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文摘   2024-11-28 18:19   青海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价值理念、思想结晶以及道德情操的凝聚与升华,是民族精魂之所在。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时代到来,为多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文化发展环境下,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研究,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采取多元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是中国文化之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下,我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在经济、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并且为文化的发展营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在新时代,各民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也随之出现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文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重视,开辟有效路径不断强化国人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影响价值,并在传承过程中探索实践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积累并传承下来,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诸多方面,不仅有思想层面,还包括文字和语言,以及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也包括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割舍的精神命脉,其作用极为关键,不仅能维系国家统一,还是强化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滋养着中华民族,使国家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烙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创造的,是具有独特 内涵和价值的文化遗产,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如文学、哲 学、艺术、礼仪、音乐等,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与集体 的关系,提倡以和为贵。“以人为本 ”的价值观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核心。

二是尊师重道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教 育,尊师重道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强调学 习、研究、教育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三是和谐共处的精神。中华文化强调和谐共处,强 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和平共 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和谐共处的精神也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民间音乐、舞 蹈、传统手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给中 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五是高度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中华文化以其高度的 审美和艺术价值,为世界文化贡献了许多杰出的艺术作 品和思想成果,如古代诗歌、文学、戏曲、绘画、雕塑等。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 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宝 贵的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 园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历史性特点,是在社 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自 中华民族诞 生开始,中华传统文化即落地生根、发芽,在历史不断更 迭的环境下形成儒、墨、道、法等文化思想流派,是多种文 化的凝结与发展。具体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可 分为三个不同层面。

其一,个人层面的诚信与正直。从个人的角度来讲, 基本的道德素养就是正直和诚信。这一传统文化内涵充  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时代精神,更是广大华夏儿女  优秀品德最直接的体现。

其二,社会层面的和谐与仁义。和谐,是社会有序发  展的关键元素,也是民族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基础。在社  会和谐的环境中,人民才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付  诸实践。和谐共生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价值  理念。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这里的 “仁 ”是  长久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实现美好愿景、 建立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

其三,国家层面的人本与道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缔造者,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科学、社会、经济还是 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均需要坚持人本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即便是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日 益提高的今天,依旧未曾褪色,突出了传统文化中道义理念 在国家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正是这一文化内涵,使我国在 新时代背景中、在国际舞台上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2] 。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思想家创造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论语》《尚书》《道德经》《二十四 史》到“二十四节气 ”,从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医学到 各朝代的诗歌,从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到 “神农尝 百草 ”“仓颉造字 ”“四大发明 ”,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体 现。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文脉不断、历久弥 新,为促进民族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励志语,即 中华 民族 的“精神命脉”。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 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由 此可见,文化自信极为关键,不仅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不 可缺少的力量,也是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从历史根 源来看,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曾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为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从时代发展来看,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蕴含的思想理论、发明 创造、传统美德、传统习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具有 传承和利用价值,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从世界进程来看,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 明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光彩,彰显独特优势和魅力,并在世 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价值,重视思想引 领熏陶,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理念,成为当代治国理政的思想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供了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顺应自然的生态观,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恶化难题贡献了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扶弱济贫思想,为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前进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大同思想,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因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强调人与 自 然共生、共存 的中华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世界,世界上很多地方  设立了孔子学院和国学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  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当前  国际社会遇到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文化《道德经》 中已明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展现了天、地、人与道  四者间的和谐共生与依存关系,具体指的是自然规律。在  解决现阶段环境难题时,可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答案,实现和谐共生,做到人与环境之  间的共存,从战略层面,落实可持续战略理念,强调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表明党中央对中华文化的智慧高度重视。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 力支撑

“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对于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具有重大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根本,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自信底气,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展开重要论述,将古人的智慧转化为当代方案,不仅激发了中华儿女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展示了中国方案在当代国际上的价值。如习近平总书记借鉴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提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污染和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世界价值,在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也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不仅让世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智慧,而且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可以从建设良好  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相关课  程、重视相关实践等方面入手。比如,在校园生活中发挥  各类平台的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传统节 日、传统习俗、 传统乐器等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  课堂教育,开展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等针对性  课程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  分发挥艺术实践、艺术赏析、第二课堂及劳动教育的作  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及活  动,在参与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坚持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以多种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参观活动,引导学生在体  验中领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认同[3] 。

(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将其融入社会生 活。在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创作贴近百姓生活、雅俗共赏 的优秀文艺作品;要搭建展示平台,举办传统技艺、传统 习俗、传统节日等相关的文化活动;要加强传统文化基础 设施建设,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地区历史文化传统 和元素,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要树立榜样模范,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的先进事迹。如此,在全社会中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文化育人、社会育人的功能,在润 物细无声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

的国际环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发展大  势相结合。一方面,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通过分享  中华传统思想、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方式,讲好中国故  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示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的时代价值,并据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  念,为解决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智  慧、中国方案 。

( 四)利用大众传媒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平台,向大众乃至世界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首先,可通过电视、电 影等传统媒体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高质量、有 趣的节目和电影,从精彩故事情节入手,吸引观众,让他 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 体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通过创建相关 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可以向大众分享有关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相关资源,建立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在线 沟通、互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再次,可利用 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生动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表 演和技艺,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最后,在博物馆、图书 馆等场所,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展览、讲 座等,人们通过亲自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深入感受和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任务。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  系的建设,都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END——


来   源:文物平安
编   辑:郭   齐
审   核:马爱蕊
总监制:张玉全
声   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610979959@qq.com删除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门源县文化图书馆
发布免费开放、全民阅读、艺术创作、群文活动、非遗传承、文物保护等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