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标识成企业绿色“名片”

科技   2025-01-09 11:58   北京  
  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采购、加工、运输、生产、销售到回收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总和。碳足迹标识认证如同衡量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直观“标尺”,也是展示企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成果的重要“名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深圳有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的“深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名列其中。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实现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的全流程落地实施。建成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低门槛计算碳足迹并获得认证,为商品出口与生产活动降碳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开启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随着全球贸易绿色规则重塑,近年来,产品碳足迹披露已成为欧盟国际贸易的强制要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制定了碳中和时间表,利用自身“链主”地位的优势,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出披露产品碳足迹和减碳要求。为更好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深圳积极探索,率先申请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022年1月,在国家认监委大力支持下,深圳迎来重大契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等单位组建联盟,于粤港澳大湾区开启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这是深圳在绿色低碳改革版图上的关键落子,为大湾区制造业与消费市场的绿色转型明确了方向。
  同年10月,《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发布,明确到2025年底的目标:建成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制定100类产品技术文件、数据集及模型,完成600个产品认证示范,为经济绿色转型铺就坚实基石。
  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发布两项通用技术标准《碳足迹评价通用技术要求》《碳足迹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广泛调研活动、组织生产单位与行业专家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统一了核算边界、方法、发布形式等关键要素,确保数据可对比、可追溯。保障认证结果可信度,为认证的国际互认筑牢根基,提升大湾区产品在国际绿色竞争中的话语权。
建成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深圳建成的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与数据“宝库”。
  “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核算和线下认证全流程一体化。”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做到核算标准统一、核算模型统一、数据库统一、认证实施规则统一、认证标识和证书统一的“五统一”,为碳足迹核算的可追溯和比较以及互认奠定基础。该平台现有80类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为多种类产品提供一体化碳核算服务。通过创新驱动,平台实现了碳足迹核算与认证的可视化、规模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碳足迹标识认证数字化工具的空白,使碳足迹核算认证成本大幅降低。
  “以往因成本问题受到困扰,如今可以轻松参与认证。”一家小型家具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企业只需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即可免费使用基础功能,低成本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全程透明可追溯。企业可以借助平台快速获取认证,对比同行碳足迹数据优化生产,激发市场绿色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
167家企业获得476张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
  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后,给众多涉出口涉碳贸易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碳排放超过阈值的电池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碳足迹等信息。这一政策的出台,对电池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大湾区集聚了众多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和供应链关键企业,受到此政策的影响冲击最大。幸好深圳早已未雨绸缪,让企业能从容面对。通过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深圳龙头企业欣旺达成功获得了包括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可充式锂离子电池组在内的7张认证证书。
  欣旺达相关负责人在完成碳足迹标识认证后表示,这一认证帮助其详尽地了解了产品碳足迹核算,且经过了独立的第三方核查认证。这不仅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帮助企业识别出产品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精准的降碳措施及协同供应链绿色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众多像欣旺达这样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有华为技术、华润、联想、欣旺达、华宝新能源、全棉时代、晨光乳业、中华制漆等167家企业获得476张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标明来源出处。本公众号对所载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51999076@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如何开发CCER碳资产参与碳市场交易?



浏览中国碳交易市场最新资讯请关注我们

易碳家
碳达峰、碳中和等“双碳”政策的新闻资讯和官方政策的发布汇集平台,专注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最新行情数据库分析、碳金融、CCER开发、碳资产管理、碳足迹计算以及第三方审定与核证、碳盘查碳核查等行业知识的传播平台,请关注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