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一“木中黄金”,为啥能站在贡品C位?

时事   2024-11-18 12:13   海南  


于碧海蓝天之间,一抹温婉而坚韧的身影静静诉说着千年故事——海南黄花梨,自古被誉为“木中皇后”,跨越唐宋,盛于明清,成为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文化烙印。


古籍《本草拾遗》中,唐朝医圣陈藏器曾赞其曰:“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宋代地理学巨著《诸蕃志》亦载“土产沉香花梨木等,其货多出自黎峒”。文人雅士争相追捧,良工巧匠竞相搜罗,它不再是寻常之木,而成传世佳话。


明清之际,海南黄花梨邂逅明式美学,二者相得益彰,造就了一段木与艺的千古绝唱。“寸木寸金”,尽显尊荣风范;匠心独运,构筑一方乾坤。


古韵犹存,黄花梨打造的家具静默而立,上演着跨越世纪的优雅故事。岁月悠悠,黄花梨雕琢而成的手串项坠,依然散发着淡淡清香,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1月29日至12月1日

2024沉香花梨国际大会

即将在海南海口启幕

海南日报《海南周刊》策划推出

两期特别专辑

上期推出“海南双绝·沉香篇”——

《琼脂天香》

本期推出“海南双绝·海黄篇”——

《千年木语》

敬请关注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封面


千年一木话海黄


“百年添得一寸径,千秋能成半尺材。”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一株海南黄花梨的生长,没有千百年的时光,哪能孕育出它的温润光泽。


一株树的生长经历,也好像它们的家族史。在上千年的时光中,海南黄花梨有过蛰伏待时,有过一鸣惊人,也经历过风雨雷电,终究能名动千古。


历史类的稿件也写了不少,但很少有像这次写海南黄花梨一般,在翻阅史料时,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今的映照,听到历史的回响。是的,唐朝时的几行文字,明朝时的一段记载,它们所描述的对象,还真切地留存于世间。


当我走进博物馆,与珍藏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对视,不由想到,个人于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而一段佳木却能真实地留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近乎“不朽”。


当千年前的雅士写下关于黄花梨的文字时,这一株黄花梨,很可能早已挺立在这世间。如今,它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2/B15版版面图


天然要站在贡品的C位


由于纹理优美、色彩鲜艳、浮有幽香、手感温润,更有佳品有神奇之“鬼脸”,自带名贵高雅的气质,海南黄花梨很早就被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视为珍玩,甚至曾站在皇室贡品的C位。


汉代,中山靖王刘胜曾作《文木赋》,其中说鲁恭王刘余得到一枚“文木”,还把它制作成精美的器具,放在身边把玩。赋中称其“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裁为用器,曲直舒卷”。有人据此分析,中山靖王所称赞的文木,其实就是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皇宫椅三件套。资料图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真相到底如何已不可考,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品质出色的木料,古代的达官贵人是一以贯之地欣赏、喜爱,这也注定了海南黄花梨不凡的命运。


清代李调元曾作《南越笔记》,其中引述成书于晋代的《广州志》中的话:“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关于花梨木最早的可靠记载。


到了唐代,已经有了花梨木被用作家具的明确记载。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这种说法后来也被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采用。


当然,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大多不会是床,更多的是椅子、桌子、盒子之类。


到了宋代,出于海南的花梨木名声更大。宋代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土产沉香花梨木等,‘其货多出自黎峒’”。所谓“黎峒”,就是黎族同胞生活的海南岛中部山区。当时已形成汉族同胞居沿海,黎族同胞居中部的分布格式,而商品交换是海南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的重要方式,花梨木正是汉族、黎族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物品。


海南黄花梨毛笔。吴多圣 摄


在古代,海南岛中部山区交通不便,鲜有外人行至,尽管如此,出自这样的偏僻之所的花梨木,依然让中原的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


这自然少不了皇家的推动。特别是到了明代,海南黄花梨以其独特的暖黄色调,加之丰富的肌理纹线,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显出高贵的气质。因此,海南黄花梨成为彰显皇家气势与身份的首选材料。


