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创新能力、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给出“回答”。
从“合肥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工作人员在安徽省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监测合肥管廊情况。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我们屡屡突破公共安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研制的仪器价格从数万元控制在百元上下。”袁宏永举例,如针对城市燃气爆炸防控难题,他们研发出自主可控的燃气激光芯片和探测器,破解了燃气激光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良品率提升至90%,芯片成本降低90%;针对供水管网漏失爆管引发路面塌陷,他们自主研发供水管网检测智能球,实现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达到±1米,避免城市管线开挖导致“开膛破肚”。
运维人员在查看电力井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杨锋 摄
全链条发力
打造公共安全产业生态
为让人才安心科研,企业安心创新,合肥还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城安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安全产业发展,运用资本力量赋能城市安全产业发展。
以“城”为应用场景
推动产业集聚成势
为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合肥率先落地,合肥也在加速扩大“超级场景”范围,丰富产业生态。目前,合肥正在建设城市生命线产业核心园区,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组建城市安全与应急产业(技术)联盟,62家成员单位涵盖城市生命线全产业链条,推动公共安全产业集聚成势。