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有用”,有用的知识、有用的关系、有用的技能,甚至“有用”的爱好。
仿佛一切的价值都取决于能带来多少“产出”。然而,当我们静下来问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会发现,那些真正让我们有所感悟、产生回忆的,往往是被视为“无用”的瞬间。
古人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并非指要抛弃生活的实用,而是提醒我们,人生的丰盈,不该被有用与无用所框住。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的存在,往往成了我们心灵的栖息之地。
那些“无用”的时光,丰盈了生命的厚度
年轻时,我们追逐“有用”二字,喜欢的书要有意义,结识的人要有帮助,甚至连时间都不敢浪费。然而,正是那些闲适的时光——在老书摊上淘来的旧书、街角咖啡馆的发呆、或只是发呆望着天空发一会儿愣——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反倒带给我们心灵的抚慰,成了忙碌生活中温柔的缓冲。
有位名人曾说:“当你年轻时,为‘有用’奔波,但也应为‘无用’驻足。”人生中,总有些看似闲散的时光,它们的作用不会立刻显现,但它们让你更从容地去面对未来的种种变化。
无用之用,是一种境界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曾慨叹世俗的喧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宁愿以一曲《广陵散》表达自己的心境,也不愿追逐当时的权贵和名利。嵇康被许多人认为“无用”,可正是这份“无用”,成就了他千古的风骨,成为了后人仰望的风雅典范。
其实,无用之用,本质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不必被现实完全牵绊的豁达与坦然。我们追求实用无可厚非,但若因此丢掉了无用之美,生活也便失去了它的色彩和趣味。
真正的“大用”,在于心灵的自由
当我们执着于有用之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会变得狭隘。相反,当我们学会欣赏“无用”之物,心灵便会有更多的宽度和深度。一件老旧的茶壶、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或是一把坐了多年的文椅,它们的存在也许并无多少实用之处,但正是它们让家中多了一份温度,让生活不只是忙碌的行程表。
这也提醒我们,有些事物的价值,不是因为它的“有用”,而是因为它的“存在”。而一旦我们不再急功近利地追求“用处”,反倒能体会到生活真正的丰盈和宽阔。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提醒我们生活并不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有用,而是要找到一份心灵的自由。去读一本不必有答案的书,去感受一处静谧的风景,或只是偶尔停下脚步,给自己一段看似“无用”的闲暇。
在那些闲适中,我们找到了与自我相处的平和,生活也因此变得更柔软、丰富。“无用”之美,让我们获得了一个更加完整而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