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堂·杨村糕干
当天生产·当天发货
吃杨村糕干就得吃新鲜日期的
真的不一样!!!点下图购买!
▽▽▽
杨村糕干是天津颇具特色的民间小吃,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杜金、杜银兄弟二人随燕王扫北的移民搬迁到杨村,他俩见杨村是水旱码头,人来船往,车水马龙,很是热闹,是做买卖的好地方,便在这里做起了小吃买卖。因为杨村正是漕船纤夫打歇之地,正好从官家运粮船上购得稻米,灵活聪明的杜氏兄弟,用米粉、白糖制作成糕干,沿河叫卖。当时行旅客商往来不断,渐渐的杜氏糕干越做越好,远近闻名,颇受人们的欢迎,生意越做越大。到了清末,杨村杜氏开设的糕干店有万全堂、万金堂、万胜堂、万源堂、万顺堂等十多家。其中以杜馥之的糕干质量最好。
康熙帝南巡,三次驻跸杨村,在他品尝了糕干后,亲口嘉谕,许以杜氏专卖专利,列为贡品,并永远不准停业。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运河到杨村,当地官员以糕干贡呈,乾隆尝后感觉味道很好。随即召见杜馥之当面赞许,并御笔亲书“妇孺恩物”四个大字,同时赏赐龙票一张,用龙票可以到官卖局购买官价白米。杜馥之将乾隆御笔刻成匾供奉堂上,晨昏焚香。随之,将糕干铺定名为万全堂杜馥之糕干老铺,从此万全堂糕干更是声誉大振。在国内展览中多次获奖,许多珍贵的奖状、奖章在文革期间丢失,至今下落不明。
1914年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开河不久,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杨村万全堂糕干作为中国食品特产之一参展,当时交通运输困难,只能通过海运,因路途遥远,行程达一月有余,大部分食品运到后,都要霉坏,惟独杨村糕干完好无损,风味不减,经过评选,杨村万全堂糕干于1915年9月13日获得“佳禾”铜质奖章,万全堂即以此奖章图样制成商标。从此万全堂糕干不仅在国内远近闻名,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声名大振。
1958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武清杨村附近的筐儿港村,参观这里改造的万亩稻田。休息时,群众送来了本地的特产——杨村糕干。周总理十分高兴,他一面请客人吃,一面询问糕干的生产情况,当他品尝了两口之后,连声称赞:“好,好!还不乏当年的味道。”人们听了都很奇怪,难道总理以前吃过杨村糕干?这时总理笑着问旁边几个小伙子:“你们会吆喝杨村糕干吗?”小伙子连连摇头,总理风趣地吆喝一声,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几个老年人挑着大拇指说:“像,太像啦!”这么普普通通的一种食品总理怎么这样熟悉呢?周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同窗好友诸葛二吉是杨村人,每次诸葛二吉回家都带十包二十包糕干请同学吃,大家总是啧啧称赞。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侵犯北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杨村又遭八国联军的严重侵袭,全镇被烧杀洗劫,万全堂糕干铺被烧成废墟,百姓纷纷逃亡,德国兵驻扎杨村一年之久。次年秩序稍稍稳定,杨村系交通要道,过往行人渐多,万全堂糕干铺由十二代传人又重建家园,恢复了万全堂糕干老铺。到了十年动乱中,杨村糕干又被迫停产,到了1984年,为了给天津食品街增加天津名特优食品,杨村镇和供销社及十街村民委员会,秉承市、县各部门的指示,为了继承和发扬天津杨村的特产,从天津聘请万全堂糕干铺的十三世传人杜建基先生任技术指导献出配方,终于在12月19日使停产40余年的万全堂茯苓糕干恢复生产。
关于茯苓糕干的由来,在2000年6月7日,杜建基先生在美国纽约《世界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里的一部分内容,文章题目是《我家祖传茯苓糕干的原料仅为大米、白糖,里面没有茯苓,那松甜可口的糕干,如果真的放进药味很浓的茯苓,那糕干将会变成什么滋味?还会让人爱吃吗?因为茯苓是健脾益胃改善消化的一种药物,糕干松软好消化,常吃也能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由于两者颜色相同,作用也相近,所以才有这个美誉。听老辈人讲,这是当年乾隆皇帝接见五世祖时,根据糕干的颜色和作用说出的茯苓糕干,所以佳承至今。
杨村糕干·线上购买
点击下方小程序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