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
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
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
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
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生理上表现为:
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心理上表现为:
精神不振、失眠、心烦、焦虑等症状。
如何快速应对?
睡眠紊乱,精神萎靡
长假期间,人们处于很松散的状态,有的彻夜上网,有的和亲朋好友聊天打牌到深夜。
晚睡晚起,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
睡前不让大脑高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
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缓解持续性的神经兴奋与紧张感。注意清淡饮食,也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运动。
肠胃紊乱
长假期间胡吃海喝,由于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食物,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
多吃蔬菜少吃肉,七分饱,同时,还可以多吃些水果,弥补体内营养失衡。
细嚼慢咽,三餐时间固定。
如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在腹部上下轻轻按摩,能有效减轻症状。
食欲不振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
吃饭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从而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
选择养胃促消化食物,如山楂、魔芋、黑木耳、蜂蜜、糙米等。少盐、少油,用蒸、煮、炖等烹调方法,少量多餐,食物细软易消化为宜。
少喝咖啡、烈酒、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眼睛不适,沉溺网络综合征
长假不少人足不出户,与电脑为伴,沉溺于网络。
几天下来,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涩痛不适,看东西发花,还成了双影。
长假结束,应该控制上网时间,如超过1小时,至少休息十几分钟。
多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和豆芽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或用菊花、枸杞泡茶饮用。
疲惫燥热,旅游后遗症
旅途劳顿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有些人会有全身燥热、感冒发烧、角膜发炎,还伴有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放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久静坐。
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尤其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上班焦虑
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假期最后一天,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系的事,比如看看报刊、思考一些问题,有助于走出“休闲状态”。
适度自我增压,上班第一天可以从制定工作计划表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编辑:王国辉
|责编:颜秀娟
|审核:金福衡
|监制:郦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