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钱永刚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钱学森对于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伟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却一直疏于管教,做什么都随他去。曾经,钱永刚说道,如果我不是钱学森的儿子,或许可能得到的还多一点,并且还说,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以他的学问,完全可以让我得到更多。这些肺腑之言,是钱永刚基于自己的成长历程感慨而发,然而一会说自己父亲给予的太少,是个不合格的父亲,但转眼又说,父亲是非常合格的,这两种冲突的论调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要想探究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要从钱永刚的人生历程说起,出生于美国的钱永刚,原本和妹妹在美国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启蒙,直到他七岁那年,父亲钱学森做出了回国的决定。1955年的邮轮上,钱永刚告别了在美国的学校,登上了回归故土的旅程,年幼的他还不知道,父亲的回国意味着什么,当时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彼时的中国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连中文都不会讲的钱永刚,怯生生的打量着国内的一切,无论是语言还是饮食上,他都有些不适应,就拿牛奶来说,习惯喝冷牛奶的兄妹二人,看着热过的牛奶感觉十分新奇。公务繁忙的钱学森看出了两个孩子的胆怯,随口说了一句,放凉了就可以喝了,将兄妹两人的疑虑打消,而就是这一句话,也得以让人窥见钱学森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钱学森没有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是言传身教的做出了榜样,在细节上,钱学森夫妻将精力都贡献给了国家,所以对待孩子的教育,就主打一个让孩子耳濡目染就够了。剩下的,就交给孩子们自由生长,而钱永刚,就是在这样的野蛮生长中成长起来的。学会中文的他,一眨眼又把英文抛在了脑后,在成长过程中,别的孩子还在面临父母的各种约束,钱永刚在家里却有着自由的权利。无论他做什么想干什么,只要不是坏事,父母都随他去,因为两人的精力有限,再加上独特的教育理念,所以造就了钱永刚很少享受过父母的帮助。当他因为小聪明太多,被老师报名数学竞赛却只考了30分的时候,钱学森只是开解他一句,以后生活中遇到的考验,或许都是你没学过的东西,有这个认识,竞赛就没白参加。这样豁达的指点,在之后也造就了钱永刚的乐观生活观念,父亲钱学森虽然很少插手他的学业和教育,但在他迷茫的时候,总能提供一针见血的指点。当钱永刚在高中感到迷茫,想去当兵入伍的时候,这样的人生选择,放在一般的家庭里都是需要父母慎重考虑的大事,但在钱学森这里,只是知晓了这一消息,而后就随钱永刚去。凭借当时钱学森的地位,只需要帮儿子打一声招呼,就能让钱永刚的路更加好走,但父亲不仅不闻不问,到了后来,钱永刚还因为是钱学森的儿子,而受到了排挤和打压。表现优异的钱永刚,却因为当时时局动荡,父亲的身份也让他的人生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并且回顾他这前半生的成长历程,父亲除了鼓励他多阅读之外,并没有将自身的精力放在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上。这也就导致,当钱永刚多年以后准备再度考大学的时候,他一度没有了信心,如愿考上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年纪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钱学森确实没有对孩子精心培养,但在背后,其实钱学森夫妇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教育,两人的言传身教和对孩子的尊重和支持,这些不经意间传授给孩子的,才是最大的人生宝藏。所以当钱永刚渐渐明白父亲之后,他对父亲的尊重和敬爱之情,变得更加浓厚,父亲对孩子们内敛而深沉的爱,原来早已悄然灌注到了生活当中。如今钱永刚的生活自洽又和谐,能有这样的心态,与他童年时期的自由成长脱不开关系,所以对于钱永刚而言,钱学森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慈父。声明: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您的一个在看就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