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信息|
观影场次及时间
战争巨制国庆钜献,致敬英雄铁血不灭!
宏大巨制《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如约而至,9月30日全国公映。
更加璀璨的星光阵容,更加真实恢弘的战争面貌,更加动人的无名英雄壮歌!
战争巨制 铁血不灭
2023年国庆,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以恢弘大气的历史还原与细腻动人的情感表达,拿下8.68亿票房,并接连斩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等大奖。
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有别于第一部国际博弈下的“为何而战”,电影《存亡之战》将视角重点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存亡之战——“铁原阻击战”。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一个月内连续作战,部队疲劳的同时粮弹紧缺,在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命令下,各兵团主力开始向北转移休整。
然而,在转移初期“联合国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扑,企图割裂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防线。为了掩护数十万志愿军转移和休整,第63军临危受命,2.5万名将士在铁原与近5万“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战斗,历经12个昼夜抵挡住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冲锋。
这场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消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演员阵容依然强大,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朱亚文、陈飞宇、肖央、吴京、张宥浩、欧豪、韩东君、郭晓东、李卓阳等实力演员热血加盟,很多第一部中出现过的人物也将在“铁原战场”重逢,共同抗击敌军。
演员们在影片中告别以往影视剧的“油头粉面”,泥泞的妆容、沧桑的脸庞、坚毅的眼神、勇猛无畏的气质,演绎真正的军人风范。
在预告中,演员们饰演的战士们奋起冲锋、近战肉搏、疯狂轰炸、地道突袭等战斗场面令人仿佛置身战场。
《志愿军:存亡之战》预告片
描绘英雄群像
致敬“最可爱的人”
展现战争的“大”,和每个“小”人物的个体命运,是以陈凯歌为中心的主创团队最关注的问题。
铁原的战场是《志愿军》三部曲中最大的拍摄场地,约有20万平米,甚至在摄影棚中通过美术置景还原出了真实的战场。
第五次战役中的强渡临津江是电影里另一场重点战斗,为了使临津江的雾不散开,剧组将整个战场搭建在棚里,成功将雾“拢住”。
拍摄第63军冰河行军的恢弘场面时,主创们在零下6℃采用实景拍摄,就是为了让观众从视觉到知觉都有“寒气从脚底下冒出来”的感受。
刻画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无名英雄们,这些“文戏”也是主创团队的重中之重。
“我最害怕就是这些人被遗忘,这是我去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这一切都归结成一句话,一切荣誉归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陈凯歌表示。
为此,他和编剧张珂将剧本打磨了18稿,上千小时会议反复修正,终稿剧本更达13万字。
在创作初期导演陈凯歌和编剧张珂花费10天时间只聊人物设定,细致拆解每一个人物的经历、诉求和人物弧线:
“忠勇”的李想,既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营教导员,同时也是儿子和哥哥,心怀家国的他坚定背负军人使命;
心存“大义”的李默尹,是家庭的脊梁,是家人的情感寄托,但身为军人的使命感驱使着他必须离开家;
李晓从李家小妹长成“巾帼”战士,虽然见证了战场的残酷但依然选择坚定前行;
吴本正从最初的怀疑者到亲临前线的“神工”,在战场上才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一身“赤胆”的张孝恒;
杨三弟作为战损记录员努力记下每一个战士的名字,让更多英雄被历史“铭记”。
丰富的人物弧光,充沛的情感,以此表达抗美援朝不只是军人的战场,而是全民族的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今年是建国七十五周年,在国庆走进影院观看《志愿军》,一起致敬“最可爱的人”!
本文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主动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