产于海南岛深山中的黄花梨,是怎么进入宫中的呢?清代时,向民间进行征收是朝廷获取黄花梨的主要途径。清康熙年间曾任昌化(今海南昌江)知县的陶元淳曾有这样的描述:“崖营兵丁,或奉本官差遣,徵收黎粮,贸易货物。一入黎村,辄勒索人夫,肩舆出入……每岁装运花梨,勒要牛车二三十辆,或遇重冈绝岭,花梨不能运出,则令黎人另采赔补。”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琼黎风俗图》册页共有15开,其中一开描绘了古时黎族人采伐楠木、花梨木后,将其挪动至山涧附近,下雨涨水,再用竹木编筏,将花梨等运出大山。由此可见,海黄“走”出大山的过程,颇为不易。


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琼州海黎图》中的“运木图”。资料图


海上丝路中的海黄倩影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外贸易之路,也是中外文化交融之路。数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舟楫往来,书写着探索的勇气、开放的胆魄、通达的梦想。


其中,也曾留下花梨木的倩影。《明史》中多次提到,官吏奔赴东南亚采购紫檀木、花梨木、乌木等原材料。山东蓬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示了在蓬莱出土的4艘元明时期的中外古船,其中便发现有黄花梨造船木。


海南,在其中也曾扮演重要角色。古代,来自东南亚、印度洋、波斯等各国的商船,每年都来往广州、扬州、泉州等港口进行贸易,海南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丝路航行中的重要节点,一些港湾也成为往来商船避风、补给的场所。


在频繁的海上丝路贸易中,海南岛特产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里,特别是海南黄花梨这样在中原地区难得一见的珍宝,吸引了许多商贾为获利进入海南岛,由此,花梨木就是海南岛输出的主要贸易货物之一。


海南黄花梨惊艳于世,需得出山跨海。无论出山还是跨海,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据学者考证,古代海南岛与中原地区的贸易主要有三条航线。一是徐闻到海南,“今雷州徐闻县递角场,直对琼管,一帆济海,半日可到。”二是广州到海南,史载“广人多以(海南黄花梨)作茶酒盏”。三是泉州至海南。无论是徐闻还是广州、泉州,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海南省文物研究专家章佩岚认为,海南黄花梨的生长、开发及运输的北往之路,是展示海南自然之美、风物之华、民俗之奇的历程,是海南地域文化融入中华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之路。


现存于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琼黎一览图》中的“运木图”。资料图


千年海黄成其“格”


明清时期是海南黄花梨大放异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海南黄花梨超脱于“器物”的层次,而进入了文化与品格的境界。


我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描述的家具材质种类多样,其中多次描写了黄花梨家具,黄花梨的意象就随着《红楼梦》代代相传。如第63回的花梨圆炕桌子,第81回的花梨小桌,第92回的花梨木匣子。


当然,比较典型的还数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这个段落: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贾探春是贾府中的三姑娘,也是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探春精明能干、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同时她也关心家国大事,颇有经世致用之才。


可以说,贾探春是一位亦柔亦刚的姑娘。她的房中放的是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它有什么特点呢?花梨木和大理石共有的特点是纹理丰富、质地细腻。不同的是,花梨木色泽温润,大理石则坚硬偏凉。二者合为一体,有刚柔相济之美,既显现探春房中浓厚的自然味道和人文气息,也与她的性格、命运相契合。


明式海南黄花梨四簇如意云纹月洞门架子床。资料图


人有人格,木有木格。有时候人格与木格,却能相通。


海南黄花梨的名贵,贵在其“格”。“格”指的是树心部分,也就是黄花梨的树心长成的木材部分,格的木性较为稳定,水分含量较低,油性较高,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首选。


正因有“格”,才使得海南黄花梨色泽不喧不躁,气味清新淡雅,以此打造的家具线条优美、造型简洁,这些特征正与中国古代文人洒脱、概括、简约的旨趣相契合。


如果跳脱出那些光彩夺目、闪耀古今的黄花梨家具,去找一棵还在生长中的黄花梨植株,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它的样貌实在乏善可陈,枝节普普通通,与在山林间密布的乔木并无二致。


这不正与中国人所倡导的君子品格相似吗?如明代《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比之海南黄花梨,它内有坚格,又怎么会在意外在的树枝高不高,树叶多不多呢?


