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10月24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拉萨召开。让我们跟随与会人员讲述的“两路”故事,感受历经70年岁月,早已镌刻在高原的“两路”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书写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是覃春,一名一线公路养护工人,养护保通早已融入我的生活,也成为我一直奋斗的事业。2019年11月,因工作需要,我自荐前往波密县境内省道303线果扎拉山保通点驻扎至今。
果扎拉山的逆行者
2018年,单位新接管波密县境内省道S303线。为打破“冬季封路禁行”的惯例,确保康玉乡人民群众通往波密县城必经之路的全年畅通,决定设立果扎拉山保通点,全年全天开启驻守保通模式。
“你们一来,路也通了,我们看病就不担心了”。这句话我一直在我记忆里深深铭刻。当年,我响应单位的号召,自告奋勇在海拔5300米的果扎拉山一驻扎便是5年。记得2019年11月,我们刚刚到山上参加保通任务,第一次将常年大雪封山的康玉路推通的时候,老百姓那个高兴啊。大家捧着酥油茶,拿着哈达,老远地来迎我们,再苦再累我们也觉得值了。
图为2019年11月初次推通省道303线果扎拉山道路,百姓送来酥油茶
“能不能帮帮忙,让我们过一辆车子就行,我老婆阑尾炎犯了,疼得要命,我想赶紧送她去县医院”。这是我们保通过程中另一个故事。2022年5月的一个夜晚,正当我们完成果扎拉山顶的保通任务,结束工作准备返回保通点时,一位村民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当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又赶上山顶突发约3500立方米的大型雪崩,连轴转一天的机械,油也用得差不多了。听到村民说车里有病人,我与其他同事顾不上吃晚饭,更顾不上休息,商量一致后,决定一起连夜推通雪崩。当时已是深夜,室外零下6、7度,能见度不足5米,即便是开着车灯,在一大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也依然看不太清楚前面的道路。推到一半,车子突然没油了,其他保通人员赶忙翻过雪崩,去另外一台机械里倒油出来。然后再翻过雪崩,添上柴油继续推雪。当最后一铲雪被推完,已是凌晨两点多。为确保车里病人安全下山,得到及时救治,我在前面开路,一直将其送至山脚下,才放心返回保通点就餐休息。
图为大雪封锁道路,覃春和同事们开铲车开路
随着川配项目的进驻,我们负责管养的S303线,过往车辆70%为川配项目物资运输车辆。2023年3月1日,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翻越果扎拉山,将一面写着“灾难无情人有情,临危不惧保畅通”的锦旗送到了我们4名保通员手中。他们说,每每经过果扎拉山,白茫茫一片公路,其中闪现着橘色的身影,既让他们心安,又让他们心疼,更让他们佩服。来西藏前,他们只是听说过“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进入施工后,才懂得那橘色的身影就是“两路”精神的化身。
这些暖心的话在心里激荡,在我看来,为川配项目保驾护航,是为自己儿时梦想添砖加瓦,也是履行自己应有的工作责任。
图为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养路工人送上锦旗
在公路系统,像我这样长年驻扎在养护一线的“路二代”“路三代”比比皆是。公路系统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彼此温暖彼此帮助、协力奋斗,让“两路”精神代代相传。如果说西藏公路养护队伍是一片浩瀚的星辰,那我便是这星辰中平凡普通的一颗。还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和我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责任,始终秉承父辈的老西藏精神及“两路”精神,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担当诠释忠诚,以作为彰显价值,我们的期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西藏的交通事业迅猛发展,西藏的经济发展更加可期。(中国西藏网 口述/覃春 记者/王茜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中国西藏网
—END—
长
按
关
注
西藏高速
微信号 : xzgsgl
信息发布 服务公众 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