二期工程中需要有什么改进等 , 另外二期工程使用了瑞典政府贷款,设备供货商也有所变化。在二期工程中我从负责总图设计,到担任污泥处理区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在充分总结一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一期实际运行情况,二期工艺设计我们做了部分调整,如:浓缩池提高固体负荷减少池体直径;消化池采用机械搅拌连续进泥;加热方式采用泥水、汽水热交换器;排泥方式泵排改为溢流排泥,还有脱硫方式,沼气储存方式及发电机进气方式等,确实是蛮有挑战的事。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向书本学、向国外同行学、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摸索,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感觉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考,更重要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



再后来,我在专业和行业里积累得越来越多,也负责了很多的工程和项目,直到走上管理岗位。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高碑店项目,还有上世纪 90 年代编制的《北京市城市污水回用指南》北京水泥厂有限公司处置污水厂污泥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绵机场工程


上世纪 90 年代编制的《北京市城市污水回用指南》是国内首部关于城市污水回用工程设计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首次在国内系统地从回用工程设计前期资料收集方法到工程运行管理给出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指南,提出了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原则和工程设计中规模的确定方法。对回用工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推荐了适用于不同回用对象的组合工艺和工艺设计参数。针对北京污水回用特点,提出回用技术、基本原则、政策、规范等。针对 2003 年春季非典型肺炎的控制经验,首次提出了传染病暴发期间污水回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北京市污水回用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对全国回用水设计提供了参考。指南获得了首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北京水泥厂有限公司处置污水厂污泥工程,提出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的方案设想,该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结合北京污泥的特点,利用水泥厂的热能优势,反复探索技术路线,创造性的提出技术路线,将城市污泥用水泥窑高温干化,之后将其作为燃料按比例投入水泥窑焚烧,污泥变水泥,污泥零排放,水泥能达标,真正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推动协调制造水泥企业与城市污水处理企业解决各自关注的问题,是跨界融合、协同处置污泥的尝试和典范工程。对城市污泥采用多种渠道处理处置开拓了新的思路,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水泥企业处理城市污染物新业务方向,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项目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绵机场工程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首次提出“海绵机场”概念,融入机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之中,克服了不利地势、高硬化率、允许外排流量限制等一系列不利条件带来的水系统构建难题,解决机场建设引起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建成了国内首座海绵机场示范工程。


多年以来,《给水排水》杂志一直伴随着我工作和专业的成长。最早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外文献收集不像现在那么方便,各大单位都主要依靠情报室翻译国外资料,每周五是业务学习时间,我都会到图书馆去翻阅专业期刊和专业书籍,当时《给水排水》杂志是我们学习了解专业动态最直接的途径和参考,所以非常珍惜。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在杂志投稿,每次投稿的过程一定是总结、提炼、学习提高的过程。无论是 “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果投稿,还是工程总结思考或政策标准解读,每次写论文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干工程和写论文有很大的不同,对工程师来说,投稿使得我们学术更加严谨、思路更有逻辑、技术视野更加广阔、总结提练更加准确、推广示范更加注重。我记得第一篇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是 2007 年,至今陆续发表了 16 篇论文。


我还记得第一次写“水业导航”栏目的文章是在 2016 年第 6 期,题目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2015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 号文,之后全国大规模推动综合管廊建设,住建部推出两批试点城市,编辑部找到我希望我写一篇导航文章,正值当时我们也开展了不少管廊项目,在回顾历史、发展现况、新时期管廊新要求以及政策解读、意见建议等方面撰写。印象深刻的是顾芳主任非常认真地提出从政策上、技术上、文章的层次上的等等要求,高标准的要求、严谨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创新,行业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媒体形式和宣传阵地,《给水排水》逐渐摆脱传统单一的纸媒形式,向融媒体综合平台发展,也开始组织一些会议和活动。与《给水排水》携手并肩这么多年,有过很多难忘的瞬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担任《给水排水》优秀论文颁奖典礼和年度“水业人物”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当时我在台上站了大致两个半小时,对获奖人物进行宣传和表彰,对获奖论文进行祝贺和点评,同时启动下一届评选活动。这两项活动受到了获奖者、优秀读者和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展现了杂志社以文章质量为导向、以读者需求为核心,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自己也看到了给排水专业的广泛前景和美好未来。


从 2010 年起,《给水排水》每年都会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固定在每年春节前举办“优秀论文终评会议”。每年的终评会议都有行业领导、院士、行业专家齐聚,专家们虽来自供水、排水、建水、工业水等不同的领域,分属院校、设计院、水务公司等不同的单位,但大家交流愉快,其乐融融,会议气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氛围,久而久之,专家们都像盼过年一样地期待着老朋友一年一度的相聚。终评会上,专家们都会对《给水排水》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畅所欲言,这也体现了杂志社的强大凝聚力。我想,杂志之所以能发展得好,与杂志社能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尊重专家、治学严谨、尊重科学、注重实践、诚恳务实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03

未来已来,小伙伴们,加油干!

今年,是《给水排水》创刊 60 周年的大日子,值得庆贺。大家都说,人生一甲子,归来是少年。我想,《给水排水》也是一样,她意气风发、蓬勃发展,我衷心地祝愿杂志生日快乐!但在庆祝成果的同时,作为《给水排水》编委会执行主任委员,我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报道中,我希望杂志能够开辟面向重大工程、面向重大科研成果应用、面向低碳可持续应用、面向智慧水务等方面的专栏和文章;针对标杆水厂做重点推广介绍,体现行业的引领性;增加些行业重要标准的解读或答疑;增加些国内外重大奖项的分享等。


对于杂志社的编辑团队,我很想说,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这样高质量的学术杂志。你们要加强与海外学者联络发表文章,开拓视野,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你们要不断吸收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技术,除了发挥编委会专家作用外,有机会到走访工程科研一线,深入了解重要学术成果和重大项目情况,文章的选择会更加鲜活和具有实际意义;大胆拥抱这个时代吧,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以读者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发展为引领,把《给水排水》做成最具权威性的杂志。


亲爱的年轻一代的给排水从业人员,希望你们认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开阔天空地去畅想未来行业的发展。希望你们能够秉承严谨务实的态度,拥有突破思维的创新活力,传承给排水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程,创造更加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编辑整理:夏韵、李新鑫

-END-
27万粉丝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
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
您的支持对我们很重要!
微信、视频投稿联系:李新鑫010-88375433,gsps1@vip.163.com

近期热文(点击标题跳转阅读)

清华大学&给水排水 | 饮用水水质指标及处理技术科普

水业导航 |赵锂大师:基于好房子建设的建筑水系统技术提升与创新

给水排水 |污水管网重大缺陷快速识别方法研究

给水排水 |上海:超大城市供排水管网系统韧性能力建设

给水排水 |设计案例:工业厂房+高架仓库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给水排水 |典型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

给水排水 |振动式MBR案例:太仓城东半地下水质净化厂

给水排水 |重磅!杰青433项、优青654项!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

近期活动(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给水排水》2024活动计划



免责声明:微信部分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及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我们(010-88375433),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杂志创刊于1964年,是国内水行业创刊早、发行量大、涵盖内容广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