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发展与文明传承——中国书史的故事”主题讲座
为了促进学校师生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贡献,2024年10月24日,受学校图书馆邀请,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博士在我校三水校区图书馆211学者工作室举办一场题为“文献发展与文明传承——中国书史的故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图书馆王自东副馆长主持,吸引了100余名师生到现场聆听。
主讲嘉宾
林 明,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馆员,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兼任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书目概念模型审查组委员(IFLA BCM Review Group),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组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古籍修复技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广东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2021年获得教育9部高校图工委颁发的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称号。
讲座内容
林明博士首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林明博士为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发源和历史成就、中国四大发明、四大文献的发现及整理过程。林明博士进一步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书的国家之一。中国书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从殷周的竹简到近代的洋装书的漫长演变,形成了多样化的书的形态和风格。
林明博士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文献资料,详细地解析了中国各个时期书的特点和价值,让听众感受到了中国书史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他指出,中国文字和文献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的源头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而中国四大文献发现串起了中华文明三千六百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文字的有序发展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保证。中国书史不仅反映了中国文献的发展和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财富。
交流互动
在讲座的尾声,林明博士和在座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对“现阶段大学生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文献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做了详细的解答,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林明博士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师生们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献发展的历程以及它在文明传承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数字化文献,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献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明的传承者。正如林明教授所说,保护和传承文献,就是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脉。希望通过这次讲座激发大家对中国文献研究和中华文化传承的热情,让我们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文字|冯清怡
编辑|冯清怡
初审|林锦钊 赵永林
复审|王自东
终审|王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