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上的“大思政课”第二季 | 第七期:以“智”强“治” 创新赋能城市开放

文摘   2024-11-29 21:42   天津  

编者按

     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增强文化自信。天津是一座拥有丰厚文化历史底蕴、孕育独特海河风情的城市。六百多年的岁月激荡中,天津逐渐形成了历史与现实交汇、古老与现代碰撞的特色风貌。

     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挖掘天津城市文化与历史底蕴,由天津市教育两委指导,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中心(天津财经大学)与央广网天津频道联合出品的《海河上的“大思政课”》于2023年全面上线,将海河游船变成思政课的讲台,生动呈现天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豁达与厚重。2024年,《海河上的“大思政课”》第二季正式上线,围绕文化交融滋养“津”彩非遗、历史地标追寻“津”门记忆、产业变迁回看“津”新发展三大主题,津门师生在海河两岸的研学实践中探索天津这座历史名城的前世今生。

    本期视频,我们来到天津海关,了解这里的故事。


主讲人


天津财经大学教师 刘汉川


主点位


天津海关


九河下梢出津门,畿辅津沽潞运勤。天津,被称为“天子渡口”,南北漕运、东西海运、陆路交通发达,是华北首屈一指的商贸重镇。在天津商业发展历程中,天津海关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便是天津海关大楼旧址。这座楼建于1888年,距今135年,它承载了天津海关的厚重历史,也记录了天津发展的百年赓续、铸就基业。

1861年,清政府设立津海关税务司署,窗外最上面的牌匾,“津海新关”就是在这座楼落成时题写的。在津海新关的推动下,若干个“中国第一”在天津接连诞生: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铺设中国第一条铁路、引进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等等。

得益于天津东临渤海,背靠燕山,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的优越地理位置,天津在当时是中国北部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输出的最佳港口。开埠后,又带动了海河航运、仓储、贸易和金融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1950年2月,津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从此肩负起进出境货物和物品的监管、征税、检验检疫、贸易统计等职责。

服务人民的天津海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全国第一家保税工厂、全国第一家开发区海关,纷纷在天津落地生花。

天津海关也顺应时代需要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的“智慧协同监管模式”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实现全流程无感通关;创新“港场直通”作业模式,货物自卸船至铁路堆场时间,由3天压缩至3个小时,助力中欧班列提速增量。

如今,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奋斗的海关大楼依旧矗立在海河岸边,而天津海关也将继续在新征程上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历程贡献海关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立新功。


编辑:教育部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天津)

责编:陈婷婷

审核:杨磊 朱彤 王晴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明德修身 术业专攻”。欢迎关注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