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人口普查员(散文)
作者/吴秉信
【作家/诗人风采】
★吴秉信,笔名吴华、吴磊,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北京军区69军51082部队,党员,大专学历。1952年出生于山西朔县,1960年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现已退休,依然老骥伏枥,磐石之固,笔耕不辍。总共创作110万字作品,发表一千余篇文章,其中有中篇小说《婚姻》,长篇小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等。作品散见于全国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包括有《呼和浩特文艺》《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家长报》《乌兰察布日报》《鸭绿江》《每周文摘》《中老年时报》《老人报》《中国散文报》《新民晚报》《浣花》《诗艺国际》《南北作家》《西北文艺》《齐鲁新文学》《今日作家》《作家世界》《当代作家》《现代作家》《百姓作家》等。获奖28次,其中金奖3次,一等奖4次,入书43本。
【作家/诗人作品】
我是一名人口普查员(散文)
文/吴秉信
1982年6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于1982年举行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定于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我们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员都是从基层各自然村和各单位借调过来的。自然村有毫沁营村、红山口村、哈拉沁村、哈拉更村、乌兰不浪村、三卜树村、新营子村、沙梁村等。单位有呼和浩特市水泥厂、郊区采石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白灰厂等。借调要求都是单位的骨干和文秘工作人员,当时,采石厂由我和刘建华两人参加。普查人员统一在毫沁营公社派出所报到,包括公社的领导及普查工作人员共有60多名。
这次人口普查时间长达5年之久。整个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1980年初到1982年6月底是准备阶段。二、从1982年7月1日到20日是调查登记阶段。三、从1982年7月21日至1984年底是数据统计处理阶段。整个工作都是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顺序安排地进行,来不得半点模糊和敷衍。
登记表的项目非常详细,共有19个页码。按照要求规定必填的有13个页码,其中有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行业等。所以,这次人口普查队伍庞大,时间紧迫,填写准确,效果满意。总之,它是项目之多,范围之广,任务之大,前所未有!
普查人口责任重,数据统计要精准。困难重重均不怕,民间故事有真情!
人口普查登记造册刚一开始,我们所有的普查人员全部都集中在派出所的大厅里和几间屋子里,分组分片,责任到人,用手写户口簿的家庭人口信息。这期间,每一个普查工作人员都需要全身心地坐下来,静下心,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把户籍簿家庭人口誊写在另一个登记簿上。对每一个自然村、单位的家庭成员再进行入户调查、重新登记。反反复复,尽量做到户籍登记和入户调查一致。在红山口村入户调查时,一位耄耋老太说自己先后生了七八个孩子,可是,户籍簿上登记的有5个,实际上只有3个,有两个是子虚乌有。在千丝万缕的复杂情况下,我们的普查工作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准确无误,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在登记过程中,村民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大家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能够了解过去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深入基层,入户调查,与人交往,了解情况,认真填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查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担当!
坚实的笔墨,持久的稳重。无私的奉献,诚信的守诺。这是每一位普查人员应该具有的责任。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1982年和1990年第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1982年“呼郊毫沁营公社人口普查全体工作人员留念”照片中,前第四排右数第六名是笔者本人。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普查人员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远不及电脑网络操作。因为在手抄户籍簿难免会出现眼花、疲惫和抄错的时候,也有的是人为改变。所以,才导致了个别人的年龄变大变小,蒙汉民族错登的弊端。人原本无忧愁,因利而生;物原本无是非,因人而存。要想纠正这些弊端,它毕竟成为了不容改变的事实。
二〇二五年一月二日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
传统诗词曲赋
现代诗歌,歌词
译诗,译文
文学评论
散文随笔,小说,等等
★
杜绝一稿多投
随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清晰近照2-3张
特别说明
敬请关注本平台,不关注不接受投稿
传播正能量★共创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