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专访|黃柏誠——「惜球」

文摘   2024-08-28 13:00   马来西亚  








黄柏诚

地空 18硕21博

“我觉得「惜球」两个字挺好的。”在被问到对毕业专访标题的想法时,黄柏诚说道,“这是我最想和所有排人说的,也贯穿了我的成大和北大时期。”


黄柏诚,地空18级硕士生,21级博士生,aka地空男排主力、元培女排教练、北大男排队员,毕业季朋友圈排球占比7/7的五四老登(自称)。他在过去六年里与排球有关的生活,也可以讲得比两个字更长。

Part 1

「在这九米九的舞台上,

        我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

故事开始得有些诙谐。在本科进入成功大学时,原本想加入系篮的他,最后没有选择中学时期一直在打的篮球,反而选择了加入系排。“系篮是在正中午训练的,但是排球队在傍晚的时候练。我才不是那种肌肉笨蛋!”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甚至出于一种随便的理由,黄柏诚揭开了他排球生涯的序章。

16年在成大的比赛(四号位)

16年在成大的比赛(发球)

本科的排球生活,他谈到最多的总是和严格的训练有关。

“常规基本功训练就是对墙垫球100个两组、上手传球100个、对墙包球、接机会球、接吊球、扣球。”

“我可能到了大三才能很稳定地垫好100个球。学长们练别的项目时,如果我们没完成‘作业’,就只能继续垫。”

“暑训的时候早上六点集合,跑操场十圈再开始训练;下午继续对墙、对柱练习,练完再来核心体能3组,这些完成后,才能去打野球。”

这些训练模式与方法,在黄柏诚成为教练之后,也被(简化后)运用在了元培女排的训练上。

对他自己而言,本科期间基本功的练习与球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以前真不知道每天垫球到底有什么用,日复一日,感觉都没有进步,所以本科期间,时不时会有放弃打球的想法。但从长远来看,那100 球、1000 球、1万球,确实为我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虽然当时真的感觉不出来。”

左右滑动查看

真正感受到球技的进步,是在他进入北大之后。在北大,他有了比本科更多的时间打野球,也有了更多发现自己球技进步的机会。

“跟五四的球友切磋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可以接好扣球、接好发球,开始慢慢累积了自信,感觉以前练的基本功好像派上用场了,觉得自己真的有在进步。”

关于自己的球技,他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厚积薄发”,十年如一日的堆砌,筑成了场上那一瞬的畅快。

除此之外。各种比赛也是他记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地空男排,作为小主攻的他,一般负责“主防次攻”的任务。虽然身高局限了他的上限,但靠着扎实的防守和招牌的打手得分,他一直是场上十分稳定的球员。他将自己定位为队伍中的万金油,因为没有一锤定音的能力,所以他清楚自己必须作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地空男排,除了二传之外,他尝试过所有位置,最终在小主攻这个位置上光荣退役。

左右滑动查看

在北大男排,他经历了更多的纠结。昆明合宿后,他因缘际会加入了校队。从“觉得自己不够格当打对抗的陪练”,到“阴差阳错进入了大名单”,这一路上他时常疑惑:

“在这九米九的舞台上,我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

但回望过去与排球有关的生活,他也发觉为了站上这个九米九的舞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

“就是这么厚着脸皮,一次次按下了参与接龙,一次次比别人早到场地,一次次看着那些比我优秀的人。……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能下地了,发现自己知道怎么卡线了,发现自己其实不比别人差,发现自己可以从主力手上得分,发现大家其实也很看重我。”

正如在五四接起某个球的瞬间,发现自己曾经百球千球万球的训练早已奏效。

24年春夏阳光杯赛后合影


在被问及认为自己在球场上有什么高光时刻时,他回答的不是某个精彩的扣球,或是酣畅淋漓的拦网,抑或是干脆的ACE,甚至不是任何自己的得分。而是某场早已记不清的比赛,在五四的二号场,球被队友接起,但往一号场飞去,他毫不犹豫地穿过人群冲去把球勾回来。

“我要回去的时候发现人墙又堵起来了,我马上拨开,说我要回去了。”

回到那个九米九的舞台上去。


Part 2

球与人:

 「一句句“好球”,交织出多少情谊」

一场场球赛,一次次训练,黄柏诚逐渐在各球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地空男排可靠的万金油主攻“黄学长”,为元培女排操碎了心的“老父亲”……因为排球,他有了并肩作战、追逐胜利的战友,有了让他操心牵挂也让他欣慰感动的“孩子”,也有了能够陪伴他走过各种酸甜苦辣、听他分享点点滴滴的珍贵朋友。

作为球员,他同队伍一起进步、共同成长。“改掉了钻球的毛病、会下地了、会卡线了……”在这项向上的运动里,作为球场老鸟的他依旧不断成长着,从优秀的人身上汲取着经验。与不同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亦是前进的催化剂,

“你可以跟不同的人配合,会发现有些人他能激发出你的一些潜力。然后你就觉得其实自己还是能做到一些事情。”

24年夏北大杯决赛合影

在访谈过程中,从和已经毕业的老队员的配合,到新队员的进步与风格,他对过去六年里地空的队员变化如数家珍。这些年在地空的比赛,他用“心里有数”来描述,因为对自己和队友的了解,他“心里有数哪些比赛会赢,哪些比赛会输”,而“最近几个赛季,大部分都是该赢的比赛,最后也基本上赢了”。对他而言,离开北大最大的遗憾也是没能和地空男排一起登顶北大杯冠军。当然,在赛场上六人一心、互相包容的队伍令他的收获远超胜利本身,“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都有冇用的时候,但大家互相包容彼此,补足各自的缺点,在好多次惊险的对抗中拿下胜利,然后大声欢呼,真的超级畅快!”