在普通的外表之下,海南黄花梨却暗藏坚韧的“格”,它承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岁月,低调而坚决,默默生长。有些树木急于长大,却质地蓬松,最后只能付之一炬,而如海南黄花梨,长得慢,却长成了流传千年的收藏珍品。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3版版面图


“木中黄金”生琼州


黄花梨是特类材,也是一味良药,更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古今文人雅士孜孜探究、收藏、赏玩的珍宝。尤其是海南黄花梨,在文玩界被人们称为“木中黄金”,可见其珍贵程度。


其实世界上不止海南种植黄花梨,但业内公认海南岛出产的黄花梨品质最好。这是因为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阳光充足、降雨量充沛,这样一方充满灵气的土壤,方才孕育出了“寸木寸金”的黄花梨。>>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4版版面图


倾心识木语 寻香见花梨


进入21世纪后,黄花梨家具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不仅海南掀起了一股黄花梨收藏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有不少人收藏海南黄花梨家具。与之相对应的是,海南黄花梨芯材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市场上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不过,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市场行情的淘洗,如今人们购买收藏黄花梨制品及工艺品越来越理性。那么海南黄花梨与其他木材相比有何显著区别?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海南省黄花梨学会副会长邹航。>>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5版版面图


黄花梨的药与俗

旧时海南百姓“密友”


“花梨靡刻而文,乌樠不涅而黝”。这是500多年前,海南大才子、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南溟奇甸赋》一文中,对花梨等海南物产的赞美,其中花梨不用雕刻而纹理如云彩一样奇美,乌樠不用渲染而乌黑发亮。


对于海南地方物产的奇异,海南历代史籍多有记载,如清乾隆《琼山县志》载:“琼多异物,果如槟榔、椰子,材如花梨、凤眼,香如沉水、油速,皆中土所无而琼独产之。”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茂盛的热带雨林,孕育出了质优纹美、清香四溢的花梨等各种树木。


黄花梨不仅是名贵树种、珍稀木材,其在药用价值方面和本土民俗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6/B11版版面图


海南黄花梨成就明式家具艺术巅峰

木有大美而不言


剖开海南黄花梨的芯材,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即使是老料,轻刮其表面,也能让它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味;若是碰上山地里长大成材的黄花梨,还能看到山水形、眼睛状,甚至是有鼻子有眼睛的脸形等纹理,让人欣赏之余,啧啧称奇。


受报刊杂志、各类媒体传播的影响,相信很多人对“海南黄花梨”和“明式家具”并不陌生,尽管大家未必完全了解海黄的物种特性和明式家具的工艺特点。而很大数量的明式家具正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这二者的结合成就了不少家具艺术精品,对于海南人则加增了自豪感和兴趣点。>>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7版版面图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

千年芳华逑木语


11月29日,2024沉香花梨国际大会即将在海口启幕。沉香与花梨,与海南,与我们的生活起居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因而,以花梨为里子之一的中国家具文化的发展史,也自然地提到了纸面上。>>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8/B09版版面图


博物馆里的黄花梨藏品——

巧夺天工蕴风华


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因产于海南岛而得名。海南黄花梨具有珍贵性、稀有性和濒危性,早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一级珍稀濒危植物。海黄木材纹理细密,色泽温润,木质坚实,在明清时期就受到匠人们喜爱,用海黄制作的家具是可以彰显皇室贵族身份地位的珍品。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我们仍能一窥海黄藏品的风采。>>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10版版面图


古籍与诗词里的黄花梨:

有匪君子 如圭如璧


天地开,万物生,树木向荣。海南之境,生有奇树黄花梨,可入药,可制器,依云水之地而峻拔,得自然之妙而隽永。黎人采之民用,唐人得之如珍宝,明清以此用具自成一格,今人视之为藏品之极。此一际遇,可凭古籍古诗词中的黄花梨为叙,而黄花梨之雅,存于诗书中,可以苏轼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证。>>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12版版面图


