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的发达,导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沉迷手机。
究其根本,则是因为,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电子产品更加有趣,能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
同时,由于网络世界展现出来的内容各式各样,就很容易让孩子们过早的接触成人化内容,导致其思想上出现于年龄不符的转变。
并且,还有一些“网络烂梗”也逐渐融入了未成年人生活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梗阻”。
比如:“鸡你太美”、“你这个老6”、“栓Q”、“炸裂”等等等...
甚至,因为网络黑话烂梗入侵了绝大多数未成年的生活,有一些媒体还特地针对此表达了担忧。
与此同时,在10月11日,网信中国还发文称: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此外,为了进一步遏制网络平台上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茶毒,国家网信办再度出手了。
据悉,在11月15日,网信中国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
未来大致管控方向为:
《指南》推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组合拳,创新未成年人模式保护措施,推动时间、内容、功能等“三大优化”。
时间管理方面,未成年人模式允许用户对每日上网时长进行总量限制。
内容建设方面,首次提出分龄推荐标准,优先展示适龄内容。
功能安全方面,在保障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诱导沉迷的功能服务。
那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与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一起来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维护未成年人的网络世界。
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未成年人模式确实要比青少年模式要好一些,更加精细化。
大家觉得,未成年人模式效果是否会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