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增长个人本领、做出卓越贡献,2025年寒假,我系学子积极投身“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学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张友航同学成为了山东省菏泽市朱楼村的一名志愿者。在实践过程中,他积极投身于村中环境整治工作,为村庄清理垃圾、美化环境。
这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让他提升了他的沟通表达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快乐和满足。未来,他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继续努力学习,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为响应学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王喜印同学成为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的一名志愿者,他参与了家乡的社区志愿服务和文化调研工作。在社区,协助组织了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为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
这次寒假“返家乡”实践活动让他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更让他深刻认识到家乡的发展潜力和需求,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未来,他会更加关注家乡发展,努力学习,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今年寒假,王玉娇同学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为响应学校寒假“返家乡”号召,她来到家乡一名退役军人家中。在翻看英雄们的军旅生涯记录时,她深感震撼。通过与老兵交流抗战过程,让她加深了对军人“为国忠诚,为民奉献”的钦佩。在与老兵的交流中,李爷爷回忆抗战期间,面对缺衣少食、战备不足的艰苦条件,战友们仍坚守在自己的战地,从不退缩,直至抗战胜利。抗战的经历更让爷爷口中“为了祖国和亲人,绝不后退!”的话语掷地有声。李爷爷退伍后仍会定期与旧时战友团聚;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参加了开山修路、植树造林,清洁乡村等十多项活动。李爷爷这份无论何时何地仍为祖国人民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们,也更值得他们后辈们去学习和传承。
在此活动中她学习到了老兵们坚韧、奉献的品质,也明白红色基因在交流互动中传承。
寒假期间,刘红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有幸参与家乡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团委宣传岗上发光发热。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独特魅力,他投身短视频运营工作。从前期策划、脚本撰写,到实地拍摄、剪辑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穿梭在大街小巷,捕捉家乡的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用镜头记录下家乡的烟火日常。短视频发布后,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让家乡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除了短视频运营,他还参与了青年夜校扭秧歌活动。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他和小伙伴们身着鲜艳的秧歌服,学习扭秧歌的步伐和动作。尽管一开始有些笨拙,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活动期间,他们走上街头,和市民们一起扭起了秧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家乡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此次实践,不仅锻炼了他的宣传技能,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宣传家乡、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青年也是宣传家乡的重要一部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未来,他将继续努力,为家乡宣传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今年寒假,宗克省同学回到家乡,响应学校“返家乡”的号召,投身于一场意义深刻的社区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村委会干部与志愿者们早早集合,分成几个小组,各负责不同区域。他和小组成员拿着扫帚、垃圾袋、钳子,清扫道路、捡拾垃圾、清理沟渠。过程虽累,却成就感满满。为推进环保工作,他给每家每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细致讲解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同时,协助村委会在村里设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定期检查指导,保障垃圾分类工作落实。
此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他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还提升了创新创造能力。未来,他将继续为家乡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传递温暖与希望。
为响应学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张高森同学成为了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望云四村的一名志愿者。在实践过程中,他积极帮助村里各街道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这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让他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让他提升了不擅长的表达沟通能力,深刻体会到了服务家乡,奉献社会的幸福。未来,他将带着他宝贵的经历,去认真刻苦学习,不负青春年华。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仅激发我系青年学子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也为汽车学子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实践中接地气、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继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家乡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光影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 | 日职现代汽车系
编辑 | 齐亚鹏
校对 | 徐洪莉 管钦扬 付 旭
审核 | 李晓雨 张星雨 张 芮
主编 | 张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