文人雅士与黄花梨:

清音雅趣载哲思


由黄花梨制成的小件器物,多为笔筒、扇骨等,都是文房清供。文房清供是指书房的陈设器具,及与笔墨纸砚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书房本身就是读书人的天地,文房清供又是独属于读书人的东西,既是赏玩之物,又是读书之需。宋朝真宗以皇帝之尊,写诗诱导人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是需要读书人“释褐”才能实现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所以,那个高雅文雅的“雅”,大多属于读书人。黄花梨清供与文人朝夕相伴,自然也就成为文人雅趣的承载者。>>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13版版面图


王明珍:“黄花梨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海口“黄花梨小镇”龙泉镇上,有一家专业的黄花梨家具厂,今年56岁的王明珍是这里的负责人。他长期从事黄花梨家具制作,是海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首届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南海工匠)。“现在海黄是珍贵木材的代名词,但以前它曾被当作药材卖,五毛钱一斤。”


王明珍的老家龙泉镇(2002年以前称十字路镇)占符村属于羊山地区,人多地少,非常缺水,当地有不少人做木工谋生。还在上学的时候,王明珍就利用放假时间跟着姑丈、姐夫学做木工,并喜欢上了这门手艺。>>点击查看详情


周凤姣:“像海黄一样沉淀自己”


海口滨江路花卉大世界,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口种了几排花梨树。小院的主人周凤姣是江西九江人,却与海南黄花梨有一段生命奇缘。


2000年,周凤姣来到海南岛,曾在一家企业工作。当时,席卷全国的黄花梨热让她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那时我在琼海从事博鳌亚洲论坛纪念品开发,在工作中经常有外地客人问我有没有黄花梨纪念品卖,这让我慢慢对黄花梨产生了兴趣,并产生了创业的想法。”2003年,周凤姣和丈夫邹鸿在海口开了一家销售黄花梨工艺品的门店,她负责看店销售,邹鸿和其他家人负责“收货”:开车去海南各地收购花梨木和老式黄花梨家具。>>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11月18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14版版面图


符集玉:行走乡间寻找海黄老物件


犁、耙、交椅、炕几、凉榻……走进位于海口的降香缘黄花梨文化艺术馆,各式各样的黄花梨老物件让人眼花缭乱。穿梭其间,藏品所有者符集玉细心地擦拭着老物件表面的灰尘。这里摆放的500余件藏品,是他历经30余年收集而来的,随手拿起一件,他都能说出其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为何对黄花梨老物件如此热衷?刚开始,符集玉只是觉得能赚钱,后来慢慢养成了收藏的习惯。>>点击查看详情


周江:从珍爱植物到珍藏黄花梨


近日,走进位于东方市大田镇自然瑰宝园景区内的展厅,一套沉稳大气、色泽红润、纹理美观的海南黄花梨宝座映入眼帘。“这是20世纪60年代留下来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具有中式典雅之美。”东方自然瑰宝园负责人、东方黄花梨协会会长周江说。


展厅里,还有一张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海南黄花梨八仙桌,由于年代久远,表面已有包浆;中式的海南黄花梨圆形餐桌,简约大气;名为“三羊开泰”的海南黄花梨根雕,自然灵动,色泽柔和,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海南黄花梨木质坚硬耐腐,纹理瑰丽多姿,犹如行云流水。用它制成的家具和工艺品是收藏界的热门品类。东方是海南黄花梨的主产地之一,享有“花梨之乡”的美称‌。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方人,今年57岁的周江已收藏黄花梨40年。>>点击查看详情



总策划:林绍炜

执行策划:周华岚 岳嵬 张一强 李丛娇

主编:侯赛 罗安明 杨道 陈耿 

撰文:梁君穷 邱江华 陈泰伍 杨江波 陈耿 仲冬梅 杨本科 罗安明 黎鹏 张文君 龚梓

视觉设计:陈海冰 许丽

责任编辑:周钰

内容审核:樊学玲

值班总监:史雅洁

值班主任:王凯

总监制:钟节华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

海南日报
读懂海南,看我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