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鱼缸中,常见的有所谓“褐藻”和“绿藻”(其实这只是鱼友们的习惯称呼,并非它们的正式名称)。关于褐藻,鱼友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些鱼友认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水质不佳,这通常是因为水质波动较大或硝化系统尚未完善。
根据水质检测和实际观察的经验,在新设置的鱼缸初期,当硝化活动尚未开始或非常微弱时,随着鱼类的排泄物、食物残渣以及鱼体死亡等因素的影响,褐藻会迅速出现并快速生长,而且褐藻的生长几乎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无论有无光照,它都可能出现。
当亚硝酸盐(NO2)浓度开始下降,且氨(NH3)几乎无法检测到时,褐藻就会逐渐消退。一旦亚硝酸盐(NO2)和氨(NH3)都完全检测不到,褐藻就几乎无法存活。
硝酸盐(NO3)的出现和积累,并不会促使褐藻的生长,反而会导致绿藻的大量繁殖。在高密度养殖的鱼缸中,由于排泄物无法立即被分解,可能会导致部分褐藻持续存在。
绿藻的生长需要健全的硝化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水体中一直含有氨(NH3)和亚硝酸盐(NO2),绿藻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只有配合足够的过滤系统和合理的光照条件,绿藻才能顺利生长。
在了解了两种藻类的生长机理后,我们可以明白,单一出现褐藻并不一定意味着水质不佳。只要光照条件不足,且水中的亚硝酸盐(NO2)和氨(NH3)不能及时被分解,褐藻就必然会存在。
无论是褐藻还是绿藻,它们都在为鱼缸中的水质改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产生氧气等有益物质。鱼儿们也喜欢啃食这些藻类,对它们来说,这是难得的营养来源。
藻类是维持鱼缸水质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藻类生长迅速,就说明水质可能过于肥沃,营养过多,这时应该多换些水;而如果藻类生长缓慢,则可以适当减少换水的频率。
鱼友们或许会好奇:褐藻和绿藻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藻类,它们会根据鱼缸水质的差异而生长。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否在不采取大面积清除(比如刮除)褐藻的措施下,让绿藻自然而然地“战胜”褐藻,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鱼缸从褐藻为主到绿藻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呢?
首先,要养好绿苔,光照是个关键因素。关键是要确保光线充足,鱼缸不能放在阴暗的角落里。比如我有个鱼缸就摆在北面的阳台上,大家都知道太阳主要是照在南面的,所以我的鱼缸只有在早上那两个多小时里能享受到一点微弱的阳光,之后阳台上的阳光就没了。不过还好,阳台本身的光线还算不错,就算不开灯,绿苔也能长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