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林芝市试点探索水稻发展新模式铺就高质量发展新“稻”路

政务   2025-01-13 11:32   西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改革开放先行

林芝答卷

自2021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作出“把林芝建设成西藏改革开放先行区”指示以来,林芝市坚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作为落实“四件大事”、推动“四个创建”的有效载体,锚定“两地五区”总目标,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找准资源禀赋是实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林芝市依托独特资源禀赋,以适合种植水稻的墨脱县为试点,整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四方力量,探索水稻“共生、优育、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水稻产值和附加值,打造立体、智慧、多彩农业,走出一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稻”路。


探索水稻“共生”发展模式,打造立体农业


以龙头企业带动水稻共生。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合理布局、系统规划,以德兴乡德兴村为试点,首次探索实施“稻渔共生”科技项目,联合西藏秘境农夫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打造稻渔共养试验田10亩,将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及农艺技术有机结合,构建渔养稻、稻哺渔的共生互促微型生态系统,实现水产更鲜、地力更肥、水稻长势更优、可持续性更强的多赢局面。以技术帮扶拉动水稻共生。实施技工全时值守、专家全程指导、公司全域跟进等措施,从水稻选种、育苗、插秧、挖鱼沟、修堤坎、搭防鸟网、盖遮阳棚等全链条各环节,对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传帮带,通过“流转耕地+水稻回购+水产分红+雇佣劳动”的方式,实现“一地多收”。2024年群众参与稻渔共作的劳务收入累计达12.8万元。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水稻共生。建造保温蓄水池,完善稻田之间水流调控设施,将灌溉水按浅-湿-干间歇循环,实现稻田水温基本控制在15至30℃之间,有效解决冷水影响鱼的成长和水稻遇高温即熟之间的矛盾。同时,将养殖废水转化为育苗肥料,实现稻鱼共生共养的可持续发展。经测产,稻鱼混养、蟹稻混养的水稻产量约500斤/亩、鱼产量1000斤/亩,除去合理损耗后,带动群众每亩稻田增收约2000元。


探索水稻“优育”发展模式,打造智慧农业


强化科技创新确保种质优。以科技项目为载体,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申报实施墨脱县本地稻谷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项目,紧盯加巴热、崩林巴、噶热等本土水稻资源,有序推进异地提纯、全基因组测序、关键性状深度鉴定等系列工作,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墨脱独特的稻谷种质资源奠定基础。强化科研合作确保品种优。加强与水稻领域院士团队及科研单位交流合作,探索适合墨脱气候的种质资源,联合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团队试种福香占和内10优7185水稻品种4.5亩,试种福建农科院提供的荔两优650和茉两优650等2个再生稻品种2亩。经测产,试种品种亩产量分别达829.5斤、891.37斤,最高较2023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量(656.7斤)增长35.7%,为完善县内水稻种质库、助力水稻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新生力量。

探索水稻“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多彩农业








创新“水稻+旅游”模式。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打造,将稻田风光融入乡村景色,与德兴村观景台、悠悠桥等旅游设施相辅相成,打造集农业观光、农旅休闲、示范种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形成层次分明、色彩鲜艳的观感。依托丰收节点,借水产为引,大力推介本地民族特色美食,并开展游客捕捞稻香鱼体验活动,丰富旅游消费场景,推动从“停下来观光”转化为“留下来消费”。今年以来接待游客58.28万人次,实现收入3.8亿元,带动农牧民创收3314.89万元,同比增长95.65%。创新“水稻+品牌”模式。支持企业提升品牌效应,借助援藏优势、依托展会平台、参与墨脱旅游推介会等渠道,稳步打造、推广“西藏墨脱三味甄米”“墨脱香米”“墨脱红米”等一系列生态高端有机水稻品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推动水稻产品“走得出”“卖得好”。







来源:推动林芝先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核:曹学洲

责编:米玛拉姆

编辑:田雅欣

网信工布江达
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