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田间地头的争执,还是邻里之间的争吵,只要是群众的事,王忠民都当成大事、要事,从不厌烦。群众利益无小事,别看是小纠纷,针眼大的窟窿也可能露出斗大的风,小矛盾处理不好,也可能酿成大祸。王忠民经常把这句朴实的话挂在嘴边。年近7旬的王忠民是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为山西省一级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10年间,王忠民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00余次,受理各类案件468件,调解成功429件、引导法院诉讼39件,结案率100%。
从不把任务当负担,不把纠纷当麻烦,王忠民围绕“在调解中传递快乐”主题,形成了一套“快乐调解法”,用“六个一”提高调解效能,传递社会正能量。他用一张微笑的脸,传递信任的力量。王忠明坚信“微笑是信任之门的钥匙”,坚持用微笑拉近与当事人心灵的距离,用善意搭建顺畅有效的沟通桥梁。他用一双敏锐的眼,捕捉解纷的契机。在10年的调解中,王忠明历练了一双“福尔摩斯”眼,面对是非曲直、难以辨别的矛盾纠纷,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矛盾重点,找到纠纷焦点。他用一颗真诚的心,融化隔阂的坚冰。面对久拖不决的矛盾,王忠民不说大道理,而是用不顾辛劳、不计得失的实际行动和真情感动当事人,使其态度转变,让纠纷迎刃而解。他用一张幽默的嘴,营造轻松的氛围。面对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的纠纷现场,王忠民就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和现场气氛,平复双方情绪,使当事人乐于配合调解。他用一双温暖的手,扶起生活的希望。在一些劳资、债务等矛盾纠纷,常有一些当事人生活比较困难,王忠民秉承“立足调解,高于调解”理念,给予当事人关爱和帮扶,帮助当事人生活走上正轨,从源头上杜绝纠纷的反复。他用一双麻利的腿,跑出群众的期盼。王忠民充分发挥自己“老娘舅”身份的独特作用,以及自身懂法律、晓法理,熟知群众的心理和语言优势,跑遍嵋阳镇的大小街道,在调解中普法,把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放在首位。
基层矛盾多,有时甚至比较复杂。调解一起纠纷,往返十多趟,反反复复五六次是常事。调解过程中,王忠民也曾感觉到吃力,但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他发挥着共产党员“钉钉子”的精神,面对不懂的法律问题,不断查阅书籍、找依据;遇到棘手难题,就虚心向身边老调解员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明白才罢休。就这样,他一边学一边练,边调解边探索。为调解成功一起土地上访纠纷,王忠民制定了3种调解方案、先后5次往返当事人家中,反复了解双方诉求和底线,为尽快解决纠纷,王忠民沟通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讲法律、谈感情,期间采用“心理调适法”,一点点将双方差距缩小,直至达成一致意见。晚上12点多,在王忠民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协议,当事人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因半亩地引发的长达九个月的上访案件终于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来源|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编辑|任倩莹 王娇
点亮“在看”为山西司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