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 爆料热线:0633-2186677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也是我们回溯历史、传承文化的黄金契机。“新春探古韵,苏韵照日照”。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擘,其诗词文章、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日照,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海滨城市,承载着无数岁月的记忆。当苏轼遇上日照遗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这万象更新的佳节,我们特别开设《苏轼与日照》系列丛书之“古韵新春:探寻苏轼笔下的日照遗迹”线上展播特别栏目,邀您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为您的新春佳节增添一抹别样的文化色彩。《苏轼与日照》是在日照市委推动下,由日照市政协统筹全市资源牵头组织,五莲县政协会同市政协文史委精心编篡的,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36万字。
荒邨当何地,五垛九仙中。
夏木山衣绿,朝霞溪啖红。
烟光笼僻坞,剑戟列晴空。
揽结恣幽讨,深归造物功。
——[明]丁惟宁《山中即事》
站在白鹤楼遗迹石台远望丁家楼子村,前方五莲山、九仙山雾隐群峦。朱德泉/摄
这是明代归隐于九仙山白鹤楼下的诸城名士丁惟宁的《山中即事》诗之二,描述了其隐居之所的幽静与美好。“荒邨”,即作者隐居的丁家楼子村;“五垛”,原为九仙山之五朵峰,亦称五垛山,即今五莲山。丁家楼子村为五莲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的历史文化名村,现有108户、356口人。丁家楼子村位于九仙山南麓,历史文化深厚,村内有宋代大文豪苏轼题刻“白鹤楼”、明代历史优秀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丁公石祠以及“第一山”“留月”石刻等历史文化古迹。全村耕地面积800余亩,其中茶园500余亩,樱桃300余亩。丁家楼子村以茶叶种植为主要产业,是南茶北引的重要试验基地,具有60余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等称号。隔壑并峙的五莲山、九仙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又如伸开的两臂,将白鹤楼、丁公石祠和丁家楼子村拥在怀中。九仙山四季分明,春来杜鹃满山,径幽而香远;秋至草木斑斓,天高而水清。丁家楼子村北面的万寿峰、老母阁、梳洗峰、观音峰等山峰峭拔嶙峋,烟云缥缈,万寿峰状若巨佛,是九仙山的主峰,峰下有宋代古刹侔云寺遗址。丁公石祠位于丁家楼子村前,依山傍水,风水绝佳。当年丁惟宁选择此处归隐,既因为白鹤楼,也因了这方幽静秀丽的山水。丁家楼子村苏轼文化广场
2024年以来,五莲山旅游度假区抢抓和美乡村建设契机,深入挖掘“苏轼文化”“丁公文化”两张历史文化名片价值,将丁家楼子村作为“苏轼游五莲”文化展示点,实施了村庄改造提升工程,以苏轼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了白鹤楼书院苏轼文化广场、苏轼文化展馆,打造苏轼文化寻访区,进一步丰富拓展苏轼文化内涵。铺装了丁家楼子村西至白鹤楼石刻处道路,形成步游环线,增强了苏轼文化遗迹的可进入性。同时,将村内空闲地、宅基地统一规划,建设精品民宿,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丁家楼子村打造成为了可观、可游、可互动、可品味的文化古村落。村里东坡饭店前,身着汉服的女孩绽放如花笑容。朱德泉/摄
如今,五莲山、九仙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昔日僻在一隅的丁家楼子村,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村落和网红打卡地。借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丁家楼子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苏轼“白鹤楼”遗迹、丁公石祠、野鹤泉水、九仙绿茶、原生态美食和山间民宿,让这里成为了众多游客的“诗和远方”,慕名而来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依托白鹤楼与丁公石祠风景名胜与历史文脉,这里正在上演从乡村旅游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