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水电人
冬季的金沙江静静地流淌,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将巍峨、连绵的群山串联起来。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逆流而上,经过3个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位于海拔2300米的德钦县。
在这里,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工水电项目、金沙江上游最大水电站——国家能源集团旭龙水电站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除夕前日,记者跟随电站工程建设处专责吴小兵进入施工现场,见证3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争取早日将清洁电能送出深山、送入万家。
旭龙水电站建设现场
吴小兵现场检查的第一站是电站大坝左岸的缆基平台,也是车辆可以驶入的最深处。刚一驶入,阵阵寒风卷积着尘土瞬间笼罩了车辆,回荡在群山之间的机器轰鸣,搭设在悬崖之上的“登云梯”,都让这项工程显得尤为雄壮。
顺着声源寻去,可以看到钻孔机高速运转,随着钻头旋转着深入岩体,岩石的碎屑被剥离出来,飞溅到一旁。操作人员聚精会神,关注着钻孔的深度和进度,不时调整机械的参数,确保钻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吴小兵介绍,工人们正在进行坝肩锚索孔打孔工作,是坝肩开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旭龙水电站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建设双曲拱坝,其水平向弯曲会将上游坝面的水压力等通过拱的作用传给两岸岩体与坝底岩基。因此,两岸坝肩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锚索可以通过穿过边坡滑动面并施加预应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有效控制岩体松动、滑坡。”吴小兵手持图纸,边复核现场施工参数边向现场管理人员提要求,“锚索施工始于钻孔,每一个孔位、孔距、方位角与倾角都直接影响后续锚索的精准安装,比如孔距大一点会影响锚索受力,小一点可能会导致失效,丝毫马虎不得。”
吴小兵检查大坝坝肩边坡开挖残孔间距
从缆基平台顺着“登云梯”向上攀爬,同行人每一次踏步都让这个只有一侧嵌入山体的悬空钢梯上下震颤。一阵劲风吹过,刮得人站不稳脚,记者紧紧抓住了梯子扶手,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放心,我们设计、安装钢梯时对质量严格把关,每天还会检查、维护。”吴小兵告诉记者,想要在坝肩上工作,克服恐惧是第一关,“没办法,这里作业空间太小没法修路,很多作业面连建材都需要人工背上去。”
正说着,一支站在垂直落差700米狭窄作业面上的施工队伍出现在楼梯转角后,60余名工人正一铁锹、一簸箕地将坡面上的碎石、泥土清理干净,为下方施工人员以及未来坝顶提供安全保障。“大家把安全帽戴好,安全绳索都系好。快过年了,更得绷紧安全生产的弦,让家人安心。”吴小兵一遍检查人员安全设备穿戴情况,一遍提醒着作业人员。
工人正在为边坡清渣
像这样只能依靠人力完成的工作不在少数。旭龙水电站所在的金沙江上游,两岸山峰陡立、峭壁对峙、岩层破碎,加之地质活动频繁,部分区域只能采用薄层开挖以减小对岩体的扰动。因此,留给建设者的作业面空间十分有限,最窄的作业面只有1.8米宽。复杂的作业环境和有限的作业空间,让大型机械设备在边坡作业中难以施展。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提高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比如,3个月前我们创新使用无人机运输大坝高边坡施工材料,缩短作业时间近12天,节约人力、设备成本近10万元。”吴小兵介绍,旭龙水电站智慧中心还给无人机装备高清摄像头与精密传感器,让它们化身为“天空之眼”,配合智慧工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现场作业不安全行为和风险隐患,并立即触发警报,保护现场施工人员安全。
尽管自然条件差、机械使用率低,但在一线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下,工程建设挂上了“加速挡”。2024年4月坝肩开挖至今,右岸边坡已完成高度162米,左岸边坡达198米。两岸开挖最大强度达20米/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施工快离不开大家加班加点干,春节期间大家主要是干支护工作,算下来要完成700根锚杆、100束锚索的施工。”
旭龙水电站边坡开挖支护施工现场
夕阳西沉,吴小兵完成了一天的现场检查工作,记者也一同离开了建设现场。交流中记者得知,对项目方方面面工作了然于胸的吴小兵仅毕业工作三年时间,今年春节是他第一次以标段业主代表身份在岗值班,负责监督检查施工进度、质量,监护作业人员安全等工作。
“工地上年味比较淡,干工程的,大家脑子里时间对应的是进度、节点。”谈到过年值守的心情时吴小兵说,“很激动,公司能给我们这种年轻人这么好的平台,我必须把担子担好。”
随着汽车驶离,现场身着绿色安全马甲的建设者身影逐渐隐于悬崖,仿佛一株株绿植装点在这草木难生的干热河谷间,只剩下轰隆隆的机械声从山谷传来,提示着这曲工程建设协奏曲仍在继续……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编辑(一审)丨次仁拉姆
责编(二审)丨陈媛
总编(三审)丨王乾帝
投稿邮箱丨 804384761@qq.com
新闻热线丨1399045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