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陕西日报
安康市汉滨区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
——在青山绿水间留住古韵乡愁
在巴山腹地的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有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天宝村。1月3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道前行,冬日暖阳下,古宅、古树、古井陆续映入眼帘——天宝村到了。
航拍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天宝村(资料照片)。本报通讯员 刘一薇摄
天宝村原名獐子沟,因古时常有獐子成群结队出没而得名。据记载,最早在村里居住的有陶氏和陈氏两大家族,后来陆续迁来了其他姓氏的人。
天宝村有保安、天宝、黄金、何家4大古寨。古寨脚下,清幽古朴的陶家大院格外醒目。透过这座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古院落,依稀可见陶氏一族往日的兴旺和天宝村的历史文化印记。
77岁的陶远发是陶氏后人,虽已头发花白,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陶远发介绍,陶家大院背靠蜡烛山,砖木结构的建筑坐南朝北、东西对称、布局精巧、浑然一体,独特的采光设计体现了古人的匠心与智慧。
在村中,记者看到了陶家祖先留下的一块石匾,上面镌刻着“耕读礼让”4个楷书大字。陶远发告诉记者,陶氏一族在深山之中以耕读传家。优秀的家风家训宛若清泉,滋润着几代陶氏后人。
历史悠久的古宅小院、历经沧桑的古树古田、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徜徉在天宝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2016年,天宝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最美乡愁,2019年,天宝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按照“修旧如旧、因地制宜、保护利用”原则,对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天宝村将传统村落保护与茶文旅深度融合,配套建设“陕茶一号”茶叶、油茶、李子园等产业园区,与双龙镇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一盘棋”。
“早些年,很多村民搬离了村子。这两年,随着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一批村民又搬了回来。”双龙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缪正祥告诉记者,现在的新华社区由原来的新华村和天宝村合并而成。旅游带动了产业发展,吸引了很多游子返乡创业。
站在天宝村高处俯瞰,不远处的梯田茶园层层递进。天宝村村民罗键2017年回到村里,创办了陕西安康陕茗茶叶有限公司。茶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茶观光,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如今,赏古村落、吃农家饭成为天宝村的“新名片”。
焕发新活力的不仅是天宝村。汉滨区共有双柏村、天宝村、马河村等13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6个省级传统村落。作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近年来,汉滨区在做好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活化利用,让古村落既留住文化记忆,又展现时代风采。
谭坝镇马河村
洪山镇双柏村
叶坪镇桥亭村
早阳镇王庄村
“我们结合村落特点对传统形态、传统元素进行留存、提升,让古村落传统风貌得以延续;推进‘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自然要素’一体修复,持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汉滨区住建局副局长高选说,汉滨区还大力推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游客扫码进入村落,可以立体式了解古村落历史、风光古迹、民俗文化等内容,获取周边游购体验信息。
为了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汉滨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鼓励支持村集体和个人发展文化创意、非遗体验、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等产业。
经过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利用,汉滨区许多沉寂的古村落呈现出“乡村美、产业兴、人气旺”的发展态势,古村古建成为汉滨区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陕西日报 汉滨融媒
编辑:周点荞 / 审核:王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