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不要吃!女子吃一口抢救3天!

民生   2025-02-11 21:08   黑龙江  


全文942字,阅读大约2分25秒


吃一次鱼
竟然就进了医院?

春节期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接连抢救2名
因生吞鱼胆

导致器官衰竭的患者

生吞鱼胆,以身试险


春节期间,湖北咸宁的吴女士在制作腊鱼时,就着白酒生吞了一颗鱼胆,不久便出现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送医后,她的病情急剧恶化,被连夜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图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发现,吴女士已出现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好在经过紧急抢救,3天后,吴女士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并于2月3日康复出院

迷信偏方,接连中招


除夕当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又收治了一例来自武汉新洲的鱼胆中毒患者。

据了解,年近七旬的谢某因听信鱼胆能治病的偏方,生吞了鱼胆,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接受多次洗胃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他被紧急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
图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判断,谢某属于典型的鱼胆中毒引发的急性肝衰竭。经过救治,谢某成功脱险,于2月4日康复出院。

小小一个鱼胆

为何有如此大杀伤力?

毒性胜砒霜!

不论生食、熟食都会中毒

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图片

图源:广东卫生在线

鱼胆胆汁含有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氢氰酸,其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还大。

加热、烹煮或酒精都无法破坏这些毒素,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食用或是用酒冲服鲜鱼胆,仍可能导致中毒。

⚠️虽然并非所有鱼胆都有毒,但人们常食用的淡水鱼,如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均含有毒性。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免食用所有鱼类的鱼胆。

如何防止鱼胆中毒?

1.了解鱼胆的毒性,切勿听信鱼胆能明目、可治病的偏方。

2.宰杀时,务必将鱼胆清理干净。

3.如果不慎将鱼胆弄破,应立即将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若鱼胆污染范围较大,为确保安全,建议将整条鱼丢弃。

4.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含有毒素的鱼胆汁可能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甚至引起失明。


临近元宵佳节

家人朋友相聚免不了海鲜大餐

鱼鲜虽美味

食用有禁忌

安全放首位

千万勿侥幸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人民网科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编   辑:王   莹

主   编:鄢争博

审   核:孙一奇

统   筹:马长庆

监   制:杨   凯



分享
在看

新闻夜航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旗下新媒体品牌,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在移动端的主要传播平台,提供时政、社会、财经、文体、突发等新闻信息及天气、路况、视频直播等民生服务。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