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里的中国钢研 | “磁王”到底有多牛?

企业   2024-10-01 18:28   河北  

前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穿越岁月尘烟,印刻国家记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央视网联合14家中央企业共同制作的首部国资央企系列AI微短剧《印记》于10月1日正式上线,在“国资小新”、央视网等平台持续播出,讲述央企建设者们闪烁智慧、彰显担当、浸透血汗的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第一篇,《印记里的中国钢研 | “磁王”到底有多牛?》。


翻开历史的相册,三个怀揣着对钢铁材料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的年轻人,相聚在同一个课题组里。

▲36年前的李波(左)、李卫(中)和喻晓军(右)
“我们接受任务时,钕铁硼是国内外的研发热点,日美欧等国均有大批科技人员和团队开展钕铁硼的研究开发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将钕铁硼的性能指标再提高一步,向世界水平冲击。”
1988年,刚刚进入钢研总院的李卫与喻晓军、李波共同担下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攻关一项新技术——被誉为“磁王”的第三代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材料

所谓永磁材料就是人们俗称的吸铁石。其实,中国人对永磁体并不陌生,早在战国时代就有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指南针,称为“司南”,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一种高性能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凭借其超高的磁能积,钕铁硼能够在极小的体积内凝聚起惊人的磁场。它能让电动汽车得以驰骋千里,让风力发电机在广袤的天空下悠然旋转,让信息在瞬息之间跨越千山万水……被应用在航天、通讯、机电、仪器仪表、冶金、化工、量子工业等诸多领域。钕铁硼一出世,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

三个平均年龄仅27岁的年轻人,凭着冒险、进取和实干精神,用青春追赶着世界先进的步伐。他们以实验室为家,经过大量研究试验和计算以及不计其数的冶炼、磨粉、烧结,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优化,常常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数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心。在攻关过程中,他们遭遇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正是这些失败与挫折,铸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天道酬勤,终于在一年后,三人攻克了“高磁能积钕铁硼永磁体”技术并达到了49兆高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获得45兆高奥以上磁体的国家。该成果被评为我国1989年冶金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6年后的喻晓军(左)、李卫(中)和李波(右)
然而,科技创新的脚步并没有止步于此。36年后的今天,他们不仅攻克了“磁王”,还研制出了铈磁体。这是中国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懈地努力。要扎扎实实,不为一时一利,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如今回顾我在钢研工作的几十年,做了一点事,我觉得这辈子值了。”李波的话道出了无数钢研人的心声。
36年的青春与汗水,他们在钢铁材料科学的征途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更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自1952年新中国吹响了建设钢铁强国的集结号以来,132名专家从世界各地汇聚在北京西单大木仓,诞生了我国第一支金属材料与冶金技术“国家队”,中国钢研的光荣历程由此开启。
面对技术封锁、资源匮乏等重重困难,钢研人没有退缩,他们以铁杵磨针的意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起了世界一流的钢铁材料研发基地。

在这里,诞生了一个个中国第一:

第一代高强钢;

第一炉高温合金;

第一代稀土永磁体;

第一套薄板坯连铸试验机组;

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

第一台热等静压机……
这些自主创新的“第一”,是无数钢研人用坚韧浇筑的热血事业,更是匠心传承下的钢研精神!

如今,中国钢研已经成长为引领材料技术发展的一流科技集团,累计获得各类科研成果5000余项,突破了众多关键材料技术,为我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人工核聚变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保障,更为国民经济建设和钢铁工业的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钢研的科技创新之路,是挑战与超越的壮丽诗篇。每一次突破,都铭刻着钢研人勇于攀登的足迹;每一份成就,都凝聚着钢研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从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初建,到第一代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急需关键材料研制,钢研人的攻坚精神托起新中国冶金材料技术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研以其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挺起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钢研将继续秉承钢研精神,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材料研发为墨,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钢研力量”!

来源:国资小新
美编:张贵

责编:王成喜

中国钢研
聚尖端之力 · 创多维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