22年春夏北大杯战胜强敌物理学院赛后瞬间


在元培女排,黄柏诚收获了球员之外的另一身份——教练。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执教经历,但本科时期艰苦而系统的训练在此派上了用场。21年北大杯元培女排止步八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有些后悔地表示自己还是太过天真,“以为在赛程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少了两个首发队员的我们依然能拿下”。那之后,他开始意识到教练的责任不只在这一片赛场,不只在球场上的几个小时,“比赛从协商时间时就开始了”。

技术之外,更多因素被他纳入考量范围,“球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板凳深度、轮次对应……”。他坦言,在应下做教练的请求时他觉得“就只是陪玩而已”,然而在一场场比赛的历练中,他真正做到的远超于此——“设计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洗澡的时候在思考,躺在床上的时候也思考,甚至在办公桌前干活干到一半就走神了。”新队员进队,黄柏诚又开始探索新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也随形势不断调整,他不断更新着自己的“训练题库”,磨砺队员们的基础动作,并在球队面临比赛时作特训。三年半的时间,黄柏诚早已成为元培女队信赖的教练。

24年春元培女队为黄柏诚庆生


在球场收获的友谊延续到球场外,黄柏诚在“舞台”之外的世界同样因排球而多彩。从最初的一起打球,到之后的一起吃饭、出游、跨年,他在离家万里外的北京有了一帮可以视作家人的朋友,“共同用零碎的美好填补生活的空白”。每年的生日,朋友们都会为他在海底捞庆生,其中不乏诙谐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有一年的蛋糕是用我的照片去打印的,切蛋糕的时候大家抢着当砍我头的刽子手。”情谊裹在球里,美好瞬间织成了网,简单的生活也变得有声有色。“我可以很诚实地说,我喜欢排球,但比起排球,我真的更喜欢这群朋友。”

23年春 朋友们准备的人脸蛋糕

24年夏 最好的朋友们一起拍毕业照


一个个集体成了家一般的存在,这项竞技体育运动在黄柏诚的心里,早已有了温暖柔和的底色。排球带给他的一切,远超球场的方寸天地。

Part 3

球与生活:

排球从“调味品”,变为“必需品”

上了本科后的黄柏诚开始尝试各类活动,举凡“系学会”“校友会”“剑道社”“地球科学夏令营”“地球科学系展”“博物馆志愿者”等等。这些活动对他来说,重要性并不亚于排球。“我其实都很支持学弟妹参与排球以外的各类活动,因为我也这么玩过来的,大家是来上大学的,不是排球特长生,没必要在排球上绑得死死的。但如果你已经决定要来练球了,那这两个小时就专注在球上,我也是抱着必须好好充实你们这两个小时的心态来安排训练的。”

初到北大时,黄柏诚也花了一段时间做取舍,究竟应该选择从高中开始练习了七年、颇有成就的剑道,还是练了四年却感觉不上不下的排球。“当时真的很犹豫,不过排球不像剑道需要花很多时间打理道服、护具,只需要一双球鞋我就能奔向球场,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比较简单纯粹的排球。”此后,他的生活构成变得简单,“基本除了课题组以外都是排球社交”,排球在他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来这边之后就是学习以外的时间没有别的安排,都留给球了。”

15年春台南市长杯得分瞬间(左边胴甲击)


在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业与打球的关系时,黄柏诚的回答并没有太多取舍的意味。在他看来,排球比赛与训练的优先级极高,仅次于必要的学术工作,已经规划好的排球时间还能够敦促他及时进入工作状态。训练之前的一到两小时,他总能迎来一些工作上的“小爆发”。在科研不顺时,五四球场还是他的“避风港”:“只要推开铁丝网,在这片球场上,我就不用考虑其他事情,有什么难过的、生气的、焦虑的事情,在手包覆到球的那一清脆声响声中,‘磅’地一声,便不再烦恼。”

24年春夏vs华北电力

他所在的几支球队也很少有时间上的冲突。地空男排的训练基本稳定在周二、周四的晚上,元培女排则由于队员课表各异,常将训练安排在周五下午。比赛时间他则会根据赛程安排来协调:“比如地空先跟对手商量好时间,那我就跟元培女队讲我要规避这些时间。如果真的排不开,就会以地空为优先,拜托其他朋友来帮忙看照元培的孩子们。”

排球,在黄柏诚的生活中,一步步从“调味品”,转变为“必需品”,是他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我靠着这颗球认识了许许多多有趣、善良的人,之后也会一直这么做的!”

左右滑动查看

“时常忆起学长说的「惜球」,以前一直单纯地以为只是珍惜好每一颗球,珍惜接球、扣球的机会,但现在逐渐觉得这两个字的涵义不只如此,球场上的每一颗球都是串联起12个人的,珍惜每一颗球,珍惜每个陪你打过球的人,珍惜打球的当下,我想,这可能才是「惜球」真正的意义。”

而留在北大最后的时间里,他也依然秉持着“惜球”的原则,“剩下的时间,好好打每一场滚蛋杯就是我最想做的。”

接受完毕业专访后,黄柏诚整理好东西前往一体,去打毕业季的第一场滚蛋杯。


文字|黄柏诚

供图|黄柏诚

采访|陈雨涵 庞熙哲


北大排协
实时发布协会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协会事务。商业赞助或其他相关合作请联系vx:PeppaPegg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