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靖边小米,绘就和美乡村“丰”景画!

民生   2024-11-05 20:08   陕西  

深秋时节的黄土高原,正由微凉渐入寒境。
熬制一碗小米粥,其上浮着厚厚的米油,香滑细腻,余味悠长。
丰收,是农民心中淳朴而深远的期盼。
“羊羔吃奶眼望妈,小米饭养我长大……”那芬芳可口的小米粥与小米饭,始终是陕北餐桌上恒久不变的美味。
在革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小米更是滋养了无数革命战士,被誉为“红色瑰宝”,其精神传承至今。

然而,经济效益的不理想、销售渠道的狭窄,以及耕作过程中的艰辛,曾一度让靖边的小米产业陷入困境。
俯身于田埂之上,人们开始探索小米的蜕变之路。
汇聚人才,拓宽渠道,促进增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当地以一个个生动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龙洲镇因小米而兴,成立了龙洲小米文化产业园,助力乡亲们销售小米,将山野村居、袅袅炊烟中的“土特产”带向了远方,三年内累计带动农民增收超过40万元。
深耕本土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拥抱新兴模式,则拓宽了乡村振兴的道路。

目前,靖边县的谷子、荞麦等小杂粮种植面积已达约16.13万亩,总产量高达1.89万吨,企业纷纷入驻。
多渠道流通助力“土特产”畅销全国,靖边农民享受着“数字”红利。
“数商兴农”,其意义远不止于农业本身。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数字经济正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走进企业,感受产业的深刻变革。
补全产业链、兴新业态、树立品牌,靖边大地上的小米产业正蓬勃发展。
选育良种、规模经营、培育企业、开发产品、打造品牌、线上销售……小米锅巴、小米米粉等新品层出不穷,让小米成为了新时代的“网红”。
从“充饥饭”到“红色米”,再到“致富粮”,产业链不断延长,附加值大幅提升,土特产也“时尚”了起来。

乡愁中那份不变的滋味,与产品创新带来的青春活力交相辉映。
龙洲小米种植面积已超万亩,年产量约35万斤,“龙洲小米”等品牌的价值不断提升。
科技助农,其影响深远。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构建陕西的现代产业体系。
观察市场,洞察时代。注重创新,寻求突破,只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品尝一口新研发的小米锅巴,米香在唇齿间久久回荡。
从“糊口粮”到办公桌上的“新宠”,这不仅是消费结构的转变,更是消费观念的升级。
一人食、减脂餐、零添加等理念正重塑着人们的消费习惯。
在满足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的小杂粮也成为了游客眼中的美景和农民的“钱景”。
深秋时节,是陕北人的悠闲时光,也是农人的收获季节。
销售特色农产品、体验陕北民俗、民宿迎来八方来客……靖边小米助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增收致富的“多点开花”。
创新富农,其意义远不止于富农。消费格局的重塑,为新竞争优势的构筑赢得了先机。
正在培育的新质生产力,让“土特产”成为了“香饽饽”,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小米稀饭慢火熬,甜滋滋的苹果,水灵灵的梨……”站在山峁之上,高唱一曲陕北民歌。歌声回荡,令人心旷神怡。靖边小米的新味道,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的“丰”景画卷。

记     者丨沈   蕙

图文编辑 | 张敬楠

责任编辑 | 王笑天

靖边融媒
靖边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